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三牛账号注册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范文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7-02 2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顺应时代的发展,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切入点,建立畜产品基地,并配合完善的服务体系与防疫体系,将现代机械技术应用到畜禽健康养殖事业中,将畜禽饲养逐渐规模化,提高畜禽饲养量,进而提升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据的比重。需要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充分掌握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以此实现畜牧业的高效规模化并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的食品安全。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明确品种质量是动物健康繁殖的先决条件,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使用优良的动物品种进行培育与繁殖可以在保证不增加劳动力的同时保证畜产品的产出,其品质与普通品种的动物相比也较高。因此,不仅仅要加强科学饲养力度,还应加强品种的引进工作,选取优良品种进行自繁自育,可以有效的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其优良基因抗病性以及抗逆性较强,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大规模疾病的发生,为畜牧的养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动物疾病防治需要让养殖环境满足动物生理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其次是所养动物的品种需要符合高密度集约式饲养条件。由此可见,养殖品种经过培育与改良后可以具备较强的抗疾病以及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有效的降低养殖风险,避免用药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需要根据自身养殖条件来决定养殖规模,如果规模太小则成本较高;如果养殖规模过大则会大大增加养殖的风险。

  在养殖过程中,应将畜禽的品种方面、来源方面、繁殖方面以及医疗方面等等所涉及到的细节详细的记录在档案资料中。对于畜禽的基本信息应完整、准确记录到档案信息中,对其疾病治疗等信息经过详细的记载有助于畜禽病害的防治以及突况的救治工作,对使用药品的来源、名称、用量记录等要明确的记录,对畜禽死亡也要将其发病经过与无害化处理的详情记录在案,以便总结饲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由此,档案信息应当及时登记,其记录的内容应保证其真实性与准确性,还应妥善保管,保管时间应不低于10年。

  在畜禽的饲养过程中,为满足畜禽生长和健康需求会加入一定的投入品,为保证饲养动物与畜产品的健康、安全,应当使用审批合格的兽药,同样要保证饲料与兽药之中的添加剂和环保型消毒剂同样是合格产品,对于过期、变质的投入品坚决不能应用到畜禽的添加剂投入品中去,同时,应当注意投入品之间的药物成分是否存在不能同服的问题,并严格对动物执行停药期。严谨使用违反国家规定的饲料、兽药、添加剂等,比如近年来广为所知的瘦肉精等,所以在使用兽药时应当在动物防疫部门或者具备兽医执照的兽医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改变其用量,以免对畜禽造成不利的影响。

  良好的防疫工作能大大降低畜禽染病的机率,所以,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应当重视消毒等防疫措施,应配备完善的防疫措施,在生产区周围应当具备围墙或消毒池;养殖人员在进入生产区时应当洗手或沐浴,换穿工作服装、胶靴、工作帽,圈舍出入口应当设置消毒设施,对进入或离开圈舍的来往人员进行充分消毒,避免不同圈舍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同时,养殖人员是禽畜病害传播中最难以防范的媒介,因为当人员接触患病禽畜后便会携带病菌,进而在照料其他禽畜时可能再次将病原传染给其他禽畜,这种现象不仅仅威胁畜禽健康,更是在根本上加大了畜禽疾病在人类社会传播的可能。所以,严格消毒与防疫制度能有效的防止人畜相互感染,不仅能有效的保证畜禽健康,还能保证工作人员不受其病害感染,大大降低了人与禽畜之间相互感染的可能,避免人感染禽畜病毒事件的发生。比如禽流感疫情,其本身存在于禽类体内,而后逐渐发展成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高致病性与高致命性的病毒,不仅给畜牧业带来极大的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上的损失。所以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应当重视消毒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粪污应及时进行收集、运输以及无公害化处理,保持养殖圈舍的清洁,减少畜禽病害的发生。

  随着养殖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污染源对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直接影响近人们生活环境、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全国有生猪存栏46467万头,全年产生的粪便排泄物881944000t;家禽存栏556677.6万只,全年产生的粪便排泄物239371000t;羊存栏36664万只,全年产生的粪便排泄物116427000t;牛存栏13797.5万头,全年产生的粪便排泄物1103800000t。上述各种畜禽全年共产生粪便污染物2341542000t。

  据农业部1993年的畜禽死亡率调查估测,全国猪的死亡率约为8%~12%、家禽死亡率约12%~20% 、牛死亡率约2%~5%、 羊死亡率7%~9%、 其它大牲畜死亡率2%, 因此养殖业还产生大量畜禽死尸。

  长期以来养殖业采用厩外积肥、水冲厩舍的方式进行生产,特别是养猪业和奶牛饲养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这些污染物随着冲洗厩舍的水源流入村寨的沟渠,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的环境。在靠近山泉、小溪、河流边的地区,则有意无意污染山泉、小溪、河流河道。同时为疫病的流行提供了载体,加快、扩大疫病流行的速度和范围。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身体健康及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也给畜禽疫病的防控带来不可以估量的困难和影响。这种现象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及有山泉、小溪流经的村子较为突出。千家万户发展养殖业,污染面积极为广泛。

  特别是那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山区农村更为突出。一些依山而建,从高到低,次序井然,山泉从高到低穿过村子,清澈见底,是一些山清水秀的高原村子。由于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昔日清澈见底泉水沟变成畜禽粪便污水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养殖业发展丰富了人们的餐桌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污染物给人们的生活环境,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为畜禽传染病的传播提供途径。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把养殖业污染、治理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常抓不懈。加快转变不协调的生产、生活状态。

  举办“无公害”养殖技术、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培训,加强对养殖业生产经营者的教育。使养殖业生产经营者牢牢掌握无公害生产技术、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生产经营过程尽量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或少排放。在获得养殖经济效益同时,为生活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

  韩国、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畜产公害”问题,并大力推行“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技术”,畜禽粪尿经有益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并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因此我们也要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

  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技术,就是在棚厩内根据保育、中大畜禽等不同类型畜禽群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发酵床专用益生菌”等混合物,畜禽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畜禽棚厩内经微生物完全被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畜禽厩舍、做到养殖业生产污染物零排放,从源头实现环保、达到无公害养殖目的。采用发酵床畜禽,畜禽厩舍的垫料能够迅速降解、消化畜禽的粪便,垫料中的有益菌能抑制畜禽厩舍中的病原菌,不会产生臭气。畜禽的粪尿是垫料中微生物菌群的营养来源,可使有益微生物菌群不断繁殖,转化为畜禽可食用的菌体蛋白,又成为畜禽的饲料。垫料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使垫料表面温度升高,冬季达到17~18℃,底层达到50℃左右,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病毒的繁殖,有利于畜禽的健康生长。

  在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的同时,对“无公害”养殖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改进。

  《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年4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贯彻《办法》,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促进全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区畜牧兽医体制逐步健全,畜禽产量、加工能力和科技水平大幅提升,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综观我区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仍存在着产业化水平不够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疫病、药残、人为添加违禁物品等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监管难度较大;基层监管体系薄弱,难以适应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等工作需要等问题,制约着畜禽养殖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和规范。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以贯彻落实《办法》为契机,充分认识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切实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努力推动全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办法》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并积极与《区畜牧业振兴计划》相结合,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努力实现畜禽养殖管理工作新突破。

  (一)规范畜禽养殖生产行为。一是督促畜禽养殖场(小区)建立完善生产管理、防疫制度及生产技术规范,加强规范化管理,为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达标创建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加强疫病监测和免疫工作,各畜禽养殖业户必须严格执行强制免疫计划,凡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畜禽不得随意销售。三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饲料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动物制品废弃物等饲喂畜禽。

  (二)加强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备案畜禽养殖场档案的管理指导,严格按照《办法》确定的建档内容,统一制式,切实规范养殖档案。要在做好畜禽养殖备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鼓励、支持建设畜禽养殖电子档案系统,提高养殖档案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严格畜禽养殖执法监管。一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将畜禽养殖场(小区)规范管理与养殖档案建设列入日常监管范畴,不定期进行督查。二是严格落实联合执法、养殖项目检查、无公害产地认定等工作,推进畜禽养殖场(小区)规范管理,提高建档质量。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对未建立或未按规定管理养殖档案的已备案养殖场(小区)要责令限期整改;在备案中提供虚假材料的,一经查实立即注销该养殖场(小区)畜禽养殖代码;符合备案标准而未申请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不得发放畜禽养殖代码,不予安排相应扶持项目。

  (四)做好安全监测和信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国家和省、市做好对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抽检监测工作,同时发挥当地检测中心职能,有计划地开展养殖场(小区)投入品、常规疫病、药物残留等安全监测工作。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全面掌握当地畜禽养殖信息,加强监测信息的分析评估,监测结果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各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建立并严格落实药物残留检测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各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安排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补贴、贴息补助等资金,并鼓励有关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畜禽养殖者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改善生产设施,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已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优先享受国家和省、市相关扶持政策。要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畜禽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要抓紧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监测体系,健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区监测站、镇规模养殖场和农贸市场速测站。要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监管执法服务队伍,设立畜牧执法监管服务机构,配备通讯、交通、办公等保障工作经费;提高各级畜牧部门实验室检验化验水平,确保常规监管服务的正常开展;建立畜禽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网络,健全可追溯制度;设立公开监督服务举报电话,扩大监管服务的覆盖面。

  发改部门要将畜牧业列入政府重点扶持计划,并在项目安排上向畜禽养殖、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方面倾斜。

  科技部门要将畜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纳入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并支持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单位从事畜牧业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研究。在项目安排、创新奖励等方面,支持畜禽养殖、良种推广、疫病防治、饲料生产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

  财政部门要在项目安排、创新奖励、资金扶持等方面,支持畜禽养殖、良种推广、疫病防治、饲料生产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

  农业部门要将畜牧产业化项目纳入全区农业产业化扶持计划。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将畜禽粪污沼气化处理纳入农业发展规划,为规模养殖场(小区)配套沼气工程,促进生态环保养殖业发展。

  贸易部门要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和规划,支持做好养殖区域规划,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畜牧兽医部门要将畜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为畜禽养殖者提供养殖技术、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

  农机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畜牧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对购买国家和省农业机械推广目录范围内畜牧机械产品的,要按照规定优先安排补贴资金,予以重点扶持。

  卫生、质监部门要按照职责,为畜禽养殖者提供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畜禽养殖监管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畜禽养殖管理的指导、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畜牧兽医局,负责日常工作。各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做好《办法》的贯彻落实,切实推动畜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4号),促进我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 三牛账号注册?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420万吨,禽蛋80万吨,鲜奶3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头,家禽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2亿羽,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50亿元。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建立比较完善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一)加快建立畜牧业优势产业带。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调整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以赣中和浙赣、京九沿线为重点,建设上高县、东乡县等20个优质商品猪生产加工基地。以地方肉鸡原产地和泛鄱阳湖水禽养殖区为重点,建设崇仁县、宁都县、南昌县等10个优质肉禽、禽蛋生产加工基地。以宜春、吉安为重点,建设高安市、吉安县、泰和县等10个优质肉牛生产加工基地;以乳制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建设新建县、于都县等优质奶源生产基地。

  (二)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做强做大生猪、家禽产业,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大力开发我省草山草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冬闲田和丘陵坡地种植人工牧草,加快草食家畜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兔、蜂等特种养殖业。

  (三)提高畜禽健康养殖水平。发展规范化养殖场和生态畜禽养殖小区,加强畜禽养殖环境保护,推行畜禽清洁生产,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制定和完善畜禽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快畜牧业标准推广应用,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从2008年开始,每年建设一批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示范场、示范户。大力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建立与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畜牧业生态经济体系。

  (四)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畜禽加工企业做强做大规模,延伸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重点扶持5个超10亿元的加工型畜牧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要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五)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投资环境,落实省委、省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提高全省畜牧业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引进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加工销售型畜牧业企业。坚持走出去,加快培植一批畜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出口型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依托出口加工企业建立一批符合出口质量要求的原料生产基地,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

  (一)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原种场、扩繁场、性能测定站等良种繁育推广网络。省重点建设原种场、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省级畜禽品种性能测定站,市、县重点建设扩繁场、品种改良站和人工授精站。加大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力度,鼓励利用地方良种资源,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畜禽新品种。

  (二)建立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落实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的动物防疫责任制。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种畜禽无主要疫病,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逐步实行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加强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三)加强饲料饲草生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建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强化饲料监测,建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搞好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技术。支持开发蛋白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

  (一)加强畜禽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使用,实现养殖全过程质量监控。推行动物标识制度,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

  (二)加强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监管。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全面开展屠宰加工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技能培训,继续实行屠宰加工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屠宰场(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

  (三)加强畜禽产品流通环节监管。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畜禽产品卫生安全监测,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保证上市畜禽产品的质量。加强对液态奶和其他畜禽产品的市场监管,完善液态奶标识制度。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

  (一)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各地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小区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按国家规定,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型环保设施给予补助。加大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饲草饲料生产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二)扩大对畜牧业的财税支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种质资源保护、优质饲草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等方面建设。积极落实畜禽良种补贴政策,建立畜禽良种补贴制度,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范围。在安排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等专项资金时,要对畜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继续清理畜禽生产、屠宰加工和流通环节各种不合理税费,减轻养殖农户和企业负担,降低生产成本。畜禽养殖环节不征收任何税;收购贩运环节,只在销售地征收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不得在收购地征收。按国家规定,“十一五”期间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继续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畜禽养殖和非经营性饲料加工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政策。凡国务院和省政府没有明文规定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准收取。

  (三)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改善服务,提高效率,积极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畜牧业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养殖。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加快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规定,认真落实母猪政策性保险和母猪饲养补贴政策。

  (四)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发展畜禽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依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规收取费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兴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一)把发展畜牧业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级政府要把扶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畜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经济收入增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村畜牧养殖业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农村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畜牧养殖的顺利发展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好的养殖环境是禽畜健康成长的前提。一些饲养者对禽畜圈舍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合理布局,进而导致许多养殖场存在冬季寒冷、夏季高温的现象,禽畜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舍内空气流通较差,卫生条件又不好,导致禽畜生长缓慢,感染疾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1]。

  一些饲养者由于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等原因管理能力不强,传统管理方式和饲养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禽畜生长速度缓慢、出栏率低,不懂科学,盲目给禽畜用药,不仅危害禽畜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更对禽畜产品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由于不懂科学,加之基层管理不健全,一些饲养户为节约资金,到不正规的小贩那里去买幼禽畜,这些产品检疫不过关甚至根本没有经过检疫,因此,质量肯定不过关,而这些种禽畜在小贩手中生长时卫生条件又不好,为后天健康成长留下不应有的隐患,患病率、死亡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禽畜质量和产品的食品安全[2]。

  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牧养殖小区建设,科学规划,尽量减少和避免禽畜对居住区的影响,规范管理,使建筑规模和风格要协调统一,保证圈舍的温度和采光,让禽畜在温暖和空气畅通的环境中生活,废水废物统一规范化处理,粪便进行再利用,既环保又减少环境污染[3]。

  不断提高饲养者的自身素质,重视理论学习,不断学习有关饲养管理的理论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饲养的管理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对禽畜实行科学管理,定期打各种疫苗,保证禽畜健康和禽畜产品的安全。

  加强对基层禽畜防疫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防疫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多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学习先进的防疫经验和好的基层禽畜防疫管理措施,并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对工作努力,有突出贡献的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充分调动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更好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强禽畜的防疫管理,严把质量关。制定各种防疫措施,规范管理。种禽畜要到定点部门统一购买,必须经过防疫部门的检疫,保证产品质量,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提高禽畜免疫力。同时饲养和运送禽畜工作者、车辆也要进行严格消毒。以保证禽畜的安全和健康[4]。

  农村畜牧养殖管理在农村畜牧养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认识农村畜牧养殖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规范禽畜圈舍建设,改善圈舍卫生条件,加强禽畜卫生防疫工作,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提高饲养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农村畜牧养殖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以达到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不懈努力。

  [1]金学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2):28-29.

  在基层畜禽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工作中,乡镇畜牧兽医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们发现该项工作呈现出诸多的问题,例如:动物疫病检测机制不健全、防疫监管经费不足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为更好的保障防疫监管工作的展开,乡镇畜牧兽医站要积极做好对规模化养殖场的宣传工作,进而积极配合兽医站人员做好疫病防疫工作,保障畜禽的健康生长。进而实现科学化防疫、规范化养殖,减少畜禽疫病发生几率。

  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监管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近全完善的运行机制的支撑。当前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监管混乱,落实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所导致的。因此,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充分的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来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监管工作力度,确保防疫监管工作落实到实处,避免工作过于混乱。与此同时,要落实责任制度,将防疫监管工作责任与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除此之外,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结合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在防疫监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来落实奖惩工作,奖励工作突出表现优秀的人员,惩罚防疫监管工作不积极的人员。并及时的公示各人员的奖惩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出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主动性,高效完成基层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监管工作,实现对畜禽疫病的有效防控。

  基层规模化养殖场防疫监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重要支撑,其自身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防疫监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新时期,要重视起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时定期的讲座培训、外出学习,切实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掌握最新的防疫知识及防疫技术,及时正确的为养殖场做好防疫指导工作,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确保防疫监管工作的高效展开。不仅如此,作为兽医站工作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自学精神,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和防疫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兽医站工作者彼此之间要相互学习沟通,以便于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高效完成基层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监管工作。

  新时期,在规模化养殖场防疫监管中,要组建专门的防疫监管队伍,做好对管辖区域范围内的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定期巡查工作,针对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引导其进行整改。在检查中,要重点做好对养殖场畜禽疫苗免疫接种档案的检查,确保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到位,在提升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监管水平的同时,实现对畜禽疫病的有效防控。

  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防疫监管工作的开展,工作量巨大,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基层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设置专项资金,确保防疫监管工作的顺利展开。不仅如此,要加强对基层规模化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粪污处理及另种补贴等方面的支持与投入力度,缓解养殖场户资金短缺的问题,实现科学化养殖,科学化防疫,有效防控规模化养殖场疫病的发生。

  场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现阶段,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踏入了信息时代。新时期,在畜禽疫病防疫监管工作中,要重视起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遥感技术的应用,建立先进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警系统,做好对畜牧生产、畜产品流通、畜禽疫病防控以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多方面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定应急机制,以便于更好的防范、应对风险问题。针对出现疫病的规模化养殖场,乡镇兽医站要及时的做好应急指导工作,避免疫情的扩散,减少损失。

  畜禽养殖技术,直接关系着养殖业的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惠民、惠牧政策力度的同时,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全力发挥积极作用,各地畜禽养殖数量、养殖规模和养殖质量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禽养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基层少数地方在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尚未得到真正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区域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基层了解到,少数地方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没有很好地结合畜禽养殖的特点特色,一般都集中在春季或农事相对闲少的冬季,并时常与“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相结合,“一阵风”、短行为的表现较为突出,致使一些畜禽养殖者怀疑技术培训是在“作秀”或走过场。

  少数地方的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仍然是全县集中或以乡镇为单位,采取拉横幅、贴标语营造培训氛围,现场发放一些技术资料,然后请专家或者技术人员进行“填鸭式”授课。对于此种“老套”的培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的“80后”“90后”养殖者一般难于接受,甚至比较反感。

  从基层畜禽养殖技术的培训课上了解到,专家或者技术人员授课内容一般是基础概念、基本常识,占据了大量篇幅和大量时间,广大养殖者真正需要了解或掌握的饲养新理念、管理新模式、防疫新动向等没有时间去讲授。有的专家教授或者技术人员甚至倚老卖老,未准备新的相关知识,拿的讲义是陈年旧稿或者滥竽充数。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养殖者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培训工作中,较短的时间既传授了猪、牛、羊、禽饲养知识,还传授了疫病防治等诸多知识,培训对象往往是不知道培训的重点,越越迷糊,及时消化和运用就更是不可能。如此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培训目标最终难以较好地实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畜禽养殖大场(大户)和广大散养户对养殖技术培训的需求,无论是时间、内容,还是师资等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故此,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才能满足广大养殖者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时间就是金钱。从事畜禽养殖具体工作或者管理工作的人员都知晓,畜禽养殖业没有节假日,养殖者365 d必须天天出勤,否则,畜禽就会“断顿”挨饿、不利于生长。故此,对于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时间的选定,要充分考虑养殖业的规律性和具体实际,多听取养殖者的意见建议。笔者建议减少所谓的“淡季”或“春季”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养殖者忙完一天饲养管理后的晚上,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方便广大养殖者参与培训。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是要进出互补。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既可以采取“走出去”,让培训对象参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或大专院校的短期培训班学习。也可以采取“请进来”,请专家教授到县、到养殖单位集中统一授课,从而达到“进出互补”学习效果。二是要内外兼顾。可采取组织培训对象参观区域内优秀养殖单位与学习区域外先进养殖单位好做法、好经验的方式,实现取长补短、全面进步。三是要现场培训。把培训地点放到畜禽养殖场,专家教授或技术人员到现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面对面”、“手把手”地传帮带,增强畜禽养殖者的动手能力。

  弈棋落子,首重布局。一是要重视基础。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培训要突出畜禽养殖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特别是要强化“新”养殖者的基础知识培训,打牢创业、富业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满足当下。专家或技术人员应接“地气”,务实地深入基层进行广泛调研,摸清弄明养殖者当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其现实需要解难答疑。三是要拓宽视野。要通过宣讲外地先进经验、典型作法等事迹,积极拓宽养殖者的发展视野,提升其科学养殖素养。

  养殖技术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困难多,要求高。一是要强化培训组织领导。各地应结合区域实际,组建培训机构和领导班子,带队伍、强管理、促培训。二是要强化培训师资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培训业绩。师资既要有专业大专院校的“名人”“大家”和优秀的基层技术人员,还应有养殖者极为熟悉的“土专家”“小能人”。三是要强化培训对象管理。应指定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培训对象的日常管理,确保参训率、合格率均达到100%,培训内容能真正深入人之心、践于行。

  总的指导思想是:抓住当前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畜禽养殖“退户进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加大养殖业粪污综合处理力度,统筹规划畜牧业区域布局,力争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改善和提升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一)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布局。各镇处要结合辖区内的畜牧业生产、畜产品加工等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编制本区域畜禽养殖布局规划,科学划分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优先扶持发展生态循环养殖。要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各镇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畜禽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要积极鼓励畜禽养殖者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地从事畜禽养殖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畜禽养殖。对已有的畜禽养殖场,要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全部实行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对那些不愿治理、治理效果差、治理后仍然无法达标排放的养殖场、养殖小区要依法予以关闭。对限养区和适养区内的企业,养殖规模要严格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

  (二)加大“退户进区”工作力度。“退户进区”有利于改善农村村庄的公共卫生安全,有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控,有利于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市的畜禽养殖“退户进区”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高度重视。各镇处要抓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退户进区”工程建设,推动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对建成的养殖小区,要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实行集中管理和供料、配种、防疫、消毒、产品销售、粪污处理“六统一”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功能,增强养殖小区吸引力。要加强科学规划,养殖专业村和畜禽养殖相对集中的村庄要合理规划土地,率先建设养殖小区,将村内的养殖场户统一搬迁到小区养殖,对散养户逐步予以取缔,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粪污治理难题。

  (三)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养殖。各镇处要把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作为本区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优先发展,加快发展。一是要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要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等畜禽生态养殖技术,不断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努力做到生态养殖场粪污“零排放”。二是要加快畜禽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要以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内容,集中建设一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新建和改扩建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粪污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四)加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各镇处要把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强化措施,全面推进,真正实现畜禽粪污达标排放,净化养殖环境。一是要不断探索综合运用堆肥处理、污水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处理等技术模式,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二是要分层次发展养殖场(区)沼气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发动较大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沼气池、沉淀池等适用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彻底解决规模养殖场(区)的粪污污染问题;鼓励靠近村庄又难以搬迁的小型养殖场联合建设集体沼气池,化废为宝,服务农户。三是要大力推广有机肥加工模式。在养殖密度较大的区域,鼓励、扶持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吸纳消化周边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加工成有机肥,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

  (五)推进秸秆青贮养畜工作。一是要广泛宣传秸秆青贮养畜的重要意义和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二是要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提倡养牛场户应用秸秆青贮养畜技术,广泛利用秸秆饲料资源。三是要加强技术指导,保证秸秆青贮质量。四是要探索建立秸秆青贮专业合作社,实现青贮饲料商品化运作。五是要鼓励发展秸秆青贮养畜,对秸秆青贮达到1000吨以上规模,并符合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求的养牛场,在落实有关奖励扶持政策时要予以优先考虑。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处要切实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突出重点,分区分类指导,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布局,切实解决村庄内畜禽粪便乱堆乱放问题,扎实做好农村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并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扶持政策,务求抓出成效。

  近年来,我国在重大动物疫情处置上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采取严密的果断措施处置疫情,使重大动物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但在一些其它动物疫情处置上,由于动物发病症状不明显,发现不及时,诊断困难或因误诊等原因造成动物疫情处置不及时,使动物疫病扩散传播。一些动物疫病虽然能及早确诊,但因扑杀标准低、养殖场户经济负担重,在疫情确诊后只对发病或死亡动物进行处置,由于场内还存在一些隐性感染动物和带毒带菌动物,为动物疫病的传播留下了隐患。

  1.加强活畜禽长途调运监管,确保调运动物健康。由于我国活畜禽长途调运的方式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加强活畜禽调运监管,防止因调运造成疫病跨地区传播将是一项长期任务。从当前看,首先要确保调出动物健康,确保调运动物无发病者、隐性感染者、带菌带毒者。其次要对调运动物的场户加强宣传指导,确保养殖场户、调运动物经纪人到无疫区调运,到无隐性感染者和带毒带菌者场家调运。第三要加强监管,严格调运动物检疫的科学性和出证的可靠性,对调运动物要严格执行有关调运规定,严格调出调入动物管理。特别是对种畜禽要经过实验室检测证明确实无疫病后才能调运。从长远来看,要逐步减少活畜禽的调运,使调运动物及产品从目前的活畜禽调运向加工产品调运转变,有效防止因活畜禽调运传播疫病和引发疫情。要实现这一转变,就需在畜牧业发展布局上把畜牧业发展、种畜禽场建设和屠宰加工厂配套结合起来,力争在种畜禽引种不出省、畜产品加工不出区、彻底切断动物疫病的跨区域传播。

  2.强化种畜禽场重点疫病净化与种畜检疫工作,确保种畜禽场推广销售的种畜禽健康。近年来,种畜禽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供种动物数量和范围也越来越大,种畜禽销售推广传播疫病的风险也越来越增加。因此,在种畜禽场防疫管理上,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化种畜禽场重点疫病的净化和种畜检疫工作。对通过净化措施达到防疫要求的发放防疫合格证,对出售种畜禽检疫合格的发放检疫合格证,确保推广销售的种畜禽健康,确保不因种畜推广销售造成疫病传播。同时,要在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建立与商品场相配套的种畜禽场,做到自繁自养,有效防止因种畜禽引种造成的疫病风险。

  3.规范规模养殖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规模养殖场病死动物和粪污处理规范。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下,各地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也收到了明显效果。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在规模养殖场建立专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和粪污处理设施,做到病死动物掩埋有场所,无害化处理有补助。在粪污处理上,一些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沼气池、有机肥加工厂、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切断了疫病传播,还做到变废为宝,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养殖的经济效益。

  4.加强规模养殖场封闭管理,确保规模养殖场防疫安全。规模养殖场防疫工作,要严格执行封闭管理制度,加强对进出场区人员的管理。加强对进入场内饲料、用具、车辆等的管理,严格消毒等防疫措施的落实,防止兽药、饲料企业人员、畜禽产品营销经纪人和畜禽养殖防疫技术服务人员和车辆将疫病和病毒带入养殖场,并引发动物疫情。

  5.加强诊疗机构和有关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推进诊疗机构和技术服务人员防疫规范化。动物诊疗和动物防疫技术服务工作是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普通疫病防控的重要内容,推进动物诊疗机构发展和动物防疫技术服务社会化,对于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要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诊疗机构及技术服务人员素质,提高动物诊疗及防疫技术人员服务水平,逐步使诊疗机构和技术服务人员走上诊疗和技术服务规范化轨道,确保诊疗机构和有关技术人员诊疗规范,病死动物处置规范、技术指导服务到位,为防止疫病传播、加强疫病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6.加强流浪动物、野生动物和散养动物防疫管理,有效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加强野生动物、流浪动物疫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并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对散养畜禽要加强管理,并开展经常性的疫情排查和疫病监测,防止散养动物发生疫病造成疫病传播。

  7.加强屠宰加工厂和活畜禽市场防疫管理,规范屠宰加工厂检疫和活畜禽市场防疫工作。各地要根据畜牧业发展布局和当地畜禽屠宰加工、活畜禽市场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屠宰加工厂建设和畜禽交易市场,严历打击屠宰黑窝点和黑市交易,做到不宰杀病死畜禽、不销售无检疫畜禽、不在畜禽交易市场随意宰杀畜禽,确保畜禽屠宰加工规范、畜禽市场交易规范、各项防疫检疫措施到位。

  基层畜牧兽医的职能就是为广大畜禽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保障畜禽健康生长,进而获得最大化养殖效益。动物防疫是畜牧兽医服务的主要内容,而要想有序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必须明确并掌握工作重点。但在实际防疫工作中,仍存在对动物防疫认识不到位,防疫技术人员不足及技术落后等问题。所以,在明确工作重点的同时积极找寻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严格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是现阶段基层畜牧兽医站的首要工作,兽医技术人员必须依照这个重点开展工作,对所在地畜禽养殖户的各类动物开展详细调查,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负责区域内的畜禽动物的身体状况,以及其生活状态、生活环境等,制定出科学、针对性、有效的防疫方案,预防动物发生疫病。此外,对于已出现的动物疫病,需要当即进行隔离,并进行治疗,有效控制疫情发展,充分保障动物的健康[1]。与此同时,还应及时记录好疫病防控情况,妥善保存,为今后的疫病防控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需要定期对所在区域内的各类动物开展体检,及时了解动物身体健康情况,并妥善记录,编制成册,以便查缺补漏,制定疫情防控预案。此外,要定期对养殖动物注射疫苗,避免出现疫病,充分保障辖区内动物的健康。

  从当前基层兽医技术机构来看,动物防疫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较为缺乏,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需不断健全基层畜牧动物防疫机构,配置必要的防疫设备,为动物防疫开展奠定基础。

  动物防疫的良好开展需要兽医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不但要合理调配兽医技术人员,还应重视先进动物防疫技术的引进[2]。这就需要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即再教育,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精的动物防疫队伍,确保防疫工作的良好开展。

  通常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畜牧兽医人员需要对畜牧区养殖户进行回访,检查防疫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区域的养殖人员进行调查,以便掌握现阶段动物疫病防疫关注的问题和防疫漏洞,根据畜牧区养殖情况,改进和完善防疫措施,以提升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还要对防疫措施及取得的效果进行详细记录,避免在今后的防疫工作中发生类似的问题。

  现阶段,在基层动物防疫管理工作中,并未深入到畜禽养殖区域进行调查,以致于不能及时了解养殖动物的实际情况,往往对动物防疫抱有侥幸心理。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兽医防疫人员方面,一些工作人员因未重视动物防疫工作而消极对待防疫工作,使得基层防疫工作出现诸多不足,比如应急预案不合理,防疫技术未及时更新等,直接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防疫理念及方法落后,未及时进行更新,仍采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使得防疫效果难以提升。另一方面,在畜禽养殖户方面,一些养殖户为减少养殖成本,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抱着能免则免的心态,不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加大了防疫工作的难度[3]。

  据调查,在基层乡镇畜牧兽医防疫站在编人员仅3~5人,有的更少,但基层农村地区是畜牧养殖的主要区域,动物防疫工作量很大,难度较高,而工作人员不足使得动物防疫工作不能全面、系统地开展。此外,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老龄化突出,对先进理念和防疫技术、设备无法接受,以致于新的技术、设备不能及时应用到防疫工作中,特别是对新型疫苗认识不足而使得疫苗接种不能良好进行,这些都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一方面,应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积极宣传动物防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畜禽养殖户能够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更为主动地参与和配合动物防疫,定期对养殖畜禽进行防疫,指导他们做好饲养管理,加强养殖场地的环境清洁。另一方面,要让基层兽医防疫人员认识动物防疫的意义,健全基层防疫组织,加强防疫设施建设,明确防疫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检测室,积极引进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创建动物疫苗管理系统,实现和疫苗管理中心的信息共享,及时获取新疫苗的信息,加强疫苗应用管理。此外,要让政府认识到基层兽医动物防疫属于公共卫生事业,倘若动物出现大规模的疫情,不但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还对人类生命健康也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有关部门深入畜牧养殖基层,充分了解畜禽动物的健康情况,明确并加大动物防疫方面的资金投入,将该项投入纳入到财政预算中,确保防疫经费充足,保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开展。还应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激发养殖户进行动物防疫的主动性。

  要想提升基层动物防疫水平和质量,就必须重视防疫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加强防疫队伍建设。一是要选聘优秀的动物防疫专业人才,补充到基层兽医防疫站。同时,定期对防疫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更新防疫观念,引进先进防疫理念及技术,让他们可以熟练应用先进防疫技术、设备,提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技术。二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必须适当提升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薪酬,改善待遇,以便留住高素质、专业强、年纪轻的技术人才,确保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稳固。

  要充分认识到动物防疫工作在现代畜牧产业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动物防疫工作重点,认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对策,不断改进和提升基层动物防疫水平,实现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康莲.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和不足[J].当代畜牧,2014(29):36-37.

  [2]后和平.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7):57.三牛账号注册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