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6-06 00:25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保护在二十一世纪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国家的经济建设还是产业能力增长,都不能忽视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而在中国新疆地区的草地畜牧业已经开始出现草地面积大规模退化的现象,寻找现代畜牧业的新型发展路径刻不容缓。我国新疆地区一直是畜牧业的产能大省,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对传统畜牧业的冲击,传统畜牧业的一些客观弊端不断暴露出来,经济增长方式滞后、科技水平与当今经济不符以及产业的动能逐渐降低等。

  现代畜牧业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含义:它是指畜牧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就是说它是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应用于畜牧业之后才出现的;是指现代畜牧业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内容和标准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也会不断的扩大 。

  现代畜牧业就是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和装备及经营理念武装,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产业。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开展集约化条件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使畜牧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整个世界经济体制都在变革,原有的传统经济体暴露了很多经济上的弊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跟不上当今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便为新型的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要求原有的小型个体生产要逐步转换脚步融入到发展迅速的大型经济市场,要求原有的脱节的经济链条要重新扣紧,形成系统规范的产-销一体经营模式。畜牧业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滞后,固步自封的发展模式。作为连接工业和农业的中间链条,畜牧业发展要真正思考新型经济下的发展步伐,才能产生与时代同轨的经济效益。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尊重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不顾现实的超越,更不能消极滞后。实现新疆从畜牧业大区向强区的转变,打造全国最强的畜牧产业体系,建成最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畜牧业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新特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是优势,发展现代化是方向,科学技术是支撑,保持和发扬区域特色是关键,强化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是保障。

  首先,要重视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就当今社会经济体制而言,有机畜牧业不仅能最大化的优化产业结构体系,也能真正意义上改善畜牧业所带给土地的压力,缓解一直存在于家畜饲养和草地利用之间的矛盾,而且这样的经济机制也能很好的诠释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与环保的有机结合。并且,就我国经济而言,有机商品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好,市场潜力越来越大,这也是有机畜牧业的重大商机。积极促进有机畜牧业在新疆地区的发展能合理的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模式。因此,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和扶持是建立健全新疆畜牧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其次,当今社会已经大规模引进“标准化”一词。各行各业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标准化企业文化,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手续、标准化企业礼仪等。而现代畜牧业也同样需要标准化的行业要求,地区应全面推行标准化的畜牧业养殖。在现有畜牧业中树立行业的标杆效应,规模化标准化的完成产业链的构建,大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将标准化的规模养殖作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逐步树立产业的品牌效应,联动效应,最大程度的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大通县紧紧围绕“把大通县建成西宁市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水平。现就大通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做如下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2012年,全县草食畜存栏36.65万头(只),草食畜出栏29.36万头;生猪存栏13.11万头,出栏20.84万头。肉类总产3.24万t,奶类总产4.37万t,禽蛋0.213万t。与2011年相比,各类畜产品的增幅分别是肉2.86%、奶5.81%、蛋21.05%。

  大通县畜牧业生产区域逐步完善,形成了奶牛、肉牛羊、生猪和禽蛋产业带,即建立以塔尔、良教、极乐、城关为中心,沿宁张公路沿线个乡镇良种奶牛产业带,狠抓奶业产业发展。建立以青林、逊让、宝库等8个脑山地区肉牛产业带,狠抓肉牛产业发展。建立向化、东峡等6个乡镇的浅脑山地区良种肉羊产业带。建立以桥头、长宁等7个乡镇为主的瘦肉型商品猪产业带,建立在塔尔、黄家寨等乡镇主要发展禽蛋产业,狠抓禽蛋产业发展。

  截至2012年底,全县建立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场) 62个,达到省级认定的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 47个,通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认定的3个。建成牲畜暖棚3.76万栋156万m2。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的“绿草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大通县积极引进西门塔尔、荷斯坦奶牛、陶塞特、长白等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改良、人工受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推广,2012年全县牛人工受精覆盖面达到85%,主要畜禽商品生产基本实现良种化,肉牛、奶牛、生猪、肉羊、肉鸡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70%、90%、85%、65%、95%。

  2012年,在宝库乡、青林乡等5个乡镇推广种植加拿大燕麦266.67 hm2;在青山乡西北岔村建立了0.83 hm2的青引1号、青引2号、加拿大等优质高产燕麦试验田。完成草原生态补奖良种牧草种植任务3 666.67 hm2,发放到全县6个乡30个村2 220户农户,共发放补贴45万元。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全县20个乡(镇)的176个村和2个牧场,共45 778户农牧户享受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发放草畜平衡等各类奖补资金475.6万元。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充足的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的。而大通县畜牧业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其无法及时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龙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不能购置新的生产设备等,严重降低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导致该县的畜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阻碍了该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有健全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直接影响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收入。目前,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大通县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落后,不够科学、健全,仅靠农民自己的意愿随意指定繁育目标。此外,农民的种畜大多是自留种、自引种,存在血缘不纯等问题,导致繁育出的品种多、杂、乱,使畜牧业发展缓慢。

  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农区舍饲畜牧业中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近年来,大通县忽视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未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规划,任由农民自行建设,导致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此外,由于畜禽品种多、乱、杂,使得产品没有发展的方向,经济效益低下;牧草栽培技术不合理,产量低,草地利用率低;饲料配方不科学,营养搭配不平衡,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等,导致农区畜牧业发展受阻,农民增收缓慢。

  草业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政府为了保护草地生态,部分天然草场实行封山禁牧,畜牧业舍饲圈养发展草食畜,仅仅只能依靠人工草地和作物秸秆为主要饲草来源,草畜矛盾十分突出。

  大通县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数不多,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新品种、新技术等接受能力差,养殖业生产方式落后,仅靠卖“苦力”挣钱,就业竞争力不高,增收缓慢。

  由于县内龙头企业较少且未发挥带动作用,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户未形成有效连接机制,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家庭式小生产带动力不强,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这些现象表明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牧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新型生产体制尚未形成[1-3]。

  主要表现在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2个方面。当前,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增加,流行病学仍呈复杂化态势,防控难度明显加大。在畜产品安全方面,部分地方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仍然存在,而且更加隐蔽,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全社会对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关注、要求不断提高。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将对畜牧业带来严重冲击。

  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畜产品价格不断回升,尤其是牛羊肉价格保持稳定涨幅的情况下,大量出栏使能繁母畜数量下降,年生产的羔羊、犊牛数量减少,导致育肥的牛羊来源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建议政府对母牛、母羊进行补贴,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增加母畜数量[4]。

  县、乡两级政府应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加强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和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发展规划,及时研究分析和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5-6]。

  各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认真落实其他惠农支农政策,从而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县国土资源局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当安排养殖用地,通过推广土地流转和返租承包等方式,或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解决畜牧业用地问题等政策措施。发改部门出台对于按要求建设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在资金和项目上优先给予支持的政策。环保部门制定相应措施,加大畜禽养殖场(小区)对粪污处理的监督监管力度,改善养殖生态环境[7-8]。

  在多方争取资金的同时,县财政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每年预算安排资金300万元重点要对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畜牧业产业链延伸等给予资金支持[9]。对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沼气工程等农业项目资金要按照不低于30%比例投向畜牧业。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积极发挥担保基金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加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对制售假冒伪劣种畜禽、饲料兽药,收售加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违规使用禁用添加物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切实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草原保护,保障动物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强畜牧兽医执法队伍建设,做到体系手段健全、执法规范有力。同时强化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2]。

  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草畜平衡、休牧轮牧、草原保护3项基本制度,强化天然草原保护力度,促进天然草地的良性发展。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资金、责任、任务、目标“四到位”,积极引导牧民群众合理使用补助奖励资金,健全草原监管体系,建立草原保护长效机制。

  一是加大优良畜禽品种、牧草品种引进、繁育、推广力度,在畜牧业品种上取得突破。二是抓好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三是在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重点是畜产品分级、加工、保鲜、储运、包装等技术上取得突破。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服务水平的质量。五是加强畜牧业科技队伍建设,以省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工程为依托,加大专业技术人培训力度,解决当前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更新缓慢的问题。六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从饲养管理、高新饲料配方加工、畜种改良、普通病防治以及畜产品加工、保鲜等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学技术对畜牧业的贡献率,加快农区畜牧业的建设步伐。

  [1] 李五妹.大通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青海草业,2012, 21(3):31-35.

  [2] 张桂芝,刘得元.大通县牛羊肉生产及加工现状调查报告[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5):60-61.

  [3] 乔延寿.大通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52-353.

  [4] 包成兰,张世财.对青海省大通县实施退耕还林(草)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草业科学,2003,20(10):58-59.

  [5] 李涵林,哈连贵.大通县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路与做法[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6):72-73.

  [6] 蔡文成.对大通县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思考及对策[J].青海经济研究,2006(1):78-80.

  [7] 刘生梅.青海大通县养羊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但在一些科技与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缓慢,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很低。因此,如何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发展畜牧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所谓畜牧业,就是指利用畜禽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利用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畜牧经济,就是指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畜牧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去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一些欠发达区域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非常落后,依然采取过去的粗放型放牧的方式,坚持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民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的数量少,质量低,因此依靠传统畜牧的方式获得的经济收入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在欠发达地区加大财政与科技投入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首要措施。

  (一)畜牧业的产业化程度低与科技含量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水平依然很低,其中的科技投入与产值的比例是不成正比的,新型的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及时地转化。同时,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畜牧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是不配套的,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资源短缺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主要是粮食,虽然粮食总产量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增幅不大。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粮食可以应用在畜牧业上的粮食总数开始减少,再加上畜牧业养殖用地的减少,使得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当前我国畜牧业饲料用粮的数量占据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很明显存在人畜争粮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牧民的养殖技术落后很多地方的农牧民还在延续以往的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畜牧业发展处于农业发展的附属地位,他们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再加上农牧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少接受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的培训,养殖技术比较落后,无法跟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一)加强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农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首先,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加大对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定期对农牧民进行畜牧养殖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的养殖技术与水平;其次要转变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传统的、保守、封闭的生产观念,帮助农牧民树立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畜牧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实现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二)加快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要加快畜牧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首先提升人们对畜牧产品深加工的认识,各省市的农牧部门要从产业化的高度来认识畜牧产品深加工对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本区域特殊的地理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调整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畜牧深加工商业基地,积极促进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提升他们的日常生活水平。

  (三)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就要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方面,政府要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财政收支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有助于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建立财政支出监督管理部门,全程监督财政资金用于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

  我国是传统型的畜牧大国,畜牧不仅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还是广大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工作与职业。加强畜牧养殖的技术推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畜牧产业本身需要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只有不断提升养殖的养殖技术,才能增加畜牧产品的市场竞争活力,也是为养殖户争取更多利益的必要手段[1]。

  当前基层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自身对畜牧知识的储备也不够完备,畜牧养殖知识不是一个独立性的体系,而是与很多学科相关联,也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使养殖技术的推广更符合养殖户需求这方面人才的数量不足导致了现代畜牧推广不尽如人意,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相对薄弱,也造成了养殖户对其推广的内容一知半解,最终导致养殖技术推广与服务效能低下[2]。

  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各方面能投入的经费有限,相关的推广与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也较低,在其运行的过程中甚至一些原有的养殖技术部门也兼顾多个工作任务,致使大量人才流失。最为普遍的现象是部分的现代畜牧养殖推广部门变成了产品销售部门,技术的推广与服务成了销售路径。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就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养殖户对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也有了半信半疑的态度,不利于技术推广发展,反而会造成停滞或缓慢[3]。

  科技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提升畜牧养殖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支柱,当前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服务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且其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要从人才、政策、资金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力,促进深化畜牧改革的进程,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构建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畜牧科技、认识畜牧科技,促进我国现代畜牧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我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保障性工作,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畜牧产品是关乎到民生大计的产业,也关系到养殖户的切身利益,政府作为国家领导部门要有更多责任,并肩负更多技术推广与监管职责。建议政府以顶层角度做好设计工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效能。相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对畜牧养殖技术指导的思想认识,并明确相关的技术机构的责任,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逐层做好检查和抽查工作,从多方面、多渠道对畜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做到责任细化、监管专业化[4]。

  养殖户是创造畜牧产品的主力,在加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养殖户自身的教育宣传工作,提升养殖户的养殖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需要技术管理及鼓励工作人员下乡镇、走基层,以面对面的形式对养殖户进行教育和宣讲,不断提升养殖户的绿色养殖意识。其次,做好畜牧产品养殖技术的培训工作,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加强科学养殖方法交流,让养殖户更多地了解绿色养殖技术,在产量和质量上双重提升,实现科学养殖目标,助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

  当前的养殖户多以小作坊的形式进行畜牧生产,这在侧面上也是缺乏科学养殖技术的结果,要鼓励养殖户进行科学化的养殖生产,引导养殖户改良畜牧生产技术,在大规模标准化养殖和生产机械化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组织本地区的养殖户进行集体联合承包。大规模的养殖下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成本,并能加强标准化养殖的监管环节,打造有产品影响力的畜牧产品,推进的品牌效应。加强畜牧产品违法乱象的打击力度,让畜牧养殖的全过程都透明、公开。

  摘要:在阐述新时期国内外草业畜牧机械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草业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指出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投入严重不足、产品品种不全且成套性差、产品技术水平低及生产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并提出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生产作业和售后服务体系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人们生活中所需的肉、蛋、奶以及皮革、服装、毛纺织品和生活用品等许多日用消费品均来源于畜牧业。畜牧业值在农业生产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草原建设、草原改良、退耕还草与生态恢复建设蓬勃兴起,由此形成的牧草产业将成为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产业。据此,草业畜牧机械将会迎来一个快速、有利的发展时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外牧草机械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使用以畜力为动力到与拖拉机为动力、从单项作业机具到成套作业机具、从分段作业机具到联合作业机具等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各国牧草收获机械发展的高峰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部分服役机具趋于饱和,产量和保有量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各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的性能,以保持竞争能力。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畜牧机械向适合本国饲养特点的方向发展。品种多样化、功能专业化、规模大型化、定量精确化、控制自动化、管理技术数字信息化与注意环境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国外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发展的主要方向。

  畜牧机械工业在农机工业中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行业,但牧草收获机械是我国生产及使用最早的畜牧机械之一。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生产牧草收获机械,到80年代,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填补了一些国内产品的空白,产品品种显著增加。

  1)由生产单一机械发展到生产多品种、多系列以及不同生产环节的生产设备和成套化设备。

  2)机械制造质量将进一步提高,设备性能基本稳定,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来提高产品性能,缩小与国际先进畜牧机械的差距。

  3)产品结构以中小型为主,适合于现阶段个体散养和中小规模饲养需要,大型、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成套设备经过引进和城郊试用,正在得到完善。

  4)与动物生命科学相融合的新型机械开始起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结合现代化电子、液压、气动及自动控制技术在提高畜牧机械的综合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三牛登陆

  5)畜牧机械与动物生产过程中的防疫、施药、微量元素添加、品种改良适应性等方面将结合得更为紧密。

  搞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要求,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历史上看,由于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影响,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不惜以开垦草场、毁林开荒为代价,来提高粮食产量,对畜牧业的发展未能给予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调。

  我国发展畜牧业有很好的自然条件,草原总面积4亿hm2,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永久性草地面积的12.8%,占国土总面积的40%,相当于耕地的4倍。因此,调整和改善我国居民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草食动物(如牛、羊)在居民肉食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成为小康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利用机械化作业,提供大量的优质牧草作为饲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保障。

  目前,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其原因除了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牧草机械产业化起步较晚、产品品种不全、成套性差、产品技术水平低以及经营规模小等原因限制了牧草机械的发展。

  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重点放在粮食作物的生产上,因而忽视了草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业畜牧机械的发展,导致机械的科技含量低,创新力度不够,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应将发展畜牧机械装备纳入国家农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全国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对有良好基础的科技型企业,国家应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使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以完善环境,提高服务目标;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走一条政府搭台、推广部门组织、企业参展与农户参加的发展道路,进而推动草业畜牧机械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我国小麦收获机跨区作业模式逐步形成,得到健康与快速的发展,其成功经验在草业畜牧机械管理和推广过程中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在立足于牧草市场、依托于政府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牧草机械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在起到指导行业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管理工作纳入行业协会统一管理,制定行业发展计划以及技术引进、技术淘汰品种釉技术引进范围,从而避免低水平重复引进,保护民族产业。同时,加强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做强草业畜牧机械产业,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1]徐秀英,张维强,对我国牧草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4 (3):14 -16.

  [2]刘永杰,徐振声,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市场前景广阔[J]农机市场,2002(5):11—15.

  [3]王文春,对发展牧草收获机械化的思索[J].农机市场,2003 (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