内容详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法总结+提升专练+对接教材】 中考语文 三轮复习高分冲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5-09 23:3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法总结+提升专练+对接教材】 中考语文 三轮复习高分冲刺.docx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法总结+提升专练+对接教材】 中考语文 三轮复习高分冲刺.docx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最近几年被重视和考查的一种新的题型,它和以前语文综合运用考查中的“图文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一脉相承,也可以说是由这种题型演变扩大而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往往围绕一个话题,将文字、图表、图画等组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阅读、概括、分析、交流等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注重个性的阅读体验,是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和研究型阅读于一体的阅读方式。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均有涉及,所占分值在7-12分之间。 ●线·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部门倡导下,北京市各中小学努力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积极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截至2019年12月,全市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大课堂”涉及的资源单位已有120余家,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开发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已有200多门。例如,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学农基地,以“农事教育,提升素养”为主线门探究体验类课程,分为走进田间、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农产品实验室等八大系列,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行业。中小学校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课外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材料二 为了加强劳动教育,北京市中小学在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劳动教育。例如,某校结合“种植”劳动特色课程,制订了学习方案(见表),目的在于为学生真正“走进田间”提供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种植实践中________。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新途径。 表“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学习方案 学科 学科知识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化学 酸和碱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度 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数学 不规则图形面积 计算种植园各区城的面积 统筹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区域 物理 测量 测量种植园的温度和湿度 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生物学 植物分类植株的生长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制作植物标识牌 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语文 应用文写作 撰写种植日志编辑种植园宣传稿 总结种植经验宣传种植知识 材料三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2022年9月起,学校应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任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将成为推动劳动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还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倡导学生向劳动榜样学习,引领学生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关于我国劳动教育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甲】北京市中小学建设智能化养殖中心开展体验类课程。 【乙】“学科+劳动”实践活动既内容丰富,又形式多样。 【丙】整理与收纳、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是日常生活劳动。 2.根据材料二中表1的信息,在材料二的横线.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实施劳动教育有四个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每空限15字以内) 4.(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在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小明,对古籍保护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与印度、伊朗以史诗传唱、经典传诵为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这就为书写提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相比羊皮、简牍、石板、铜器,纸张能够书写更加丰富的内容,承载数量更多的文字。而且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举凡官府、学校、寺庙以及个人,都喜爱收藏,各朝各代都有公私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而这些公私机构还组织抄书、印书,使得中国的古籍既得到保存,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 (整理自荣新江《展望古籍整理研究的明天》) 【材料二】 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范围逐渐扩大,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系统,拓展到文化博物馆等新领域。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 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 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 (整理自朱羿《加强古籍保护 绵延中华文化》) 【材料三】 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短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 (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 【材料四】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的普查、整理与出版、修复、数字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下表例举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 领域 项目 相关成果 古籍普查 汉文古籍普查 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 古籍整理与出版 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 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出版近200册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贵典籍 古籍修复 清宫“天禄琳琅”等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 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 古籍数字化 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建设 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 (1)关于中国古籍大量留存的原因,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是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只用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 B.纸张的发明,为中国人提供了廉价实用的书写载体,有助于书写更多内容。 C.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 D.中国人喜欢收藏图书,公私机构组织抄书、印书,使中国古籍得到保存。 (2)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古籍普查工作指的是对现存的典籍文献进行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等。 B.专家杨秀清和陈红彦在古籍普查、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C.只有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才能在古籍保护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 D.各地开展了丰富的古籍保护与推广实践活动,加深了人们对古籍的了解。 (3)小明将材料四与其他材料进行对照,做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有270余万部,古籍普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B.在整理与出版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古籍还可以扩大影响力。 C.设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目的是让人们关注古籍修复的技艺。 D.古籍数字资源免登录在线阅览,突破时空条件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 (4)古籍保护利用,需要大家提高认识。请结合小明的资料,向同学们阐明古籍保护利用的意义。 ●技 法 突 破 1.非连续性文本大多为实用类文本, 如果命制三道题, 这三题往往对应考查信息筛选、整合、运用。要看清 题目要求,根据要求筛选、整合、运用信息,特别关 注标题、中心句、文本的结构(总分、并列、递进、 对比等)。信息筛选要辨别出错误和冗余信息, 信息整 合要有纵观材料的意识,信息运用要学会利用文本解决问题。 2.要审读题目或提示语,明确要回答的问题及要求。 介绍画面构图要找齐图上所有元素(图案、文字等) , 然后确定合理的顺序依次介绍(由主到次或方位顺 序),了解各个部分形状、色彩的寓意,然后组合,尤 其要关注文字或图案的变形设计。探究漫画、宣传画 的寓意(含义、感受、启示等),要结合现实社会中的 相关问题,判断其是讽刺揭露还是歌颂赞美,然后加 以组合,形成答案。有时虽然没有直接对图片设题, 但是图片内容能帮助答题。 3.研读数据表格。(1)要关注表头,关注试题中文字 陈述的提示或暗示(这些往往指明了应该关注的数据 和对象)。(2)局部比较数据:①横比纵比;②增减程 度;③发展趋势,如略低、渐增(减)、锐减、大幅度 上升、随……而变化、逐年呈……的趋势。如果有多行多列的表格,要纵向、横向多向比较探究,探究数 字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2023·北京平谷·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增长,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我国公民的数字素养培育要不断深化。 【材料一】 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对从业者的知识、素养和数字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我国数字素养与技能还存在较大鸿沟、资源供给不足、培养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另一方面因为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是四年前招生时确定的,现在调整招生结构,四年后才能毕业。所以高校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于数字科技实践,具有滞后性。如何像工业产品生产那样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材料二】 建设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更是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北京联通、北京移动等多家企业与政府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北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农村地区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已经达到了100%,全部乡镇5G网络信号全覆盖。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需要农民有高水平的数字素养,才能真正实现以数字赋能农业、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此时就需要政府、家庭以及媒体等多方协同发 三牛招商主管力,帮助农民提升其数字素养水平。 农民数字素养各项得分情况与我国整体人群平均值对比 项 目 我国整体人群平均得分 农民群体平均得分 差值 智能手机使用 4.6 3.8 0.8 数字化协作 5.1 1.5 3.6 数字内容创建能力 4.6 1.2 3.4 数字安全意识 4.3 1.6 2.7 数字化增收能力 6.0 1.7 4.3 总得分 24.6 9.8 14.8 (来源于《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 【材料三】 调查表明,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 1.69 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也高达89.7%。未成年人作为“数字原住民”,从小就“浸泡” 在海量网络信息中。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目前未成年人的网络技能主要用于娱乐游戏和聊天购物,硬件知识、网络学习等基本素养相对缺失。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研究显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所以引导全社会打造符合未成年心理、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5.阅读材料二,提取表格信息,运用“虽然……但是……”连接句子,并补写在横线.下面关于材料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我国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迅猛,,而数字化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 B.材料二建设数字乡村与构建数字中国的关系不大。 C.材料三表明不能将学生与互联网割裂开来,要加以正确引导。 7.阅读上面的三则材料,说说怎样才能提升我国公民的数字素养。 (2023·重庆·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很多学校积极创新,把体育与艺术有机融合,把传统的课间操变得生动、活泼、各具特色,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学生走出教室,与阳光做伴、与同伴为伍,尽情地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②课间操大变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也搭建了学生释放个性的舞台。现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体育锻炼氛围浓厚,社会上丰富多彩、适合青少年参与的运动形式,无形中为课间操大变样提供了更多资源。学校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美育、德育,让锻炼形式多样化,激活了学生精气神,形成了独特、向上的体育健身氛围。大课间的很多锻炼形式就来自学生的灵感。有的地方,为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学校主动向学生们“问计”。不少学校想方设法丰富学生们的运动“菜单”。项目越多、选择范围越广,学生们就越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项,进而展示风采,获得自信与成长。 ③课间操大变样,校园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学生们才能更充分地感受运动的魅力,这有利于体育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特别是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无形之中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喜爱。如今,越来越多的大课间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家长好评,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期待更多学生享受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福利,换着花样动起来、跳起来,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18日) 【材料二】 下面是某地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结果(“N”指人数): 表1??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态度(N=10) 重视程度 个数(个) 百分百% 非常不重视不太重视 一般重视 比较重视 非常重视 21 3 3 1 20%10% 30% 30% 10% 表2??体育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态度(N=12) 重视程度 个数(个) 百分百% 非常不重视不太重视 一般重视 比较重视 非常重视 11 6 3 1 8.3%8.3% 50% 25% 8.3% 表3??中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态度(N=300) 重视程度 个数(个) 百分百% 非常不重视不太重视 一般重视 比较重视 非常重视 1431 45 78 132 4.7%10.3% 15% 26% 44% (摘自《体育作品与科技》2022年第7期) 【材料三】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摘自《义务教育体育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四】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课余体育活动则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余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形式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新型的课外体育锻炼方式,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学要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进行锻炼。然而,偏远地区农村中学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足、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场地器材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学校要让师生真正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合理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同时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场地和器材问题,加强对体育教师大课间体育活动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教师之间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交流平台。学校要切实解决现存问题,构建出具有学校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摘自《体育视野》2021年第11期) 8.根据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领导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不一,仍有部分领导不能正确地看待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B.体育教师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积极,一般及比较重视的比例占75%,不重视的占比较小。 C.中学生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非常积极,大多数中学生认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身体来说非常重要。 D.材料二的调研结果反映了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领导远不及体育教师和学生们的态度积极。 9.根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研情况,结合材料一与材料四,简要谈谈应如何落实材料三提到的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 10.材料四中提到了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 11.学校开展“知体育·健体魄·强精神”主题活动,借此班级同学回顾了我国的体育历史,下面是小雨同学搜集到的资料,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请你结合以上四则材料与链接材料的内容补全下列倡议书。 【链接材料】 1908年,《天津青年》登出了中国体育史著名的“奥运三问”: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在奥运赛场上独得锦标?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中国来举行奥运会?1932年,刘长春作为正式运动员,代表中国出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完成了奥运第一问;1984 年,许海峰获得射击金牌,完成了奥运第二问;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又成功举办冬季奥运会,圆满完成了奥运第三问。“奥运三问”提出百年后,奥林匹克运动已然在中国蓬勃发展,中国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大路上昂首前行。 (《“零”的突破》) 倡议书全体同学: 为了响应我校“知体育·健体魄·强精神”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体能,特提出以下倡议: ① ② ③ ④ 雏燕展翅竞飞跃,雄鹰奋起争攀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到阳光下,去感受体育的魅力,享受运动的快乐! 倡议人:××× 2022年9月20日 (2023·福建龙岩·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废线年下半年,一场名为“废话文学”的浪潮自网络席卷了我们的生活。所谓“废话文学”,即指那些有点搞笑,看似说了话又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表达形式。大家在快速流传、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思考。 【材料一】 A “废话文学”是有自己独有结构的,一般来说,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等量置换???把一句话分作两句说,借助单位、数量、同义近义词等等的置换,在上下句之间造成一种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其实是一个意思的效果。 例如:一日不见,如隔24小时,七天不见,如隔一周;台上一分钟,台下60秒。 二、意义顺延???通过前半句陈述,后半句重复的结构方式,达到一种无懈可击的因果关系表达,严谨整饬,以重复强调重点,非常高效。例如: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三、正反互搏???一种上半句说正话,下半句说反话,让对句内容完成互斥对冲的矛盾结构。例如:据我所知,我一无所知。 【材料二】 “废话文学”之所以流行,或许也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陌生人可以侃侃而谈、毫无戒备、彻底放松,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吭吭哧哧起来,甚至还有了“社交恐惧症”一说。人们在现实中畏惧表达,到了网络便有一种找补心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 废话或许无用的,但可有趣。B蔡元培在《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的关系》也讲到:“国文分两种:一种是实用文,在没有开化的时候,因生活上的必要发展的;一种是美术文,没有生活上的必要,可是文明时候不能不有的。” 【材料三】 “废话文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表达能力退化,患上“文字失语症”。 新华社每日电讯曾发文表示: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未经你的思考和语言生成,梗借助你的指尖和嘴把自己说了出来,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这样一来不是你选择了说废话,而是废话在说你。C文字失语与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息息相关,具有隐蔽性的电子媒介装置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表达方式。这是社会学家伯格曼的装置范式理论,即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越来越依赖那种电子媒介的装置,这些装置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表达,甚至成为肢体的一部分,让人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当我们对网络这个媒介装置过分依赖时,主动生成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就不自觉退化了。 12.下列陈述符合上文信息的一项是(???) A.“蝉的翅膀非常薄,有多薄呢?薄如蝉翼。”这句属于“废话文学”中的“等量置换”。 B.“废话文学”是如今社会人群交流的必要途径。 C.蔡元培先生是“废话文学”的拥护者。 D.过度依赖“废话文学”,可能会使我们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退化。 13.下面朱自清说的这句话放在A、B、C哪一处合适?为什么?请阐明你的看法。 朱自清即表示: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 14.作业本上有一道关于鲁迅《秋夜》的阅读理解题,如下: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小明的回答:这些加点字说明了两株都是枣树。 老师的评改:错,我上次看到这么正确的答案还是在上次。 问:小明的回答与老师的评改,谁应用了“废话文学”?请你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023·甘肃兰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①算法平台总是针对青年受众“投其所好”地向他们投喂所喜欢的信息。 ②即使没有游戏成瘾,青年人也很容易浏览网页、刷朋友圈、刷短视频成瘾,这既有多媒体作为传播方式的吸引力,更有因算法推送而形成的内容上的吸附性,使得他们每天眼盯手机屏幕的时间不断刷新纪录。其实,这种浅阅读或快浏览性质的读屏,往往只是不断切换注意力和兴奋点,满足的是感官的愉快和对空虚的暂时摆脱,而并没有知识的习得和思考的训练,一旦浏览结束,常常是在记忆中什么也没有留下,重新陷入空虚无聊,于是不得不再度去刷屏中寻找新的刺激。 ③通过智能机器算法化地处理问题,对于人的能力来说,起着增强和削弱的双重作用。这就是:短期内会解放劳动力,长远看却可能使人钝化,丧失部分能力。如,现在的出行,青年们通常都按导航软件中算法规划的“最佳路径”去行进,不再有“探路”“选路”“问路”“记路”的“动口”“动脑”等“麻烦”的环节,长此以往,他们的空间、地理、方位、路线图等方面的记忆力和判断能力就会逐渐弱化。当一切都听凭算法系统的调配和程式化的信息处理来替青年做决定时,他们会因此而丧失决策能力。这种依赖的结果是:有了算法和网络时,他们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旦离开网络和算法,他们就一无所知一无所能。 (选自肖峰《从青年的算法问题到青年研究的算法意识》,有删改) 【材料二】 这是被算法喂大的一代。这让我想起顾城的一段故事。顾城到了新西兰的激流岛,想起来要养鸡,便从养鸡场买回来200只鸡。结果,他发现这些鸡不吃不喝不动,饿了三天依然如此。原来这些鸡只吃过传送带上被粉碎过的饲料。最后,他把饲料放在一块板子上,拉着板子边走边摇晃,表演喂料的“流水线”,鸡这才开始吃饲料。 (选自何帆《被算法喂大的一代》,有删改) 【材料三】 ①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人们热爱爆梗、段子、金句、笑点、包袱带来的感官刺激,习惯被消耗自己时间的娱乐文化喂养,学习感官已经钝化,进入不了越过枯燥门槛去深度学习的境界。 ②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需要学习者忍受,投入深度注意力去穿透抽象。 ③枯燥是一道门槛,有人越不过门槛,睡着了,或者被电脑上的综艺和手机上的段子吸引了,谋杀了时间。所谓优秀,绝不是耍机巧的小聪明,而是有强大的枯燥忍耐力,是聪明人下笨功夫,越过了枯燥并攀登到知识高处的结果。 (选自曹林《别被“精彩”废掉》,有删改) 【材料四】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写作的时候有个习惯:绝不出家门。哪怕因为写不下去而来回地踱步、哪怕生气到把家的门板给拆掉,也绝不会离家半步。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打开了那扇门,就会被外面花花绿绿、妖娆多姿的世界所吸引。那么,原本的写作计划永远也无法完成。扛住暂时的痛苦,放下一时的欲望,才能成就一篇好文幸,享受到真正的满足感。 (选自小冬子《人生最难的觉醒,是追求更高级的快乐》,有删改) 15.下列有关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人打游戏、刷短视频成瘾,都是因为由算法推送而形成的内容具有吸附性。 B.青年在快浏览性质的浅阅读中没有获得感官的满足,所以不得不再度去刷屏中寻找新的刺激。 C.通过智能机器算法化地处理问题,短期内会解放劳动力,长远看却可能使人钝化,丧失部分能力。 D.不爱爆梗、段子、金句、笑点的人,往往能越过枯燥,攀登到知识的高处。 16.材料二的作者为什么由“被算法喂大的一代”联想到了“顾城养的鸡”,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理解。 17.小明一边用手机刷短视频,一边写《儒林外史》读书笔记,称这是“娱乐式学习”。你赞同他的这种学习方式吗?请根据四则材料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分享你的观点和理由。 18.(2023·广西崇左·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马踏飞燕在刚出土时受损情况十分严重,只有使用传统的手工技艺才有修复的可能。故宫博物院将修复任务交给了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当时,马的颈部有好几个1平方厘米左右的小洞,马头上的几缕鬃毛已经脱落,马尾也断了。尽管如此,赵振茂先生依然感叹古人的大胆设计和精湛技艺。他仔细查看马踏飞燕的缺损部位后,决心尽最大努力,让这件文物珍品再现原有的风貌。 修复时,赵振茂先生将整件文物清理干净后,先用铜锉把马头上的鬃毛和马尾断碴处锉新锉亮,锉出焊接坡口,再将脱落的鬃毛和断尾与原器上处理好的碴口对严,然后用锡焊方法连接焊实。把马颈上的残缺洞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把洞孔填好,然后仔细磨平。有的纹饰有间断,修复时有些对不上,他就用刻刀和小錾子修饰一下,使其线条流畅。修补后,赵先生又使用传统的做旧方法,做出地子及青铜的锈迹,让整个文物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最后,赵先生看到腾空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可能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将蹄心填满,使之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的铸模泥土差不多。 人们流连于马踏飞燕前,感受到古人奇思妙想的同时,也惊叹于传统修复技艺的精湛。 (摘编自《修复“马踏飞燕”纪实》,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文物信息化平台已实现文物本体与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将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的保护和全面的展示。 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基础手段之一。它既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又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2017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为让因盗凿导致精品文物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重见天日”,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多所高校、文博单位合作,历时6年,采集到100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 (摘编自《科技助力文物保护??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有删改) 【材料三】 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线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在直播中,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在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文物挖掘只能由队员一把铲子、一把毛刷小心完成;有些考古领队和他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 (摘编自《“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有删改) 【材料四】 (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出于美观的考虑,赵振茂先生用相似的材料,将马踏飞燕的三个腾空马蹄蹄心填满,这一做法既体现了先生的技艺精湛,又提升了受众的观赏体验。 B.公众通过“云端”文博,可以进行“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能够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这充分体现了“云端”文博的便捷性、共享性。 C.材料四中的统计图表明我国博物馆的数量逐年增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相关文化事业十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 D.人工智能的发展激活了考古行业。人们投身其中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随时代起舞,考古才会永葆活力,传统的考古方式已变得微不足道了。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数字化虚拟形式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 B.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线亿人次。(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直观地说明了“云端”直播的观看人数和互动话题阅读人数之多,表现了“云端”文博活动的火爆程度) C.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20个入选项目的重要成果) D.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文物挖掘只能由队员一把铲子、一把毛刷小心完成;有些考古领队和他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直观地说明了考古过程的艰辛和考古队员们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 (3)近日,某市博物馆向社会发出“疫情封不住好脑子,我们定不负金点子”的倡议,向公众征求“金点子”。请你结合前三则材料内容为该博物馆献上三个“金点子”,让博物馆更受欢迎。 (2023·贵州·统考模拟预测) 材料一 “地球生态超载日”来了 “地球生态超载日”又被称为“生态负债日”,是指人类在特定年份对生态资源和服务的需求超过该年地球可以再生的日期。“地球生态超载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伙伴、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络”以及英国智囊团新经济基金会提出并发起,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超支”的认识,鼓励大家积极采取可持续的行动。2022年6月,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报告显示,2022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是7月28日。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银行账户,那可再生资源就是账户里的存款,也就是说,从7月28日开始,地球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我们已经用光了2022年全年的水、土壤和清洁空气等自然资源定量。 材料二 每十年,“地球生态超载日”就会提前一个月到来 根据全球足迹网络发布的数据显示,1989年的地球超载日是10月11日,1999年的是9月29日,2022年提前到7月28日。自1970年12月29日地球首次进入“欠费”状态以来,超载日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前到来,基本上每十年,“地球生态超载日”就会提前一个月。 材料三 到2030年,人类至少需要两个地球的资源 “地球生态超载日”的计算方法是将“全球生物承载力”(地球当年能够生产的自然资源的总量)除以“全球生态足迹”(人类在这一年对资源的总需求量),再乘以365。由于使用的是各国的汇总数据,这一计算的精确度有限,“地球生态超载日”只是个近似值。《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到2030年,人类至少需要两个地球的资源。这笔生态超支的成本包括砍伐森林、渔业资源枯竭、淡水稀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积累,导致气候变化和更严重的干旱、火灾和飓风,这些威胁会迫使人们迁移到城市或其他国家,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材料四 ________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人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工业化生产、交通等问题,往往忽视了一个更凶险的“幕后杀手”——畜牧业。早在2009年,美国智库“世界观察所”就发现,畜牧业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达51%,远远超过交通业(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的总和。其中包括动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打嗝、排气和粪便所释放的甲烷,种植动物饲料导致的土壤沙化和森林垦伐释放的二氧化碳。此外,大规模的畜牧业还造成了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的短缺。全球的淡水资源有70% 用于农业,其中畜牧业的饲料生产用掉了大约60%的灌溉用水,而饲料生产和养殖业,也是淡水资源最大的污染者。 19.下列表述,与文本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据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报告显示,每年的7月,地球就进入了年度生态赤字状态。 B.据全球足迹网络发布的数据显示,自1970,基本上每十年“地球生态超载日”会提前一个月到来。 C.《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到21世纪40代,少需两个地球的资源。 D.早在2009年,某机构就发现,畜牧业对温室效应的影响达51%,其中包括动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打嗝、排气和粪便所释放的甲烷等等。 20.材料四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1.请你为材料四拟个恰当的小标题。 22.“微信”和“抖音”已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点赞”“评论”这两个功能更是被大家所看重,请你根据上面材料,写一则100字左右的微评论。 (2023·海南海口·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网红向网红经济的转变 网红经济,是指依托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传播及其社交平台推广,通过大量聚集社会关注度,形成庞大的粉丝和定向营销市场,并围绕网红IP而衍生出的各种消费市场,最终形成完整的网红产业链条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注意力延伸出的经济行为:以用户变现为方式的直接经济行为(打赏、道具、付费问答等)和间接的经济行为(广告、品牌、代言等) 【材料二】 在网络文字时代,互联网还未如此便捷,人们常关注的是网络小说,其中一些作者携带着他的作品在BBS等网络论坛之中活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图文时代,人们使用互联网变得便捷,一些人开始在网络中发布与人们审美高度契合或是高度反差的照片,搏人眼球,成为新一代网红。近几年,由于社交渠道更加便捷,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微博、短视频平台渠道迅速崛起,人们在网络热点中可以掌握话语的主动权,越来越多的人物、事情成为焦点,随之开始启动了网红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交互时代催生了“网红制造”公司,造就了一大批网红,成为网红数量最多,网红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让网红艺人化这条支线越来越明显。 【材料三】 社会需要正能量网红 提到“网红”,人们并不陌生。600岁的故宫博物院是“网红景点”,高品质文物展览、主题创意活动、特色文创设计,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成为网红,看起来容易,其实需要辛苦耕耘,必须有鲜明突出的自身定位、个人特色以及强大的内容输出能力,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粉丝吸引力,形成自身品牌。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红产业年产值已达千亿元规模。不过,人们追捧网红显然并不只是为了消费,网红与用户之间,存在精神与文化的联结。在网络社群中,粉丝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受网红影响。譬如,喜欢“网红教师”的人,往往对拓展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以此敦促自己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喜欢“网红故宫”的人,崇尚恬淡、古雅的生活方式。网红通过不断输出产品、知识、理念、价值观或生活态度,持续影响受众,丰富时代文化生活。 互联网技术日渐纯熟,流行风尚的更替速度加快,能够被千千万万人持久喜爱的网红实为难得。网红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独特的个性、可贵的人格魅力、端正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一些这样的网红群体,以多种方式传达正能量,对互联网文化乃至健康社会风气营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延伸出的经济行为:以用户变现为方式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行为。 B.在网络图文时代,人们常关注网络小说,一些作者会携带着他的作品在网络论坛之中活跃。 C.互联网交互时代成为网红数量最多、网红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 D.“网红教师”和“网红故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喜欢他们的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24.请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图表,提取两条关键信息。 25.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正能量网红”具备哪些要素? 26.大量青少年把成为网红作为毕生目标,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2023·黑龙江大庆·统考一模)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4月16日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多个角度呈现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数字阅读产业的现状、特点以及趋势。 《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增长率达21.8%;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增长率5.5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与此同时,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同比去年减少2.6本。 2020年用户平均单次电子阅读时长为79.3分钟,有声阅读时长为62.8分钟,17﹣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儿童也成为阅读的重要用户,儿童数字阅读付费用户规模增速56.5%,日均数字阅读时长29分钟,每晚20﹣22点是儿童数字阅读的高峰。 (摘自人民网) 【材料二】 2021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与数字化阅读相关的图表如下: (摘自“传媒”微信公众号) 【材料三】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借助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等电子终端工具,以及各种数据库、在线教育、电子书包等新兴数字出版平台浏览信息和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于是,一些人士对于“碎片化阅读”忧虑之甚,认为读者在相对较短的空闲时间内进行的所谓“阅读”,以及浏览微博、短信等零碎的、片段化的内容,“不易形成系统的、深度的知识体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趋势是数字化时代人们阅读方式变迁的必然结果。 其实,碎片化阅读的语境,是相对于长达千余年的纸本阅读方式而言的。当前,有些人对文字内容缺乏整体性阅读及系统性理解,阅读注意力不够集中,乃至难以进入深度思考、有所创新的佳境。针对上述现象,笔者曾提出“左书右网,前语后文”及“开卷读书,启屏求知”等阅读方法论建议:“网络的普及,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书的出现,拓宽了书的范围,丰富了书的形式,让每一个热爱文字和书籍的人,更多了一种选择。阅读的本质,在于阅读内容,不管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都是对内容的阅读。”全民阅读推广名师之一、知名出版家、作家聂震宁先生也提出,“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不妨利用碎片时间在手机上、电子阅读器上,读一些自己喜欢读的东西,同时,一定要挤出空闲时间读些纸书”。他认为,一个成熟的“阅读社会”,应该“善待一切阅读方式,坚守人类阅读认知规律,推动传统阅读与新兴阅读(方式)的融合”,让人们愿意将“读文读图”“看屏看书”视为现代化的“快乐生活”方式之一,以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 (摘自人民论坛网) 27.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和用户规模相较前一年增幅不大。 B.近两年来,我国数字阅读的主要方式是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 C.我国数字化阅读人群分布显现出人群比例随年龄增长递减的趋势。 D.纸质阅读、数字阅读,都是对内容的阅读,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28.材料一画线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数字阅读”的主要特点。 (2023·湖北黄石·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日,土耳其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广东也发生两次3级以上地震,全球似乎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广东省有关权威专家就近期有关地震的热门疑问进行了解答。 ②针对“为什么最近地震发生似乎有些频繁,地球是否进入了‘震动’模式?”的疑问,专家表示,从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发生频率低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地球并未进入地震“活跃期”。民众要正确认识地震,掌握必要的避震知识就行,不必过于担心。 ③“应对地震,我们如何未雨绸缪?”,专家建议准备4个方面的应急物资:饮用水和食品;救生哨、手电筒等应急物品;保温毯防火毯、应急逃生绳、呼吸面罩等应急工具;抗感染药、纱布绷带、消毒的碘伏棉棒等应急药物等。此外,民众在平时还应注意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 (摘编自《齐鲁晚报》2023年2月13日) 材料二: ①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法国科学家们想,是否可以在地下为地震波找一个安身之处呢?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 ②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地震波的波长范围,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先后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 ③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精确定位后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性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 (摘编自《发明与创新》2015年07期) 材料三: ①“地震云”到底是什么“云”?一直以来没有确切的说法,一些发表的“地震云研究”认为,“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地震发生地天空出现的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长度可达6000米以上,可分为条带状、辐射状、条纹状三种类型。再后来,有人对“地震云”的界定更加随意,他们把一切“怪异”的云都称之为“地震云”。 ②事实上,“地震云”是一门伪科学,2017年8月,《科普中国百科科学》百度词条“地震云”被来自气象局、地震局、中科院等单位的多位学者联合勘误和修改,将“地震云”明确定义为“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 30.下列适合作材料一新闻标题的一项是(???) A.国内外各地地震频发 B.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C.专家解答地震热门疑问 D.地震应急避险方法策略 31.下列关于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没有形成“面波”时,它们没有破坏性。 B.“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研究目的旨在实现对地震波的监测与防范。 C.法国科研团队诱发两次人工地震的实验使地震面波得以完全消失。 D.科学家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精确定位钻孔位置能成功预防地震的发生。 32.下列关于材料三有关“地震云”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云”的定义并没有科学准确的解释。 B.“地震云”虽是伪科学,但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C.“地震云”主要在民间的非专业人士中所流传。 D.“地震云”这样的伪科学总是打着科学的旗号。 3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我们该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应对地震?请简述获得哪些启示。 (2023·湖南株洲·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网红打卡地”成为不少博物馆的新标签。今后,博物馆又将迎来怎样的新发展?5月24日,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2035年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引发广泛关注。 ②然而,当前部分博物馆展陈仍存在观众需求感知不足、文物价值阐发不深、知识传播不到位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博物馆展陈质量,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启迪后人。“要关注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挖掘文物当代价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③关强表示,要全面提升文创研发能力,高度重视博物馆文创设计开发与生产品质,深化市场分析与调研,结合市场需求,做好供给侧改革,开发更加贴近生活、深入衣食住行、引领生活美学的多样化的文创产品。 (摘编自《如何建设世界博物馆强国?国家文物局提出这些举措》人民网2021年5月25日) 材料二 博物馆越来越有趣,潜台词就是博物馆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宣传手段越来越创新,其结果必然是吸引了人气。从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博物馆热起来,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文化场所,它的使命是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的综合人文素养。所以,不管是服务手段的创新还是宣传方式的突破都必须为内容传播服务。也就是说,轰轰烈烈的形式背后必须有扎实的内容传播作为支撑。否则,在喧闹的背后,博物馆充其量只能是一只漂亮的绣花枕头。 (摘编自《热起来的博物馆需要一些冷思考》铜陵文明网2018年5月28日) 材料三 ①“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博物馆可谓今年最具线日,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②记者了解到,在上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三星堆博物馆“官宣”入驻天猫,上新40余款文创产品,并宣布将于今年“6·18”期间推出超级新品——带真土的考古盲盒。据悉,盒中的“微缩”手办取材于3月刚刚“上新”的网红文物和三星堆经典文物,包括陶猪、天鸡、青铜神树、青铜纵目等。盲盒的土堆形态则借鉴了三星堆遗址地貌,土壤颜色也接近考古坑里的土色。而为了达到“沉浸式考古体验”,盲盒中还将附赠铲子、锤子和眼镜,让挖手办更具仪式感。 ③数据显示,当下年轻人越来越爱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者中,95后占比近四成,且逐年增加。过去一年,盲盒、摆件、非遗元素商品以及IP跨界联名款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类。 (摘编自《全民“博物馆热”,你贡献了几分?》《羊城晚报》2021年5月24日) 3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建设问题,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的设想。 B.一些地方的博物馆之所以存在问题,和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及文创研发能力有关系,必须切实提高博物馆展陈质量。 C.博物馆作为严肃的文化场所,只追求服务形式的创新,对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综合人文素养意义不大。 D.三星堆博物馆入驻天猫以后,为了让消费者感受到“沉浸式考古体验”,推出多款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3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决博物馆展陈中观众需求感知不足的问题,要深化市场分析与调研,做好供给侧改革,开发更贴近生活需要的文创产品。 B.博物馆是文物收藏单位,也是文化传播单位,具有游览、观赏的价值,承担着传承、普及、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的功能。 C.“博物馆热”不断升温,与各大博物馆人性化的服务有关,更与这些博物馆和像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合作经营有关。 D.博物馆采取多元化的改革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担负起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综合人文素养的使命。 36.三星堆博物馆最近引发关注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加以说明。 (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押韵,也叫压韵、谐韵,是一种诗文创作的修饰技巧,即将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诗文读起来就十分顺口、悦耳,这种现象就叫做押韵。 ②押韵是一种高效的信息组块策略——组块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信息加工成小的整体,方便记忆。诗歌句尾之间的押韵将内容和声音关联在一起,使我们能够用声音来记忆句子,减少了文字信息的陌生感,降低了认知难度,也减轻了短期记忆力的负担。 ——摘编自 [材料二] ①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古诗,尤其是格律非常规整的律诗,即使我们不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那些美妙的韵脚读来也会令人齿颊留香。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我们产生舒服的体验呢? ②认知神经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奥伯迈尔曾系统研究诗歌的韵律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在实验中,科学家让实验对象仔细聆听精心设计的诗歌,然后让他们给这些诗歌从多个维度进行量化打分,如对诗歌的喜好程度、体验到的愉悦水平等。统计分析后,他们发现,和那些不押韵的诗歌相比,人们能从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感。 ③美国的传播学家沃尔特·翁写过一本书叫《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主要研究“口语套话”,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顺口溜”。他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人们对口语套话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也就是说,顺口溜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直接溜进人的脑子里去。毫无疑问,“口语套话”明显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传播效果。 ④比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乍一听到如此精悍又押韵的句子,你会怀疑它是假的,还是会过耳不忘、深信不疑?我相信大部分人在还没来得及质疑之前,就已经不假思索、同时毫不费力地把它记下来了。 ——摘自《为什么押韵的句子听起来特别舒服?》 [材料三] ①在现实生活、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对待古诗词的读音争议? ②北京大学教授孙玉文认为,古音是古代一个共时的语音系统,今天的学者虽然可以根据语音发展规律构拟出古音,但是如果照此读诗,大多数人听不懂,反而丧失了语言基本的交流功能。而且历代读古诗文,其实也都是按照当时通用的读音来读的。所以,诵读古诗词还是应提倡使用普通话读音。 ③在广州大学教授吴相洲看来,阅读古诗词使用古音还是普通话需要平衡把握,遵循两个原则:其一,韵脚部分如需押韵,要照顾古音读法,声律坏了就不成为诗词。其二,不同音代表不同含义的字应读古音,如“一骑”的“骑”(jì) ,代表一人一马,读成“qí”意思就错了。 ④吉林大学沈文凡救授认为,“唐诗宋词中所有读音都严格按照古音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沈文凡表示,重要的是让今人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声律之美,领悟作诗在语音方面的规律。今人作诗可以押普通话的韵,但吟诵古诗时,押韵处要变读。“关键是要符合诗歌规律。中国留存了许多有文字记载的韵书,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一定要继承。” ⑤韵律在文学表现中有其重要作用,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乌殷勤为探看。”每一句的结尾都有共同的韵脚的“an” ,顺着韵脚的指引,我们能够发现,这种押韵使诗歌彰显出缠绵悱恻、迷蒙凄美之感,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可见韵律在文学表现中有其重要作用。 ——摘自《尊重韵味还是尊重标准——古诗词读音究竟怎么定》 37.材料一和链接材料都是有关押韵的内涵,你更喜欢哪种表达,说出你的理由。 [链接材料] 押韵是让同一个音在作品语句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反复吐纳,音感上的回传与深化,能调动起情感的迸发,夯实意境,灵动结构。如果说意象是作品的根本,那音律就是作品的“守护神”,意境和音律处理好了,作品在表达的力度上无形中便拥有那么一种震撼力。 38.“斜”字的普通话读音为“xié” ,根据语音发展的规律构拟的古音为“xiá”,按照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下列两首诗中加点的两个“斜”字分别该怎么读?为什么?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白居易《杨柳枝》 风翻朱里幕,雨冷通中枕。耿耿背斜灯,秋床一人寝。 ——白居易《禁中秋宿》 39.综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押韵是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用上韵母相互谐音的文字的一种技巧。 B.克里斯蒂安·奥伯迈尔的研究发现,和那些不押韵的诗歌相比,人们能从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感。 C.顺口溜之所以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其重要原因是它押韵。 D.面对古诗词中的语音争议,材料三认为要遵循古音的读法。 40.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人产生舒服的阅读体验?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概述。

  病句辨析与修改【技法总结+提升专练+对接教材】 中考语文 三轮复习高分冲刺.docx

  句子衔接与排序【技法总结+提升专练+对接教材】 中考语文 三轮复习高分冲刺.docx

  记叙文阅读【技法总结+提升专练+对接教材】 中考语文 三轮复习高分冲刺(含答案解析).docx

  记叙文阅读【技法总结+提升专练+对接教材】 中考语文 三轮复习高分冲刺.docx

  词语综合运用【技法总结+提升专练+对接教材】 中考语文 三轮复习高分冲刺.docx

  新进物业项目开发和推进以及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和投资分析培训指南和项目风险评估.ppt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法总结+提升专练+对接教材】 中考语文 三轮复习高分冲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