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三牛注册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7-07 21:18   

  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体系发布2023年山东省家禽产业发展形势与2024年展望

  家禽及其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和低胆固醇等优点,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以及对健康的关注,人们对于禽肉、禽蛋等家禽相关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我国家禽行业的发展,全国家禽产业发展总体形势向好。山东省是全国畜牧业大省,2023年,山东省家禽出栏量310300万只,比上年增长14.4%,占全国家禽出栏量的18%,禽肉和禽蛋产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仍面临若干问题与挑战,诸如市场行情分化,各品种盈利水平不一;选育和培育技术落后,家禽种业发展受阻;品牌化程度低,缺少品牌化运营;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疫病技术研发任重道远;禽肉加工智能化水平低,屠宰和加工效率仍需提高等。2023年,山东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密切结合产业发展痛点问题布局研究工作,科技成果取得较大进展,产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技术交流和培训力度不断加强。2024年,伴随着消费逐步复苏,山东省家禽产业总体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在山东省政府“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建议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推进育种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完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提高屠宰加工智能化水平等工作开启家禽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征程。

  家禽及其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和低胆固醇等优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的提升以及对健康的关注,人们对于禽肉、禽蛋等家禽相关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需求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国家禽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家禽业充分抓住了非洲猪瘟给家禽产业带来的发展红利,出栏量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总体趋势。2023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减弱,我国家禽消费市场逐渐回暖,叠加饲料价格下降,家禽存栏、出栏量均小幅上涨。2023年全国家禽出栏1682000万只,增长4.2%(见图1);其中,商品肉鸡出栏1302200万只,增长9.83%;商品肉鸭出栏421800万只,增长5.40%;商品鹅出栏5.15亿只,增长10.04%。家禽存栏678000万只,同比增加1000万只,增长0.15%。其中,蛋鸡存栏118900万只,增长1.2%;蛋鸭存栏14900万只,下降1.32%。

  2019-2023年,我国禽肉产量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全国禽肉产量为2563万吨,增长率为4.91%。近五年,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均超过25%(表1)。但整体来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断减少,家禽产品消费市场将逐渐回暖,禽肉产量预计进一步增加。

  从全国主要生产地区来看,2019-2023年,山东省禽肉产量稳居全国第一。2023年山东省禽肉产量为431.50万吨,同比增长14.80%,近五年年均增长率为6.64%,为五省最高(见表2),为全国禽肉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安徽省禽肉产量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为3.42%;广西禽肉产量增长最慢,其年均增长率为1.60%。

  表2 2019-2023年全国主要生产地区(省)禽肉产量(万吨)及排名\

  2023年全国禽蛋总产量为3563万吨,同比增加107万吨,增长率为3.10%;其中,鸡蛋产量为2839万吨,同比增长率为1.3%%。蛋鸡养殖盈利区间扩大,得益于鸡蛋供给偏紧,蛋价高位运行,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较高,在产蛋鸡存栏恢复性增加,鸡蛋产能处近年高位。禽蛋价格也整体呈上行趋势,禽蛋消费短期明显增加,蛋禽养殖效益较好。

  2023年,全国禽蛋产量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和江苏省,山东省禽蛋产量达462.20万吨,同比增长5.50%,再次超越河南省,居全国第一(见表3)。河南省位列第二,禽蛋产量为441.19万吨,同比减少3.30%。近五年江苏省禽蛋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60%,增幅为五省最高。

  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消费市场的回暖,家禽生产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畜牧业大省,其家禽生产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去产能的迫切性以及市场回暖,山东省家禽存栏量波动增长,出栏量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山东省家禽存栏量90500万只(见图3),比上年增长10.6%,占全国家禽存栏量的13%;出栏量310300万只,比上年增长14.4%,占全国家禽出栏量的18%。

  从产值来看,山东省家禽饲养产值总体也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提升。2022年山东省家禽饲养产值达1221.72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40.68%(图4),为近五年最高值,由此可见,山东省家禽产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依然稳固,且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对山东省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东省家禽产业快速发展,禽肉产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省份。2019-2023年山东省禽肉产量稳定增长,占全省肉类产量的比重近50%,约占全国禽肉产量的15%(表4)。山东省家禽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肉鸡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6%以上。由于疫情防控平稳,社会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市场及餐饮业等终端需求缓慢恢复,养殖户生产基本满栏运营,山东省家禽产业整体产能较上年同期显著提升,从而促使了山东禽肉产量的增加。

  2018-2022年山东省肉禽产值呈增长趋势,2020年后产值增速明显加快。2022年全省肉禽产值746.82亿元,同比增长9.67%,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为24.86%。肉禽占家禽的饲养产值比重近五年稳定持续增加,2022年占比为66.58%(图5)。

  2023年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全年屠宰量达82.5亿只(表5),同比增长了9.71%。山东、辽宁、福建位居全国白羽肉鸡屠宰量的前三甲,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其中,山东省白羽肉鸡屠宰量占全国白羽肉鸡总屠宰量的比例连续三年超过40%,稳居全国第一。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区禽肉产量排名的前五名是潍坊、临沂、聊城、烟台、青岛。潍坊市禽肉产量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一,2022年产量为71.82万吨(见表6),同比增长3.37%(见表6)。临沂市在2019年禽肉产量激增,增长率高达61.66%,在全省排名上升两位,之后一直稳居第二。烟台市近五年年均禽肉产量为32.47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88%。青岛市近五年禽肉产量维持在27万吨左右,聊城市近三年连续增长,其中2022年增幅较大。总体来看,2018~2022年五市禽肉产量呈增长态势,占全省禽肉产量的比重超过60%,为山东省禽肉供应做出重要贡献(见表7)。

  表6 2018-2022年山东省主要生产地区(市)禽肉产量(万吨)及排名

  受禽蛋价格上涨,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等影响,蛋鸡养殖效益较好,蛋禽产能增加。2023年山东禽蛋产量为462.20万吨,同比增长5.22%,占全国总产量比重为12.97%(见表8)。

  因供应持续偏紧,叠加饲料价格高的影响,近几年蛋价不断突破同期高点。2018-2022年山东省禽蛋产值上涨,由446.09亿元增加到474.89亿元,同比增加6.46%,处于近五年最高水平(见图6)。

  从山东省各地区禽蛋产量来看,2018-2022年,山东省禽蛋主要生产地区为菏泽、聊城,其中菏泽的禽蛋年均产量为55.89万吨,聊城年均禽蛋产量为50.11万吨。从禽蛋产量增速来看,聊城市禽蛋产量增长最快,从2018年的43.58万吨增长到2022年的61.8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9.13%,为五市中最高;菏泽市和济宁市相对比较稳定,分别维持在47万吨和39万吨左右(见表9)。

  表9 2018-2022年山东省主要生产地区(市)禽蛋产量(万吨)及排名

  近五年,五市禽蛋总产量总体呈缓慢增长态势,2021与2022年五市禽蛋产量占比均超过全省禽蛋总产量的50%(见表10),稳定在51%左右。

  2023年国内饲料价格下降,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3年末,玉米价格达2.79元/kg,较年初下降8.22%;豆粕价格为4.28元/kg,较年初下降15.08%;肉禽配合饲料价格为3.86元/kg,较年初下降4.69%;蛋禽配合饲料价格为3.45元/kg,较年初下降3.63%。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统计数据,山东省一季度肉鸡成本约合9.4元/公斤,每只鸡盈利3-4元左右,二季度肉鸡成本约9元/公斤,每只鸡盈利1-1.5元,三季度肉鸡成本约8.6元/公斤,每只盈利1-1.5元,四季度肉鸡成本约8.14元/公斤,平均每只亏损2.0-2.3元。总体来看,饲料成本虽然下降,但市场价格支撑不力,肉鸡盈利受限。肉鸭、鸡蛋行情向好,一季度大鸭、小鸭均处于盈利状态,每只盈利1-2元,每公斤鸡蛋盈利0.4-0.8元;二季度大鸭、小鸭每只盈利2-3.5元,每公斤鸡蛋可盈利0.2-0.6元;三季度肉鸭盈利缩减,鸡蛋效益向好,大鸭、小鸭每只盈利1.8-2.5元,每公斤鸡蛋盈利水平在0.8-2元;四季度大鸭、小鸭每只盈利1.5-2元,每公斤鸡蛋盈利0.6-1元。后市来看,肉鸡、肉鸭、鸡蛋有望向好发展,价格走高虽可带动养殖效益上升,但需密切关注补栏情绪,谨防产能盲目扩大。

  一是多数种禽企业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薄弱、选育和培育技术落后,保种企业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工作重视和投入不足,品种创新明显不足,品种选育持续性和效率较低,品种培育进展慢,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应用不够。二是在种业资源开发方面,性能测定、遗传评定工作开展不够,缺少对种质资源特性全面客观的评价和研究,且品种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不全,对优异性状挖掘不够,地方鸡种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三是引导扶持家禽种业发展政策较少,缺乏持续性投入,种质资源保护专项经费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保种企业因经营压力等原因,保种、选育积极性不高,性能测定设备配备不足,保种家系数量不足。四是家禽养殖企业对自主育成新品种的接受程度整体不高,产业化应用水平偏低,新品种的技术和经济绩效等有待在推广应用中进一步检验。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禽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养殖规模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品牌化程度依然很低,全省70%以上的养殖场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大部分无品牌产品在市场上同场竞技、无序竞争,缺乏品牌意识以及品牌建设和运营所需的人才和动力。品牌化程度低影响了家禽产业的附加值,由于缺乏品牌效应,家禽产品往往只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难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这不仅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也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并且由于缺乏品牌宣传和推广,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从而导致家禽产品销售困难。

  2020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相继在全球多地暴发,2023年国际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疫情态势明显加重,涉及区域范围扩大,我国周边国家日本、韩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报告病例数量明显增加。这给中国的家禽疫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山东省家禽饲养量大,必然面临着疫病防控难度大、压力大的问题。一是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各类疫病的发生;二是种源净化力度不够,种禽质量问题造成垂直传播疫病、免疫抑制病增多,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原有疾病病原不断变异;三是宿主范围扩大,致病性出现新特点,多种病原共存造成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现象普遍,细菌病频发且细菌耐药性增强,有效的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缺乏。

  智能化是比自动化更高的一个层次,虽然禽肉加工行业已经意识到智能化的巨大潜力,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能对鸡胴体表面缺陷进行智能识别和分级加工,从而显著提升整体屠宰和加工效率,但是目前我国整体智能化装备应用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大部分禽肉加工装备还处于自动化阶段,在屠宰加工中仅有部分工序实现了智能化,如智能分级系统对家禽进行智能化重量分级并衔接后续差异化加工。因此,禽肉屠宰加工的智能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面对鸡品种多元化和需求形式多样化等问题上还需要加大屠宰加工智能化研发力度。

  2022年9月以来,山东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在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的领导和指导下,经过各岗位专家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不仅完成了组织更新,补充了新生力量,还圆满完成了体系在遗传育种、营养与饲料、疫病防控等方面的预期工作目标。

  在家禽病毒共感染机制、疫病快速诊断、低豆粕饲料配方、霉菌及其防控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家禽疫病净化、畜禽绿色低碳健康养殖等方面获得了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先后获得各类奖励10余项,其中,获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山东省兽医学会等单位颁发一等奖4项;获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5项;发布或修订团体标准9项;发表文章39篇,其中SCI 11篇。1人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神农英才计划”。

  通过岗岗合作,岗站合作等开展产业技术服务60余次。不断选育和培育我省优秀家禽地方品种,逐渐完善“益生909”和“东禽1号”新品种配套养殖和管理技术。结合我省实际,进行了“小型白羽肉鸡饲料配方技术”与“蛋鸡饲料配方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基地6个。建设了6个家禽主要疫病净化示范区,建立了7个标准化肉鸡养殖示范场。形成了“沙龙讲座+门诊诊疗+技术上门+化验检测+技术推广”系统化技术服务模式。应用高效屠宰、分级、副产物精细化处理技术建立肉鸡屠宰生产线条、加工生产线条,年生产规模白羽肉鸡原料7万吨,制品1万吨,带动周边区域人员就业,促进了肉鸡加工业提质增效发展。(3)

  2023年首席专家联合各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在全省范围内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

  48次,累计培训人员8.2万余人。尤其是大力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和服务工作,与巴基斯坦、乌兹别克、南非等“一带一路”友好国家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对于促进双方家禽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取得成绩

  一是保护和挖掘我省优良的地方品种。完成了烟台䅟糠鸡的现场审定和抢救性保护工作方案的制定。根据地方家禽品种优良种质特性,持续对琅琊鸡和莱芜黑鸡等进行选育。

  年度,以琅琊鸡为育种素材,分别设计了高产蛋用型和优质肉用型的琅琊鸡新品系两套方案,针对新品系养殖缺乏配套的饲料营养标准和智能化高效养殖和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的痛点问题,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二是不断完善

  909”和“东禽1号”新品种配套养殖和管理技术。“益生909”和“东禽1号”是我省家禽育种专家多年来辛勤工作获得育种成果。为进一步推广,体系分别对其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等配套技术进行了完善。三是做好做实

  817”优质小型肉鸡的品种审定工作。该品种充分借鉴了国外品种父系和母系的遗传优势,结合中国消费特点,构建了适合中国消费市场的小型白羽肉鸡。四是利用新技术为育种服务。发明了一种家禽体尺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可通过固定家禽的两个腿部的膝关节,进而再通过

  激光扫描镜头对家禽的整个身躯进行全方位扫描,呈现所需要的家禽各项指标的数据,即可完成对家禽体尺数据的采集。该系统避免了通过电子秤等工具进行测量时带来的测量数据不准确、家禽应激等问题,同时还可加快家禽体成分数据的采集速度。(2)

  精准营养,研制出了多个低豆粕饲料配方;研发了家禽霉菌毒素污染防控技术,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饲料中4种链格孢霉毒素。示范推广

  “小型白羽肉鸡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配合技术”,进行更深入更细致关于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使节约成本的效果更显著。研究发酵豆粕对家禽生产性能、肠道健康和免疫力的影响,建立无抗饲养条件下家禽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技术和方案,构建肉鸡支链氨基酸动态需求模型。开展霉菌毒素毒性及其脱毒技术创新研究,包括霉菌毒素防控技术、家禽肠道健康营养调控技术,集成益生菌和霉菌毒素研发产品与技术,与动保等相关企业紧密联系,促进益生菌和霉菌毒素相关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

  多种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家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对临床危害较大的疾病如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得到较好控制,而传统不被重视的疫病,如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性关节炎等垂直传播性疫病,危害尤为严重。检测表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MS等种源传播性疫病病原累计检出阳性率为40.92%,远高于呼吸道病的阳性检出率30.51%。其中,在种源传播性疫病病原中,CIAV阳性率最高,为25.18%;其次是禽呼肠孤病毒(ARV),为5.33%;其余依次为MS,占4.36%、禽腺病毒(FAdV)为3.15%等。种源传播性疫病已成为影响家禽雏鸡质量的重要因素,给家禽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为推动家禽主要疫病净化工作,通过在烟台地区设点,共同推进山东省家禽的疫病防控和种源疫病净化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建设了山东省烟台市白羽肉鸡主要疫病净化示范区,达到了我国规定的鸡主要疫病净化示范区评估标准,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鸡主要疫病区域净化模式,并示范引领全国鸡主要疫病净化工作。

  余种针对不同病原的禽病快速诊断技术。以支原体为例,根据鸡毒支原体(MG)的mgc2基因和滑液囊支原体(MS)的16S rRNA序列,建立了MG/MS LAMP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种鸡鸡毒支原体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净化技术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4049-2020)。该方法适用于MG/MS的诊断,在种鸡场MG/MS的净化方面意义重大。(4)

  研发发酵菌剂、噬菌体新技术,指导联合应用于养殖场环境净化。创建了“高温厌氧发酵+高效固液分离+高温堆肥”的通用性模式,实现粪污“安全化、工程化、能源化、肥料化”综合利用。研发功能发酵菌剂,研究鸭粪熟化技术和评估标准,总结发酵过程参数。分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鸭疫里默氏杆等流行菌株,评估发酵床技术对环境控制效果,筛选敏感抗生素,研发发酵菌剂、噬菌体新技术。完善肉鸭场环境评价体系,分析雏鸡呼吸系统炎症程度,明确

  联合致病菌对家禽肺泡上皮细胞的致炎机制,确定环境颗粒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肥大细胞的过敏反应的分子靶点。优化复合益生菌制剂的生产工艺,开展了木醋液对空舍期和养殖期舍内环境消毒效果的研究。研发了黑水虻北方低温养殖处理畜禽废弃物关键技术。评估发酵床技术对环境控制效果,筛选敏感抗生素,研发发酵菌剂、噬菌体新技术,指导联合应用于养殖场环境净化。在费县启阳清能生物有限公司、诸城齐舜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了

  +高效固液分离+高温堆肥”的通用性粪污、病死禽处理中心,签订了“病死禽超级细菌防控研究与无害化生态化利用示范工程”合作研发协议,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为资源综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5)

  “卡脖子”难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需求,继续研发禽产品预制菜加工技术研究,如禽肉原料质量控制技术、禽产品绿色、高效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禽副产物可食化和高附加值功能化产品加工技术;实施禽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成果转化;开展白羽肉鸡木质化鸡肉检测和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开展鸭肉品质改善和去腥技术研发。

  鹅肉全身是宝,但我国一直缺乏相应的鹅肉加工标准,多数养鹅企业主要做初级产品(白条鹅),利润较低。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孙京新教授大胆创新,与国内多名食品专家和企业联手,确立了鹅肉分割程序,制定了整鹅分割、部位分割等阶段的操作指南,向高附加值、精细分割小包装模式发展,进而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关于鹅肉分割加工的行业标准,即《畜禽肉分割技术规程

  鹅》(NY/T4270-2023)。该标准自2023年6月推广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到2024年1月底,仅山东省鹅分割肉产品增加约1.2万吨,比传统工艺增值约2100万元。该标准的实施适应了方兴未艾的鹅肉预制菜产业需求,推动了鹅产业整体实现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6)

  月份对上年度家禽产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进行预判,指导行业发展。及时提交山东省养殖成本效益分析年度报告,山东省家禽产业发展经济分析及展望年度报告等,提供政府部门参考三牛注册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以体系名义与各单位联合开办各种技术培训,推介体系工作,提升养殖单位人员素质,并积极推介各种成果。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投身于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体系成员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

  —2025年)》《山东省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实施方案》,从家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角度出发,全方位调研家禽场生物安全防控现状,针对生物安全防控漏洞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方案,减少家禽疫病的发生,降低兽用抗菌药的使用,全面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推动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十四五

  在家禽健康养殖方面,积极联系深入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危害大、影响面广的问题,如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已上升为行业的科学问题,进行立项,深入研究,目前已分离鉴定了相关病毒,拟开发绿色低碳类高效疫苗,从而保障家禽业健康发展。

  积极参与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家禽体系团队的技术优势,复制

  +高效固液分离+高温堆肥”的通用性模式,积极参与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实现农牧业废弃牧“安全化、工程化、能源化、肥料化”合理利用。四

  山东畜牧业产业基础比较雄厚,规模化养殖水平、肉蛋奶产量、屠宰加工能力、畜产品出口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但在绿色低碳发展、数智化转型升级等方面仍存在发展短板。

  年12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立足省情实际,坚持提升规模、集约养殖、结构合理、绿色低碳、集群发展,提出4项重大部署:一是推动畜禽养殖向规模化特色化转型升级。推进种业振兴,优化区域布局和结构主体,到2025年,培育新品种(配套系)5个、省级以上核心育种场40个。二是推动设施畜牧向集约化数智化转型升级。加快装备技术研发应用、智慧畜牧赋能和设施装备改造升级,到2025年,畜禽养殖机械化率要达到65%,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每年分别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场10家、100家。三是推动加工经营向一体化全链条转型升级。聚焦精深加工延链、平台经营补链和品牌打造强链,到2025年,培育全省性畜产品公用品牌2个、区域性畜产品公用品牌20个、企业畜产品品牌200个、畜产品科普基地60家。四是推动发展方式向生态化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升疫病防控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5年,创建饲料兽药齐鲁样板示范企业300家,培育齐鲁中兽药品牌企业30个。(2)

  年7月25日,《畜牧业标准体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指南》指出,一要坚持全产业链标准引领。充分发挥标准在畜牧业领域全产业链的规范引领作用,鼓励各有关单位制定和使用标准,促进投入品、畜禽饲养、疫病防控、畜产品初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各环节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高质量畜牧产品引领。以优质畜牧产品生产技术工艺倒逼机制,提高畜牧行业产品品质,打造优质畜牧业产品品牌,用标准进一步提升各生产要素转型升级,助推畜牧业提质增效。三是坚持自动化智慧化引领。强化“数字赋能”,加强智慧畜牧业相关标准的顶层设计和指引,加快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3)

  年畜牧兽医工作要点》指出,一是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排查整治,对养殖场户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情况摸底排查,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建、台账管理,督促问题整改,以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总结树立一批典型模式,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育一批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农牧循环的新型种养关系,新增打造粪肥还田种养结合样板基地30个,促进种养适配、生态循环。二是推进畜禽种业振兴。加强畜禽资源鉴定和开发利用,发挥国家东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作用,强化遗传材料的收集保存,适时开展遗传资源精准鉴定、分享和研究利用;推进育种创新攻关,加快选育推广自主优良品种,推进新品种(配套系)申请审定;继续开展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遴选,积极推荐为国家核心场和种业阵型企业;依托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国家及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做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种业项目实施。三是推进智慧畜牧建设。加快智慧畜牧平台优化推广应用,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畅通数字赋能渠道;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开展全过程数据管理和分析服务;深化数据共建共享,加强重点环节预警预测和产业发展分析研判;深化规模养殖主体赋码工作,加快推动“一码通办”。2 2024年山东省家禽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模型对未来期产量进行预测。由于需求疲软和成本增加,导致家禽市场效益不佳,增长缓慢。从预测情况看,2024年、2025年山东省家禽存栏量均在92000万只以上,2024年家禽出栏324255.70万只,2025年家禽出栏311010.00万只(见图7)。禽肉、禽蛋产量受家禽存栏量、出栏量影响,均呈小幅上升趋势(见图8)。2024年禽肉、禽蛋产量分别为434.35万吨、485.67万吨;2025年禽肉、禽蛋产量分别为442.14万吨、502.64万吨。在不确定性因素制约下预测难免存在偏差,但从整体上看,未来两年山东省家禽存栏、出栏量与禽肉、禽蛋产量仍处高位,产能将持续释放。

  年-2025年家禽存栏、出栏量为预测数据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年-2025年家禽肉、禽蛋产量为预测数据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年市场行情看,山东省毛鸡价格、毛鸭价格和鸡蛋价格均有大幅波动。毛鸡价格与毛鸭价格全年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走势基本相同。鸡蛋价格全年起伏较大,如图9所示。鸡蛋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鸡蛋市场供强需弱局面暂难改变,消费低迷,提振缓慢。①毛鸡价格:止跌回升,偏稳运行

  8.66元/公斤,价格全年呈先升后降趋势。2023年山东省毛鸡价格较2022年小幅下降,减少了1.14%。从分季度情况看,2023年第一季度均价为9.11元/公斤,较2022年同比增长20.50%;第二季度均价为9.74元/公斤,同比增长8.95%;第三、四季度平均价格较2022年均有所下降,分别为8.33元/公斤和7.46元/公斤,同比下降10.33%、19.61%。2024年第一季度均价为7.81元/公斤,较2023年同比下降14.27%。后市来看,需求的继续恢复,毛鸡价格下跌空间有限,会小幅上涨。基于ARIMA模型对2024年第二、三季度毛鸡价格进行预测,从模型估计结果看,2024年第二季度毛鸡价格呈上升趋势,第三季度价格维持在8.5元/公斤左右。②鸡蛋价格:震荡回落,后趋平缓

  2023年山东省鸡蛋平均价格10.06元/公斤,较2022年减少2.14%,高位震荡显著,主要受供给和成本回落等因素影响,叠加需求持续低迷,市场暂无利好支撑,终端整体消费放缓。从分季度看,2023年第一季度行业效益向好,较2022年同比增长14.33%;第二季度蛋价持续下降,较2022年同比下降3.08%;第三季度蛋价持续上涨,9月份到达蛋价峰值;第四季度平均价格为9.81元/公斤,同比下降17.49%。2024年第一季度蛋价下降,鸡蛋平均价格较2023年同比下降15.87%。从ARIMA模型预测结果来看,预计2024年第二、三季度山东省鸡蛋价格将呈稳步上升趋势,蛋价基本维持在9.04元/公斤~9.47元/公斤,变化幅度较小。

  9.17元/公斤,较2022年增长6.88%。从2023年分季度价格走势看,2023年第一季度毛鸭价格呈上涨趋势;第二季度以4月份10.60元/公斤的价格到达本年峰值后呈下降趋势;第三、四季度虽有小幅回调,但整体呈下滑趋势,下降至8.06元/公斤,同比减少14.44%。2024年第一季度毛鸭价格呈波动下降趋势。后市来看,受市场需求逐渐回暖的影响,2024年第二季度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据ARIMA模型估计结果看,第二季度价格维持在7.84元/公斤-8.28元/公斤,第三季度价格维持在8.32元/公斤左右。

  一是政府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家禽产业发展规划。在我国人多、土地资源紧缺、饲料原料短缺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高效、节粮型的家禽产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确保肉蛋有效供给的首选。同时,鼓励家禽养殖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工艺,大力推广蛋鸡叠层笼养、肉鸡立体笼养等先进技术, 三牛招商主管?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加强市场生产和消费调研,积极谋划订单式生产。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在养殖、屠宰、流通、消费等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其次,要建立健全国内外禽肉、禽蛋等供需监测预警系统,对禽肉、禽蛋等供需状况及价格走势做出科学研判、合理预测和及时预警。

  三是拓展销售渠道,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大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力度,实现家禽产品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加快家禽消费市场复苏。

  四是探索研发并加快推动家禽期货上市,帮助产业合理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功能减少现货市场带来的价格风险,同时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前瞻信号。

  五是完善产业化组织模式和利益机制,理顺产业链各环节利益主体分配关系,让更多养殖户共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红利。

  首先,应加强育种技术创新,推进高效育种技术、基因组选择与基因编辑技术、抗病与品质育种技术研究,引进先进的育种技术和方法,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其次,建立育种基地和种质资源库,保护和传承优良基因资源。同时,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培育和壮大科技队伍,为育种工作提供人才支持。此外,应加快家禽品种本地化、多样化的进程,保护优良地方家禽品种资源、挖掘优良性状的遗传机制,发掘良好育种素材,立足本土消费市场,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与创新,助推适合本土消费特色的育种工作。

  二是要确保产品质量过硬,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口感和营养的需求。相对于猪肉、牛肉和羊肉,禽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营养价值更高,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三是要建立品牌忠诚度,加强合作与联盟,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完善持续创新和应对危机等措施。

  四是政府应加大对家禽产业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等多方合力加大家禽健康营养、低碳环保等科普宣传,讲好产业故事,树好品牌。

  生物安全意识总体较为淡薄是养殖户疫病防控的短板,必须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防疫由传统的单一靠疫苗转向疫苗与生物安全措施并重。一是严格做好有效隔离、消毒及科学评价,优化消杀、隔离和防控措施,重视应激和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健康和保健,注重先天性免疫,粘膜免疫、气雾免疫和早期免疫,做好疫情检测、病原检测和免疫监测,同时,密切关注抗体水平的整齐度。二是做好严格监控下的科学减负,研发禽病的快速、特异、简便诊断技术,严防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完善禽病的有效预防措施,研发安全高效的多价多联疫苗、基因工程等新型疫苗和抗体以及绿色、环保、高效、无残留中药制剂等。

  一是通过信息化集成技术,研发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屠宰加工装备,并融合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提升禽肉产品的屠宰加工效率和终端品质。二是在自动化水平提升的同时,注重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加持,以此提升加工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并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波动和食品安全隐患,促进行业健康绿色发展。三是打破传统禽肉加工生产的局限性,将冷冻调理产品和熟制产品车间有机结合,通过智能调配,实现肉品加工的柔性生产,在实现供给与消费需求品种和数量项契合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与生产成本,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