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华宇平台-华宇注册-【全网授权】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8-15 11:53   

  华宇平台-华宇注册-【全网授权】。 三牛线路测速。4月初,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下达后,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县财政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县农业局相关业务单位负责人,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4月14日下发了《关于印发*县20*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干府办字[20*]57号,推进项目有序开展。4月中旬,通过公开招投标,经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认定*县农业技术职业培训学校为唯一中标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构。*县农业技术职业培训学校中标后,按项目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积极组织教师、技术专家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全年共完成集中培训768期,累计培训农民35044人次,现场指导766次,累计指导农民35883人次。培训新技术26项,推广新品种58个,新增“一村一品”专业村36个,受培训农民普遍撑握了1-2项实用技术,并能较好的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受培训农民人均增收1500余元。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属于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全县农村工作的许多方面,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依据农民需求和农业产业需要,规范项目管理,切实提高项目组织管理能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培训机构责任。为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我县于4月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农业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局、县财政局等有关单位部门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经作果业局、畜牧兽医局、水产站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承担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开展了培训机构招投标工作,利用*县农业信息网、县宣传栏等媒体、张贴了培训机构招标公告,经过组织有关专家评审,最后确定了*县农业技术职业培训学校为项目实施机构,同时,项目领导小组与该培训机构签订了项目实施合同,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要求。培训机构在全县范围内选聘了67名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强的农业技术骨干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教师,被选聘教师85%以上有农艺师或工程师资格等中级以上资格,函括了果蔬、农学、农机、园艺、畜牧、水产等各类技术专家,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有力地保障了培训的效果和质量。二是围绕农民和产业所需深入调研,确定项目村及基本学员。为确保培训工作富有成效,有针对性,项目领导小组在项目正式启动前组织人员对村组能力、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农民是否有参与培训的热情等进行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农民对科技培训有热切需求,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50个村为项目实施村,其中粮食产业村15个、畜牧养殖村11个、果业种植村10个、蔬菜种植村9个、水产养殖村5个,并根据村民自愿参与培训,确定基本学员2110人,同时建立基本学员信息台帐。三是规范项目管理,确保科技培训的质量。项目办公室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加强项目的监管工作,建立执行“六项制度”。一是学员培训卡制度:统一为每位学员办一张学员培训卡,要求学员每参加一次集中学习或现场指导都在培训卡上,做好记录;二是培训台帐制度:教师每办完一次培训班或现场指导,都要填写一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登记表》,要把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参加人数等各项填写清楚,并在培训结束后请学员代表、村负责人及培训教师签字,每培训一次填写此表一张交项目办作为领取补助的依据,并依此建立培训台帐;三是季报告工作制度:培训机构每季末将办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内容、教师进村次数等情况以及培训工作中的经验或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县项目办,项目办再向上级作详细汇报;四是公示制度:对项目村和基本学员进行公示,保持项目实施的透明性;五是奖罚制度:在培训结束后及时对各包村教师和受训学员进行考核,表现好的给予表彰,表现差的予以批评;六是管培分离制度:培训机构具体负责开展培训工作,培训机构接受县农业局和财政局负责培训项目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按项目规定开展培训,确保培训质量,严格按项目资金管理条例,使用补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注重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突出实效性。一是强化课堂教学,提高学员基础理论水平。县农业局组织全系统主要技术骨干,根据我县实际,有针对性地编印了《*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教材》,根据不同的培训产业村,教材分成粮油、畜牧、果业、蔬菜、水产5大类,内容即有农业生产种植技术,也有养殖技术,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行业简明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广泛,选编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分发给每一个基本学员,做到人手一册。在教学中狠抓“四个”关键环节培训,即抓关键技术培训、抓关键农时培训、抓关键环节培训、抓关键问题培训,引导农民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二是进村入户办班,做到“六结合”。在进村入户办班过程中,为提高培训质量,做到“六结合”,即培训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训与农民需求相结合、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培训与示范样板相结合、培训与物质服务相结合、培训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培训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实现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改变以往单一进行技术培训的做法,面对面,手把手地对学员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指导,每个示范村都明确了一个主导产业,1-2个主导产业示范样板场所供现场指导演示用。三是结合“三项”活动,提高培训效果。为整合科技资源优势,提高培训效果,我们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跟“三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通过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大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种田、科技致富氛围,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接受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指导的行列中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今年全县共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36场次,场面非常热烈,反映了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渴求,现场的咨询已不能够满足他们了,许多农民朋友强烈要求农业科技人员到他们自家的田间地头实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与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结合,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我们将符合项目条件科技进村入户核心示范户选为基本学员;一方面接受科技入户技术指导,一方面接受专业培训,全县有50%以上的基本学员为科技示范户,通过核心示范户的辐射带动,引领更多用户走向学科学、用科学、科技致富的道路。与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结合,把村级动物防疫培训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于9月23日,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举办了一期大规模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班,全县13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参加了培训,着重讲解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岗位职责与职业道德、免疫接种技术、消毒灭源、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病死动物的处理,以及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畜牧养殖技术和动物疫病防疫及技术要点等知识。通过培训学习,着力提高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战斗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全面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我们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要求,注重农民能学以致用与培训内容因地制宜相结合,着重提高农民三种能力。一是提高农民的科技增收能力。直接向农民传授农业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并指导农民把学的新技术、新品种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培训示范村金川镇水么村的李明儿、溧江乡唐家村的杨金如,在今年的早稻生产中,通过水稻种植新技术,。他们把在培训班上学到的从选种、育秧、轻型高产栽培到大田肥水管理等一系列高效栽培技术,应用到早稻生产当中,早稻都获得了高产,李明儿早稻种植6.2亩,平均亩产高达501公斤,比去年亩增产56公斤,亩多增收103元,杨金如种植早稻8.1亩,平均亩产达到507公斤,比去年亩增产48公斤,亩多增收88元。培训示范村金川镇灌溪村的郑细根今年在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习后,应用学到的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技术,使自己养的50余亩青鱼生长快、成活率高,每亩增加产量150公斤,50亩鱼塘增加收入6万余元。二是提高农民的市场经营能力。帮农民分析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律,向农民传递农产品市场行情,引导农民投身农产品销售市场,做优秀的农产品经纪人,项目实施后,全县新涌现各种农产品经纪人136人。培训示范村金川镇长巷村的范皮云,培训前专门养商品猪,自已养大的生猪由别人来收购外调,收购人挑三捡四不说,还压价格,参加培训后,听曾五芽老师讲生猪市场行情,生猪经纪人关于如何选猪、如何联系养猪户、如何跟外地老板交往等要点,范皮云心中一亮,自已也可当生猪外调经纪人,于是他从自已和亲朋好友饲养的生猪开始向广东外调,从开始的每月外调一车猪到现在每月四车猪,现在他每月做生猪经纪人收入就有3000余元,他常对人说:“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不仅增长了我的养猪技术,更活络了我的脑筋,使我能成为生猪经纪人。”培训示范村荷浦乡莒洲村的谢正如,以前在家只是种几亩旱地糊口,今年在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中,了解到当前鸡蛋市场价格好,饲养蛋鸡能赚钱,他认认真真听取老师讲解蛋鸡饲养技术,不懂就问,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别人的蛋鸡饲养厂,当他确信鸡蛋市场行情看好,自己又学到了饲养蛋鸡技术后,于是他就决定投资50万元饲养蛋鸡2万羽,由于他掌握了蛋鸡饲养技术,又有老师现场指导,饲养的蛋鸡生长得非常好,几个月后就大批产蛋,他又亲自闯市场,建立销售网络,鸡蛋销得快价格又好,今年就获利10万余元。三是提高农民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向农民传授标准化生产技术,让农民能按标准化进行生产。新型农民培训学员沂江乡务丰村生猪养殖户陈建如,培训前是金川某猪场饲养员,经过了新型农民养猪技术培训后,今年在沂江乡浒江村租赁了15亩荒山,建设标准化养猪场,开展生猪养殖,能较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自己在养猪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起来。通过猪场选址与栏舍建设的培训,以及指导老师的现场指导,他把猪场选择了远离村庄、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地势高燥、土质坚实、座北朝南的丘陵山坡上,生产区和生活区布局科学;通过培训课上优良猪品种的介绍,他选择母猪为长大二元母猪,公猪为杜洛克公猪,商品猪为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通过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培训,他掌握该项技术后在自已的猪场认真开展,减少了猪场公猪饲养头数,提高了公猪使用率,为猪场节约公猪饲养费上万元;通过夏季水帘降温技术的培训,他将夏季水帘降温技术运用到猪场,在母猪栏装了水帘设备,减少了母猪热应激,提高了母猪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

  1、生猪饲养量稳步提升。2012年,全县能繁母猪存栏6693头,生猪饲养量为13.92万头,其中,存栏5.41万头,出栏8.51万头。预计全年,能繁母猪存栏8768头(后备母猪约1700头),同比增长了31%;生猪饲养量为14.66万头,其中,存栏5.60万头,出栏9.0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了3.4%和6.1%。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农民年增收3718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70元。

  2、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有38个,主要集中在横水、铅厂、过埠、长龙和关田五个大镇。养殖规模为:500-999头的猪场19个;1000-2999头的猪场13个;3000-4999头的猪场3个,5000-9999头的猪场3个。规模养殖量约占饲养总量的67%左右。散养户继续减少,有的行政村已没有散养户。

  3、污染整治落实到位。我县有19家千头猪场,全部登记备案。从2011年到现在,污染整治工作开展了三年的时间,这些猪场现已建好了相应规模和数量的沼气池、沉淀池等排污设施,能够达标排放。其他小型猪场,通过建设国债沼气池项目,大部分已建有相适应排污设施。目前,全县已有21家规模猪场办理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4、生猪疫病防控措施健全。县防重办继续实施了猪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生猪疫病强制免疫。全县“春、秋”两防共免疫生猪11.17万头,还结合每月补免周制度,确保生猪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8%以上。我县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严格执行动物疫情零报告制度,由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长负责汇总本月疫情信息,在次月3日前上报。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了疫情通报信息畅通。今年我县横水镇发生了一起输入型动物疫情,县防重办立即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进行了果断处置,有效地防控了此次疫情。

  5、“瘦肉精”监管有力。我县今年采购了“瘦肉精”检测等试剂7.8万元,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三种,主要用于监测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和规模猪场。我局主要负责生猪饲养、收购和贩运环节监管,对县生猪定点屠宰场按日屠宰量的10%进行抽检,对规模猪场进行每季度的定期检测和每年两次的不定期检测。目前,我县还没有发现一起在生猪行业中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有效保障了我县肉食品安全。

  1、全县生猪养殖整体水平有所欠缺。一是饲养技术不过硬,体现在母猪产仔率和仔猪成活率偏低,直接造成肉猪出栏率低;二是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由于自身防疫条件限制,加上疫病复杂多变,以及资金问题等原因,对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足。

  2、生猪发展产业链不健全。今年全县生猪养殖量为14.66万头,内销量约为3万头,其余的都要往外销。因品种、体型等方面不符合条件的原因,还剩下一部分生猪难以进入珠三角大市场。我县没有加工企业,而市内生猪产品加工企业太少,内销能力不足。

  一年来,我站在镇党委、政府及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持“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方针,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养殖方式转变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坚持内抓管理,外塑形象,赢得了群众的满意,促进了全镇畜牧业稳定发展。具体总结如下:

  1、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2344”发展方略,我站一直坚持以“稳步发展生猪,突破性发展肉兔,大力发展肉牛和小家禽”为畜牧业发展思路,全镇出栏生猪41217头、肉牛1205头、肉羊1531只、家禽180164只、新选留二杂母猪162头(外种母猪25头)、池塘精养100亩。2、恐固年出栏土鸡10万只以上肉鸡示范场1个,出栏土鸡5万只以上肉鸡示范场1个,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农户达12户,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3户(鸳鸯村三组唐勇、红瓦村一组王善春、孙家村二组向国曾)。其中新发展规模养殖场2个;双庙村七组黄群姚投资10万余元进行母猪圈舍改造,现存栏母猪32头,育肥猪50头;双庙村三组唐发兴投资10万余元建肉牛养殖场200平方米目前已投入使用。现全镇存栏生猪21425头,母猪1654头,牛784头,山羊1424只,家禽17.3万羽。

  (一)认线、年初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动物疫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应急预案成员单位及责任人员,与各村及村防疫人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能职责;2、我站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严格按“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严格做到“五不漏”和四个“百分之百”的要求;重大疫病应免密度均达100%。狂犬病免疫密度达98%,其它疫病的免疫密度均达到国家标准,动物免疫标识佩戴率达100%。3、抓好村级防疫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重点培训防疫工作要求,目标任务,疫苗的保管,免疫程序,消毒工作,注意事项,反应处理和档案的填写等,以确保防疫工作的各项质量达标。4、做好小反刍兽疫和布病的普查预防工作,组织驻片兽医及防疫员对所有羊只进行排查统计,再注射疫苗并佩戴标识。全年共抽样送检723头份,无一例呈阳性。

  (二)认线、年初与畜禽贩运户、畜产品经营户、屠宰场业主、投入品经营户等监管对象签订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配合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查处违法案件二起,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2、以行风整顿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农业部“六条禁令”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队伍建设,规范动物检疫执法行为。3、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四到位”,进一步规范检疫程序及检疫内容,促进检疫工作全面开展。4、加强地产检疫和屠宰检疫环节“瘦肉精”抽检比例,使用“瘦肉精”检测卡抽检1500余头份,无一例呈阳性,保证畜产品安全。

  (三)加大对投入品的安全监管。1、加强对投入品经营市场和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1-2次到场到点监管,2、对规模养殖场用“瘦肉精”检测卡进行尿样抽测,出动人员共计150余人次,使用“瘦肉精”检测卡470个,没有发现一户为阳性,3、与饲料经营、生产企业;规模养殖场签定责任书、承诺书,以保证饲料的安全。4、规范做好检查记录。一方面我们检查兽药、饲料经营企业,保证经营的兽药、饲料为合格产品;不销售禁用的“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添加剂.另一方面走进广大规模养殖户家中进行抽查、检测、宣传,不使用和添加违禁药品和添加剂,做到户户明白,户户禁用。(四)抓好品种改良,加快重点产业的发展,1、把两个生猪人工授精站不断进行规范,引进优质猪种12头,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精液。2、引进优良种母猪25头,选留二杂母猪162头,种羊20只,种母牛20头,到目前羊改良配种500余只,生猪改良配种8300余窝次;为农民增收和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高度重视,切实履职,一是成立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同志为组长,副镇长***为副组长,镇财政所、党政办、畜牧兽医站、工商食药所、卫生院、派出所等负责人和各村(居)委会主任为成员。形成镇级各部门协调联动、信息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监管机制。二是全镇非洲猪瘟防控和监督执法与检疫监管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后,镇属和各村(居)高度重视,召开了非洲猪瘟防控和监督执法与检疫监管专项整治工作联席会议,落实了班子分工负责制,专题安排人员并做好非洲猪瘟工作的相关性资料。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员和时限专抓此项工作。

  2、强化宣传,广泛参与,为达到告知全覆盖,动员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筑牢非瘟防线,我镇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切实做到了人人知晓,全员防控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强经营从业人员的防控业务知识培训宣讲,行动期间共召开相关人员培训会议3次,对防控工作重点及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责任义务进一步进行了明确,累计培训382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二是组织官方兽医、村组干部深入生猪养殖场、大户及散养户宣讲非瘟防控。通过召开大会、坝坝会、农技服务团队培训班、印制发放资料,宣传相关防疫政策等措施开展非洲猪瘟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实现培训全覆盖,引导养殖户不使用泔水喂养。三是印发非洲猪瘟科普宣传册、挂图2000份。四是逐户逐场张贴告知书、发放“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等共各类宣传资料7500余份。落实人员,镇村干部走村入户,指导对养猪场(户)生猪经营、屠宰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五是层层压实防控责任。镇属相关部门、村(社区)负责人负责各部门防控工作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层级落实模式,特别是泔水禁喂、生猪调运、屠宰等重点部位实现打桩定位、责任到点到人。规模猪场、屠宰场、生猪产品冻库、生猪调运等重点环节实行到户告知书、承诺书上墙,落实了管理对象的主体责任。与村签定非洲猪瘟防控目标责任书21份。到户签定养殖环节(原泔水养殖户)、动物收购贩运环节、动物屠宰环节、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环节、饲料不含血液制品饲料的非洲猪瘟防控承诺书和告知书46份。进一步压实对村、组、户的监管责任,增强自主防范意识,积极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3、严格执法,强化监管,一是重点整治不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县农业局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规定,不按规定申报检疫,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生猪耳标,不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对运载工具在装前卸后未及时清洗、消毒,生猪运载工具未经备案,收购贩运户未规范建立生猪收购贩运台账,收购贩运户申报检疫不提交养殖户委托等行为进行全面整治。二是生猪屠宰检疫、监管、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环节:落实动物检疫人员2名,一是重点监管整治我镇屠宰企业违规收购不符合非洲猪瘟防控相关规定、未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持有无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以及临床检查不健康的生猪,不按规定进行检疫申报,屠宰未经检疫生猪,不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运载工具装前、卸后不及时清洗、消毒等行为。二是重点监管整治私屠滥宰、屠宰企业不按规定履行入场查验的主体责任、屠宰加工不符合非洲猪瘟防控规定来源的生猪以及病死猪、屠宰生猪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未如实记录屠宰生猪来源和生猪产品流向、未建立或实施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对生猪及其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或为屠宰生猪提供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条件等行为。三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重点整治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置染疫生猪及其排泄物,染疫生猪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生猪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生猪及生猪产品等行为。三是监督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全体执法人员重温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和屠宰检疫“五不得”规定,对有案不接、有案不办、不按程序办案、该处罚不处罚、该销毁不销毁、私自放行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报上级相关部门处理。四是加强部门协作,重抓工作落实:我镇采取镇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每周碰头、半月例会总结阶段工作和存在的问题,分别按照公安、卫生、工商、畜牧、财政、纪委等成员单位按照部门职责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应急工作、

  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把防控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违规违纪等行为杜绝在萌芽状态。

  4、科学防控,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一是全力做好泔水禁喂工作,全面禁止所有养殖农户饲喂餐厨(潲水)废弃物,对场镇餐馆、学校、规模养殖场等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实行打桩定位,全方位监管。二是全覆盖宣传引导,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全面发放“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和签订“非洲猪瘟防控承诺书”。三是全面开展调运监管,严格管控生猪及产品的外运,严查过往生猪运输车辆,严格消毒制度,严防死守、疫情排査、泔水禁喂、防控督导、市场保供措施。做到不漏一场、不漏一户、不漏一猪。四是完善应急队伍,落实应急物资,全力抓好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处置场所。五是严肃工作纪律,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服从的高度,全镇全员联动,以非常的举措、严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扎实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打好打赢非洲猪瘟防控的人民战争,完成好指挥部交给的各项防控工作任务,确保本辖区清净无疫。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省环保督察组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整改要求,促进全镇畜禽养殖合理布局,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依法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坚持“农牧结合,种养配套”的原则,推行“六分离六配套”生产新技术和“畜禽—沼气—种植”等草畜配套发展模式,把畜禽生态养殖小区纳入新村建设,采取集中建设分户规划相结合的办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业向前发展,落实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

  五、强化水产渔政管理。1、安排落实两名水产渔政监管员,加强水产养殖和渔业船舶的管理。2、签订水产养殖和渔业船舶安全责任书,抓好明确相关职能职责。3、抓好水产养殖和渔业船舶安全监管,加大巡查力度(每月一次安全巡查),加强水产养殖和渔业船舶业主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水上安全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4、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清理“三无”船舶五只,下发了责任整改通知书5份并以书面形式报党委政府,确保水上安全。5、加强水产品市场和水产养殖户监管,大力宣传水产渔政方面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做到规范经营、健康养殖、安全生产。

  1、狠抓制度建设。积极组织职工学习人事、考勤、学习、财务和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年初签定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各项制度和岗位的职责,奖惩分明,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办事,使其办事有规矩,行为有准则。2、加强综治、维稳、防邪、安全工作。全站职工无一人参加任何组织活动,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按照全县农业系统开展“千名农业科技干部入万户”开展科技帮扶,全站联挂贫困村4个共144户,落实驻村农技员4人开展驻村农业技术科技帮扶,组织畜牧、农技干部建立非贫困村“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2个为6个非贫困村农业产业技术提供技术服务,全年共开展技术培训和入户技术指导200余次;2019年我站为非贫困村金魁村的帮扶单位,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分别联挂帮扶3-4户贫困户开展科技帮扶,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原则,主动配合驻村、组干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科学制定帮扶规划,确定帮扶项目,跟进帮扶措施,先后与驻村和驻村干部一道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贫困户做好产业帮扶,多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培训农户800余户,累计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发放养殖业技术书籍2000余本册,通过开展科技培训和指导,确保精准帮扶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市畜牧水产局高度重视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按照要求,成立了以胡宏同局长为组长,康维兰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此次活动开展指导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宣传和落实,同时印发了《市2012年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落实我市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的通知”,三县也成立相应机构,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市局成立了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下设三个专业工作组,中心畜牧兽医科负责联络全市畜牧科技推广工作。5月16日,市局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全市畜牧科技推广会议,布置具体推广工作任务,将我市100名畜牧专业人员名额分解落实到三县四区,确定帮扶对象,每名专业技术人员帮扶对象不少于5个。确定了活动开展重点:猪人工授精技术与品种改良技术;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母猪繁殖障碍与疫病防治技术;奶牛细管冻精冷配与改良技术;推广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与TMR日粮科学配制技术;农作物秸秆利用与青贮技术等,要求在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和奶牛快速扩繁方面开展较大范围的试验示范工作,要取得较好成效。同时确定了示范推广户数、实施地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联系人等。

  1、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开始试验示范与应用。自今年4月省畜牧技术推广现场会后,我局确定在、两县重点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两县各选定5家规模养猪场进行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试验、示范。对于这项先进技术,我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请进来、派出去,组织参观考察等方式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目前该技术在我市、两个全国养猪大县部分养猪场得到了应用,发挥了很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已经有31家猪场采用这项先进技术,养殖面积大约有0.7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80多万元。县杨庙丰塘养猪场存栏2000多头生猪采用了发酵床生态养猪,吴山镇夏守山猪场进行试点,效果也十分明显。八斗王国其养猪场扩建280平方米建发酵床,石塘镇土山生态养猪场也兴建了370平方米发酵床开始试验与示范。利用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每头保育猪可实现新增经济效益20元,每头育肥猪可实现新增效益45万元,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猪的抗病能力和饲料转化率也得到了提高,节能增效,实现了健康养殖的目的。

  2、奶牛性控人工授精和性控胚胎移植从试验示范即将得到推广应用。为实现我市奶牛养殖业跨越式发展,寻找出奶牛快速扩群扩繁的有效途径,早在2006年底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就在我市鑫华养殖公司开展了奶牛性控人工授精和性控胚胎移植试验,并取得了性控胚胎移植受胎率43%,性控人工授精的性控比例达到92%的良好成绩。从2008年开始,在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在安农大的协助下,我市在县的九牛、皖江奶牛场,鑫华、汇丰、桂王等奶牛场开展性控人工授精推广应用,出生性控母犊500多头,多生母犊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50万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全省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有限公司也开始使用奶牛性控冻精,以实现快繁的目的。2012年初,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又在九牛奶牛养殖场开展性控人工授精推广应用,目前新增母犊125头,直接经济效益38万元,大大加快了奶牛更新速度。此项先进成熟的技术已经被广大奶农所认知和接受,深受奶牛场户的欢迎。在开展性控人工授精推广应用的同时,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安农大的大力协助下,在鑫华、九牛奶牛场开展了多次性控胚胎移植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为改变我市传统的奶牛饲养方式,大幅度提高奶牛日粮的利用率和奶牛单产,增加养殖效益。还在存栏200头以上奶牛场大力推广与应用奶牛TMR饲养技术(全混日粮饲养技术),目前已经有6家奶牛场使用了该项技术。

  3、奶牛标准化饲养技术正在得到快速推进。我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坚持不懈狠抓奶牛标准化饲养工作,通过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里举办的奶牛标准化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奶牛专家开展讲座,组织较大规模奶牛场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推广奶牛标准化饲养技术。在政策扶持上,将有限的奖补资金投放给规范化养殖场(小区),鼓励散养户自建或合伙建立标准化奶牛小区。市里和每个县确立1-2名奶牛技术推广人员,指导和督促养殖户开展工作,使我市奶牛饲养业在牛场建设、布局、环境控制、饲养与疫病防控、繁殖育种、牛奶质量安全控制与人员管理等各方面全面实行标准化,以现代化奶牛饲养理念进行生产。2012年我市新建、扩建标准化奶牛场(小区)近30家,大部分场(小区)符合奶牛标准化养殖条件要求,其中有23家得到省、市两级的验收和奖补。

  4、奶牛良种冻精补贴项目全面实施,人工授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是一项对广大奶农的“普惠”政策,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发挥政府在奶牛繁育、品种改良和冻精供应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对加快我市奶牛品种改良进程,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养殖效益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和2012年省里分别安排我市良种补贴冻精2.9万支和2.7万支,为了项目顺利实施,使国家采购的优良奶牛改良物资用到实处,我局确定了有丰富奶牛繁殖技术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并印发了《市2012年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我市奶牛良补工作。市、县两级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手把手传授直肠把握人工授精技术、不孕症诊疗技术和妊娠诊断技术,同时组织奶农共168人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奶牛繁殖与饲养技术培训班学习。近年来共培养乡土人工授精技术人员21人,他们正在全市100多户奶牛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奶牛良种补贴项目顺利实施。

  5、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种植与玉米青贮制作技术。随着我市草食家畜饲养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奶牛存栏量的不断增加,“养牛先种草”已经形成共识。面对当前高产奶牛群普片缺乏优质牧草,外购牧草价格高、质量难以保证的尴尬局面,市、县两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大力推广种草养牛工作。一是有条件的奶牛场按照每头牛年5吨的标准种植或收购青贮玉米秸制作玉米青贮,市里组织制定《市玉米青贮制作技术规范》,并得到推广应用,使每个奶牛场都会制作青贮玉米,以保证奶牛全年的稳产高产;二是利用自家或租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按照每存栏一头牛种植1亩黑麦草的标准,以解决冬春季青饲料匮乏的局面;三是推广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据统计,我市2011-2012年种植饲用玉米、黑麦草、紫花苜蓿、饲用甜高粱等8000亩,仅白龙的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就种植黑麦草1500亩,做到有奶牛饲养就要种草。同时,大力推广玉米青贮技术和微贮技术,基本解决了奶牛饲养中“稻草+精料”的粗放饲养模式。

  6、开展猪人工授精技术与品种改良技术。我市的、两县都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被列入国家生猪良种改良示范县,建立了生猪品种改良人工授精站(点)5个,2012年我市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受训人员350人次。受益养猪(场)户75家,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85%,生猪养殖效益得到了较大提高。

  7、开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民培训和畜牧科技下乡活动。今年春季,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我局组织市、县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到有关乡镇、集市开展畜禽养殖、动物防疫、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方面宣传活动,开展养殖技术咨询等。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明白纸共5000多份,现场提供咨询服务1200多人次,使农村老百姓更全面科学了解畜牧、水产健康养殖等科技知识。同时,邀请省、市畜牧专家到县梁园镇、县吴山镇和肥西县花岗镇政府礼堂和学校举办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科学养奶牛、禽病防治等专题讲座。三县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邀请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2场,重点围绕生猪标准化养殖、发酵床养猪、猪病免疫程序设计、高产奶牛饲养技术、兽药安全使用技术等。受训农民达到5000多人次,普及了科学种田和畜牧水产养殖知识,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县里还利用有线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普及科学种田与科学养殖,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是抓宣传,大力营造浓厚的学科学与应用科技的氛围。通过多部门联合,分工负责,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培训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各类培训会议等方式,结合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对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对取得的先进经验、典型事例和实施效果等,进行跟踪报道宣传,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市结合畜牧技术推广实际,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局编写的《畜牧业三大集成八项技术》丛书,该书的出版发行,将对我省畜牧科技推广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及时将这100册丛书和80个DVD光盘分发到推广人员手中,为进一步做好三大集成八项技术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抓培训,提高养殖场(户)生产技能。根据确定的主推技术,活动办公室组织编写技术资料,利用各种形式对养殖场(户)负责人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通俗易懂的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市养殖场(户)的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

  三是抓指导,全面落实责任和任务。为确保列入结对帮扶的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指导到位,市活动办细化任务,分解落实责任,要求每位专业技术人员要直接到结对帮扶的养殖场(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除推广主推技术外,同时有针对性地向养殖场户传授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见成效的实用技术。积极抓好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更多的养殖场(户)生产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不断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把建设规范、技术成熟的场(小区)作为培训农民、指导农民的大课堂。

  四是树立典型,示范带头。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影响一片,带动一片的办法,重点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牛冷配技术和农作物秸秆利用与青贮技术等。

  五是加大投入,确保我市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顺利开展。县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近100万元,用于畜牧科技推广资金。以奖代补方式奖励给使用畜牧新科技的农户,其中奖励给建标准化发酵床养猪的农户资金近80万元,极大提高农户使用畜牧新科技积极性。为了推进生猪发酵床养猪技术,县出台了每新改建1平方米猪舍,县里奖励70元的奖补政策。县奖励给建标准化发酵床养猪的农户资金近80万元。

  六是加强督查,确保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取得成效。我局活动办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重点检查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入区(户)到位率和帮扶效果。要求市、县畜牧科技人员与结对帮扶对象按照“与帮扶对象随时联系,随叫随到,每周上门指导一次”,做到技术服务到位,不厌其烦,耐心指导,确保帮扶取得实效。同时要做好活动的各项工作记录,实行定期汇报与交流,及时总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一些好的做法予以总结推广,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一种先进模式,主要特点是通过生产规范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从而达到养猪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养猪业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县畜牧产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农村后院养殖模式淡出,规模养殖蓬勃发展,标准化养殖是规范发展现代养猪业的必然选择

  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说过:中国农村的改革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包产到户,解决吃饭问题,第二步是规模经营,实现共同致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农民后院养殖模式规模集整理小、收入少,效益差,已经悄然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规模经营。据统计,2011年我县生猪饲养户为114604户,出栏生猪91.2万头,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04户,出栏猪60.38万头,占全县生猪总数的66.19%。规模养殖取代农户散养后,在疾病防控、环境保护、效益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技术、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规模经营出现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规模养殖一般采取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管理,饲养封闭,运动减少,生猪抗病力下降,同时品种换代,流通活跃,又为疫病跨区传播提供了机会,原有的猪瘟、仔猪副伤寒等老病没有消灭,而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新病又不断传播。疫病流行摧垮了许多养殖场,也造成了畜产品市场的几度起伏。如2005年四川省资阳市发生人猪共患链球菌病,造成南方广大区域的猪肉消费恐慌,致使生猪大量压栏,猪价直线%左右(我县毛猪价由每公斤9~10元降至4.5~5.2元),大批猪场亏本,被迫破产。2007年的生猪高热病等疫情造成了牲猪的大量死亡,导致了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扬。疾病障碍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控规模养殖场疾病必须革新传统防疫模式,全面防控,推行新的防疫制度。

  原有散养模式可实现“猪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实行规模经营后,粪便集中排放,污水直流江河,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养殖密集区江河水资源、空气资源、耕地生态等的不同程度污染。如木子排楼冲数十亩稻田灌溉水源被养殖场污染后,有机质含量提高,出现了“只长苗、不结谷”的先喜后忧局面,羊角塘镇养猪较多,几条溪流被污染,农民反映“农田打农药用水都很难找了”。

  一方面,农户散养退出后,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稳定社会生产总规模,保障市场供给总量,从数量上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规范疾病防治、饲养管理、投入品监管及病死畜、废弃物处理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

  与传统模式下利用野草剩饭“养猪过年、养鸡换盐”的效益观不同,现代规模养殖投入大,成本高,饲养依赖商品原料,追求的是资本增值,获取更多利润,但是市场价格的起伏、大小疾病的发生、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养殖业主收入的损失或投入的浪费。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规避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的最佳选择。

  标准化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生产的一种模式,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这一模式也必将得到发展,技术内涵也会不断更新。就现阶段我县养殖水平而言,标准化养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猪养殖发展的要求,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建设现代化养殖场

  一是贯彻《安化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养猪场不能建在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水源区、旅游区、自然资源保护区等禁养区,同时限养区不要新建猪场;二是养殖场选址要求在水、电、路“三通”,同时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他生猪养殖场及屠宰场、交易场有一定距离;三是场址要求地势高燥,有符合养殖需要的面积;四是场内布局科学,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离,栏舍建筑符合不同阶段生猪生理要求,相互间连接便于生产流程管理,同时有配套的隔离区、粪便堆集处理区、生猪装卸台等;五是场内交通便利,净道、污道分离,保持适当空地等。

  规模养猪场粪污要做到干湿分离,干粪要有固定的堆放处理场所,最好有农牧结合方式处理的大型贮粪池或有机肥料厂,污水要经沼气池、氧化池或发酵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病死猪要经无害化处理;场内垃圾及各种废弃物集中存放,场区卫生状况良好。

  世界生猪品种资源丰富,杂交利用技术也十分先进,不同品种或杂交组合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投入产出比不同,同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生猪产品的喜好也不同。我们组织生产时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人们生活习惯等选择合适品种。如生猪饲养可选择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的(长×大)x杜三元杂交组合,也可选择繁殖率高、肉质好的苏太猪与大约克猪或长白猪的杂交组合。

  湖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气候差别较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开始短缺,劳动工资正在上涨,减少劳动强度是养殖场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现代养殖设施成为了标准化养殖的重要内容,猪场推行孕妊母

  猪限位栏,分娩保育高脚产床、保育床,供料给水自动化设施,冷风机、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冬季生猪粪便为燃料的火道保温系统、电热保温系统、沼气供热系统等都将被广泛使用。

  “人医治人,兽医治人类”,动物防疫工作不仅要保障生猪生产安全,更要以人类健康安全为目标,在控制人畜共患病,控制药物残留,控制不利人类健康的添加物残留等等都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重点。一方面养殖场要完善防疫隔离墙、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隔离设施,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防疫制度、免疫程序、投入品管理制度、病死猪处理制度等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养殖安全和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安全。

  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卫生防疫、病死畜处理等各项制度,并建立生产台帐,完善各项记录,做到管理有专人负责,员工经常培训学习,行业法规落实到位,技术管理到人到位。

  三、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全面推广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努力提高我县养猪整体水平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县标准化养殖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领先位置,2010年创建了湘辰养殖场,洪霖养殖场2个国家级示范场,去年创建的辉华牧业苏太猪一级扩繁场已被定为省级示范场。这三个集整理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充分展示了现阶段我县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温控、净污分离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我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整体水平还很低,尤其是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设备简陋,管理粗放;养殖场的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养殖档案等软件管理明显滞后;一些养殖场只注重生产经营,而不研究粪污处理等环保技术等等。为提高我县生猪养殖科技水平,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重点抓好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标准化养殖能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需要一定的投入,今后要结合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菜篮子工程建设及移民开发、扶贫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科学规划设计,改造一批规模养殖场,促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标准化养殖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畜牧、科技部门要组织专家,总结技术,编印文字资料、录制影像资料,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培训平台,系统培训推广,让更多生产者掌握、运用这一技术。

  一方面畜牧、动防体系要指导各规模养殖户科学规划,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应用好标准化养殖技术;另一方面要指导辉华牧业、鹏辉牧业、芙蓉牧业等龙头企业作好示范引领,完善售后服务,辐射带动一批养殖户进行标准化养殖;同时要引进唐人神、大北农等高水平产业龙头企业与我县养殖户合作,通过企业服务网络指导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小规模标准化养殖场。

  一是畜牧经济指标实现预定目标。2012上半年,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或养殖场17个。全县生猪饲养量78.4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5.76万头),出栏生猪33.62万头;牛饲养量1.66头,出栏肉牛0.61万头;羊饲养量42.36万只,出栏肉羊15.34万只;家禽饲养量2226.77万只,出栏家禽1209.56万只。肉类总产4.58万吨;蛋总产2.05万吨;牧业总产值13.88亿元,牧业纯收入6.98亿元;牧业纯人均收入629元。

  二是畜牧业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以来我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示范建设、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和肉蛋鸡养殖小区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7个,大自然种猪场、益农源种猪场发展形势良好。年生产屠宰加工2000万只肉鸡的福润禽业运转正常。唐人神集团神华生猪屠宰加工项目落户百善镇工业园运转良好。

  三是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顺利实施。通过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以适度规模为主的畜禽养殖,目前,全县规模猪场407家;规模养禽场615家,其中蛋鸡186建、肉鸡384家、种鸡66家、鸭16家、鹅8家、鸽34家、鹌鹑2家;规模养牛场家21,其中奶牛42家、肉牛17家;规模养羊场35家,畜禽规模养殖比例提高到75%,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

  四是优势特色畜牧业迅速发展。年初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以适度规模养殖为主的生猪、蛋鸡、肉鸡等优势特色畜牧业,全县建立了80个畜禽养殖小区,扶持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户2000多户(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户1300户),以村、村、村、村等为主的肉鸡养殖小区(场);以临涣高皇村、湖沟村、孙疃郜桥村、镇花园等为主的蛋鸡养殖小区(场);以百善的村、村、村、农场、镇、镇为主的生猪养殖小区(场)已初步形成。

  五是畜禽品改稳步推进。一是优质肉猪比重增加,生猪品改得到推进。依托生猪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等项目,大力推进公猪换种,恢复和组建人工授精站点推广实施生猪人工授精,同时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种猪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大力选留优质二元母猪,推广以洋三元为主的生猪品改,全县种公猪存栏1124头,人工授精站88个,能繁母猪存栏5.78万头,出栏三元杂交猪25.39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个百分点。二是家禽生产上,着力发展优质家禽生产,上半年出栏家禽1209.56万只,出栏量增长16.12%。大力推广了罗曼、海兰蛋鸡、杂交肉鸡、樱桃谷鸭、皖西白鹅等优良品种,提高了禽类生产能力。

  六是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深化。今年以来,我县加强了基层畜牧专合组织建设,全县各类畜牧专合组织达到36个,同比增加了4个,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推行“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利益联结与分享的突破,如华川养鸡专业合作社已签订定单户500多户,群翔、雨润实行订单生产,正实施2000万只优质肉鸡基地建设。

  针对当前日益复杂严峻的动物疫情形势,今年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依托不断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狠抓疫情报告制度和疫苗发放管理,坚持监测、免疫、消毒和检疫四到位,全面落实防制资金和物资储备,圆满完成了春季集中免疫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全县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

  一是狠抓免疫接种工作。今年春季集中免疫期间,依托较为完善的防疫网络,全县共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217名,逐场、逐村、逐户开展集中免疫,严格落实进度通报制、工作日报制、分片包干制和责任追究制,圆满完成了全年防疫任务。今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免疫猪口蹄疫34.36万头,猪蓝耳病34.38万头,猪瘟34.28万头,牛口蹄疫1.06万头,羊口蹄疫23.26万只,禽1000.6万只。5月10日前能够完成春防任务。已免疫注苗猪口蹄疫34.36万头,猪蓝耳病34.38万头,猪瘟34.28万头,牛口蹄疫1.06万头,羊口蹄疫23.26万只,禽1000.6万只。免疫应免率、耳标加挂标率、发卡率、建档率均达到100%。集中免疫以后,我县做好每月补免,补免时间为每月1-7日,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通过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努力按照时间进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确保全县疫情稳定,没有发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

  二是狠抓疫情监测。全县共进行禽流感监测2400多份、口蹄疫507份、猪瘟664份、奶牛布病监测547头次。监测结果全部合格。

  三是狠抓消毒灭源。全县动物防疫工作共使用消毒药品63件,消毒面积4230万平方米,消毒面100%,做到了应消尽消。

  四是深入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活动。年初以来,利用新闻媒体、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组织《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控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发放防疫明白纸3800多份,发放“高致病性禽流感培训知识”、“猪高热病防控知识”宣传材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3万余人。

  今年上半年,我所共出动动检执法人员210余人次、车辆860余辆次,重点监控供沪养殖企业、55个规模养殖场和1家禽类加工企业、一家生猪加工企业,监督检查30余个农贸市场、牲畜交易市场、肉类专卖店、超市及冷库等。发放、喷洒消毒药物1000公斤。摸底调查畜禽养殖监管对象1000余家。印发宣传资料、明白纸等30000余份,电台、电视台专题报道3次。召开畜产品质量安全及兽药、饲料监管专题会议6次,下发了兽药、饲料、生鲜乳等整治行动方案等7个文件,举办兽药、饲料培训班2期,培训兽药、饲料经营人员200余人。监督检查全县9家饲料生产企业、47家规模养殖场(小区、户)、150余家兽药、饲料经营户,查封、扣押违禁、假劣兽药600余袋(瓶、听),价值1万余元,进行饲料、兽药、生鲜乳、尿液等采样送检12批次200余个样品,开展“瘦肉精”及药残检测13批次,检测生猪“瘦肉精”1000余头,圆满完成农业部及省、市兽药、饲料、畜产品抽检计划。对全县5个奶牛养殖场、1个奶站及奶牛饲养户进行调查、跟踪监测、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进行奶牛结核病检测400余头(不含妊娠后期奶牛和3月龄以下犊牛)。

  共检疫畜禽77万头只,其中生猪27.7万头,牛羊14.64万头只,禽553万只,畜禽产品210吨,其中猪肉125吨,牛肉12吨,羊肉24吨,禽产品48吨,其它动物产品10吨,消毒车辆0.44万辆次。检出病死畜禽4508头只,其中生猪112头、牛羊10头只,禽类4410只,病害及变质动物产品4.11吨,全部按照规定进行高温、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科技人员和养殖场(户)的培训力度。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培训内容涵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无公害安全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畜禽标准化养殖、畜禽改良、人工授精技术、畜牧业法律法规等,重点进行了生猪生态养殖法的培训和推广。累计培训人员600多人次,技术咨询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使宣传培训工作渗透到畜牧业生产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一是动防工作压力大,疫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畜禽疫病复杂多变,使得防控要求高、难度大;近几个月来由于气温偏高,动物疫病更易传播,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1、进一步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技能,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保证疫病防控工作的目标落实。

  4、进一步完善规模养殖场政企、技企联系制度,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技术指导和防疫监督。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为我乡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根据相关文件精神要求,20xx年度我乡继续开展“一手抓科技,一手抓人才”工作,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现将我乡本年度人才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乡政府集思广益,筹资16万元在乡政府建起了60㎡人才超市和十一个村村建起了“农村书屋”。书屋配备有书桌、椅子、书架, 电脑、电视机和dvd等硬件设施,并安排专人管理。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读书制度、书屋借阅制度、科技培训制度、读书实践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用以鞭策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让广大社员同志们能够以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制度监督管理员履行职责。三是组建了一支11人的读书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调研,从农民朋友口中知道他们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购买、收集相关书籍。目前人才超市和农村书屋共有藏书9000余册、音像制品200余套;其中,各类农业科技书籍6000余册。

  一是绿色蔬菜产业。以**“兴和润”、邓召进等蔬菜种植业主为带动,新发展蔬菜3000亩,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余亩。筹资100万元在蔬菜核心区完善道路水系建设,并帮助业主安装了40盏平振式“灯光杀虫”设备。成功将“红涪”牌蔬菜申报为绿色食品,**蔬菜成为全区第一个绿色农产品,为**蔬菜进入全国市场扫清了障碍;积极发展、壮大**果蔬协会和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果蔬协会被评为20xx年度全国百强协会。二是绿色生猪产业。高金公司在产业园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500亩,集良种场、扩繁场、育肥场为一体的丹麦式生猪养殖示范场。20xx年1月至6月底,整个猪场已出栏育肥猪20xx0头,高金二期建设全面竣工,在这同时**可士可公司也新建了1个优质猪场,共8栋,200余间圈舍;预计年出栏生猪上千头。高金三期工程“养殖能手培训综合苑”正在规划建设,建成后**乡将成为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的最大教学实践基地。目前我乡在现代农业示范片的核心区域内已发动了丹育猪养殖户60户,存栏寄养丹育猪1000头。三是优质柑橘产业。按照 “四园”规划,引进**可士可果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占地20xx亩、年出苗200万株的全省最先进的优质柑橘种植及幼苗培育基地。(其中:堆料场2600平方米、育苗场4万平方米、采穗圃3000平方米、钢架温室大棚20xx平方米);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的nfc橙汁加工厂正在筹建中,已新植柑橘1500亩。四是特色乡村旅游观光产业。引进**长龙林业有限公司在东山村、西堰村投资5000万元租地1200亩,建起了全国最大的中华红叶杨育苗及速生林基地。公司目前正筹划林间养殖及旅游开发项目,茂盛的千亩红叶杨引来了成百上千的白鹭栖息,同时也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光临,目前市“摄影家协会”和“新闻摄影家协会”将**红叶杨基地作为**市首个外景基地。政府搭建平台,6名大学生村官开创了“思创苑”农家乐,展现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全乡初步形成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文明相交汇的特色乡村旅游。

  一是乡党委、政府根据村级班子建设实际,创新村支书任职“四模式”(即:下派乡干部、回引企业老板、启用乡土人才、重用终身奉献一线的老革命任村支书)。其中金垭村在今年换届选举中,启用了大学生田晶晶进入村支部书记候选人行列中,并公平竞争成功。二是市、区两级政府按照市场需求,结合我乡实际,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了对口我乡农村人才的培训计划,在东山村成立农民工培训学校,一年来共办短期培训班11期,共培训农民工300余人次,初步呈现出了以涉农部门为主、多部门合作;以专业协会自组织为主,乡政府给予支持的培训格局。全乡通过阳光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就业培训、温暖培训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种植、养殖、加工、电焊、建筑等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共组织培训1000余人次。我乡农村劳务流动以对外输出为重点、农村内部转移和回乡创业并举的三大格局,20xx年,全乡转移和输出劳动力10000余人次,占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7%,劳务总收入达7600余万元。劳务输出不仅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而且也起到了培养农民人才的作用。农民在打工挣钱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相当一部分农民由单纯的“打工者”锻炼成为身怀一技之长的人才,然后回乡创业,在当地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回乡人才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现象引发了“人才回引”的新理念,“人才回引工程”作为农村人才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我乡东山村就有36名打工者回乡创业,他们已成为我乡农村人才开发的一个亮点。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1 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20xx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20xx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 7812头,比 20xx年上半年增加 386头(增长 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预计 20xx年底仔猪生产可望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 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 ,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20xx年我市年出栏 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 16781户(其中年出栏 50头以上 1197户、年出栏 100头以上 164户、年出栏 500头以上 35户、年出栏 3000头以上3户), 20xx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 132.1%;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 18.12头,同比增长 136.5%。

  1.3 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栏纯外种母猪达到1315头,良种公猪存栏63头,有人工授精站 12个,全市洋二杂母猪存栏达到 6908头,比去年同期增长 23.16%,出栏洋三杂肉猪 15.75万头 ,比去年同期增长 26.8%,洋三杂面达到 2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个百分点,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4 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2.1 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市肉类加工企业较多,从重庆、云贵等地外购生猪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胁。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特别是20xx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达到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来 我市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2 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xx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 20xx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 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 20xx年规模化程度仅为 26.8%,20xx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 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 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4 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不断提高养殖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 由于我市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户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监管不够,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产基地,与养殖户还是买卖关系,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全市生猪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不强。

  2.5 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有限,科技贡献率不高。一是畜牧兽医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仅有 2/3的人员基本具备从业人员素质,另有 1/3多属退伍安置和退休顶替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基本不了解,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县(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二是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模式有待理顺。 20xx年应抓住基层体制改革的契机,把兽医体制改革完全落到实处,尽快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工作中,要严格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录用一批懂兽医技术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力量,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三是新形势下科技推广的机制和体制有待创新。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主要从事检疫、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科技推广经费,科技推广工作乏力,内动力不强。四是业主科学养猪水平低。从事生猪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防疫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猪技能或水平低下,效益不高。

  2.6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养殖户的利益保护不力。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大县养殖场(户)受到政府扶持,得到一定利益。政府的激励发展势必导致生猪总量的急剧增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引起生猪价格下跌,而**由于畜禽总量偏低,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生猪发展只能靠自身努力,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同样会波及到**市的养殖农户,加上饲料价格高昂,已给养殖场(户)造成了巨大亏损,养殖场(户)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加上屠宰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脱节,屠宰环节低收高卖,牟取暴利,出现严重利益分配不均,政府对养殖场(户)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养殖场(户)丧失了养殖热情。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和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为核心,我市生猪生产要突出解决好疫病防控、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和科技推广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努力推进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 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防控平台,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化解疫病风险。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新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并把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牢固树立成败在防疫,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抓动物防疫就是抓公共卫生的意识,加强领导,准确把握严峻的疫情形势,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强化考核,加强防控。建议市政府要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奖惩兑现。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动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二型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又要重视平常时期的预防;既要着力于做好季节性的集中免疫,更要着力于建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市政府应落实好防控经费,做好疫苗、消毒药、防护服等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贮备、调运和分发,要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落实好防疫人员的劳务费,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四是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平台。畜牧系统应具备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限,又缺乏迅速提高能力的经费和手段;而国内一些大的饲料兽药企业为培育占领市场,组建了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开展营销,并开展以猪病防控为重点的产品售后服务,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养猪效益,以稳定其销售市场。这些企业管理规范、其售后服务好,队伍知识更新快,且公司的生存发展建立在生猪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养猪有钱可赚的基础上,与我们畜牧系统的工作目标具有同向性。如何将两支队伍有效的整合,在基层生产一线搭建一个工作平台,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尝试。我们建议选择 1— 2个有实力的饲料兽药企业在两个乡镇进行探索试点,建立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以养殖大户和生猪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诊疗服务人员及饲料兽药企业营销推广人员为骨干的新型猪业专合组织,整合两个网络的优势资源,形成一种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集饲料兽药营销、养殖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为一体的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模式,搭建科技推广和防疫平台,共同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广工作,推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并改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模式,由新组建的上述机构统一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和阉割、诊疗及从事饲料、兽药经营、技术服务的人员。依托畜牧系统和饲料兽药企业双方的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年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考核确定来年的续聘或解聘,其工作补贴由政府核算拨付给合作组织再由该组织经考核后发放给村防疫员(或片区防疫员)。

  3.2 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着力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通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尽块弥补散养户下降的生猪数量,到 20xx年全市生猪出栏要稳定在 40万头左右,其中规模场出栏 24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达到60%以上。一是科学规划布局。要按照“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搞好规划布局。建议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对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猪场(户)做好规划布局,并作为今后发展布点的依据,从而减少布点的盲目性,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二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并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生猪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积极支持鼓励饲料兽药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企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延伸产业链,推动全市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由现在的 2万元提高到 10万元以上)。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政府要尽快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设立信贷担保专用账户,对发展规模养猪实施专项信贷担保。同时通过猪业专合组织(协会)、龙头企业等,建立以担保、反担保、联保以及风险金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信用风险,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规模养殖户贷款难问题。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要抓住国家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强能繁母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工作,尽快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有效降低生猪养殖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自然和疫病风险。五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布局方案,政府要整合政策资源,配套相关项目切实抓好规模养殖用水、用电、交通、土地利用、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大力开展以对规模养猪场业主为主的养殖技术培训,对年出栏 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联系制度,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养殖和管理能手。

  3.3 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经营。一是政府在产业化经营中要加大作为。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专项工作经费,从项目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猪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并积极指导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审批和管理上,从严审查和考核,实行淘汰制。要指导龙头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带动作用。要求并帮助龙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要体现优质优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畜牧业协会、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和经纪人,并发挥作用,做好生猪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市畜牧局已于 20xx年成立了畜牧猪业协会,该协会旨在做好行业引导、指导作用,建立猪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生猪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结合基层猪业专合组织做好科技培训推广;协调组织好规模养猪场大宗饲料原料的供给;积极探索参与组建信贷担保机构,达到降低养猪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各乡镇也要建立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实体),通过专合组织实施饲料、仔畜配送、畜牧科技推广和信贷担保、反担保,促进生猪生产良性互动发展。积极扶持培育生猪业经纪能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在生猪流通中的作用,推动生猪生产的大发展。

  3.4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提高科技贡献率。一是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建议市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培训经费的投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每年举办 4—5期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