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利盈娱乐-提款不到账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9-05 06:19   

  利盈娱乐-提款不到账! 三牛注册,今天,我们在海门隆重召开中国肉鸡产业转型升级高峰会,共商肉鸡产业发展大计,同时举行京海集团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本次峰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此次峰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肉鸡产业发展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探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

  出席本次峰会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农业部高鸿宾副部长,国家发改委农经司方言副司长,农业部畜牧业司陈伟生巡视员;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鲍俊凯副司长,中共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研究室主任陈建刚,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吴沛良主任,江苏省政府刘立仁参事,江苏省发改委林一峰副主任,江苏省科技厅蒋跃建副厅长,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南通市委常委、副市长秦厚德,中共海门市委书记、海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龙,海门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曹明。此外,还有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型肉种鸡生产企业和长期为肉鸡产业服务的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的代表、江苏省有关部门领导、嘉宾,共计200余人。

  本次峰会上,京海集团分别与陈焕春院士科技团队、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南京埃为易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四家单位,签订京海黄鸡抗性育种、白羽肉鸡育种、TPA蛋白产品研发、禽类产品加工等的战略合作协议。与扬州大学、美国安伟捷育种公司、美国泰森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博大食品有限公司四家单位,签订京海黄鸡育种、种雏供应等战略合作协议。

  当前,我国肉鸡产业已进入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的新阶段,将长期面临资源紧缺、环境保护、质量安全、市场波动、疫病防控等压力,迫切需要企业加快转型,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京海集团院士工作站的揭牌以及京海集团与8个单位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京海集团为肉鸡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模式。我坚信,在农业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以京海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下,我国肉鸡产业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江苏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畜牧业大省。由于江苏独特的地理位置,江苏去年的养殖总产量达660亿斤。江苏也是13个粮食大省之一,在全国排名第4,农业增加值在全国排名第3,畜禽养殖业与水产业在全国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近几年来,江苏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的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农村

  发展。畜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国家农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江苏省也出台了有关政策,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着力注重畜牧业规模、质量、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促进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南通市作为江苏农业主产市之一,现代农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南通海门市是农业生态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发展,努力提高农村经济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京海禽业集团就是海门养殖业的缩影,此外,海门也是海门山羊与与生猪养殖的大市。所以这次会议在此召开很有意义,对江苏畜禽业发展,对南通海门畜牧业的提升、扩大影响有很大帮助。

  这次肉鸡产业转型升级高峰会在海门市召开,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特别是京海集团为高校、科研单位、各企业紧密合作搭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互动平台,必将有力推动江苏肉鸡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步伐,逐渐提升肉鸡产业发展水平,为我省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肉鸡产业转型升级高峰会暨京海集团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江苏海门隆重召开,肉鸡产业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齐聚于此,聚焦行业热点,共商发展大计。

  我国肉鸡产业分为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两大类,白羽肉鸡产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主导品种多数从国外引进,在引进国外品种、技术、设备的同时,注重引进消化吸收,经过30多年的持续发展,无论是生产水平还是产品质量、白羽肉鸡产业已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水平。黄羽肉鸡产业是我国特色肉鸡产业,黄羽肉鸡生产是以我国众多地方鸡品种为基础,市场消费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主体,已经形成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生产体系。我国肉鸡产业与其他畜禽产业相比,产业现代化程度高是最显著的特点,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集种鸡管理、商品鸡生产、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化比重位居畜牧行业之首。2011年,出栏2O00只以上的肉鸡规模化养殖比重已达到86%,比2002年增加了18个百分点,龙头企业产业化集中度高,全国最大的35家白羽肉鸡生产企业年鸡肉产量已超过总产量的60%,30家大型肉鸡企业年出栏量已超过全国总量的50%。

  近几年来,我国肉鸡产业快速发展,不仅保持产量稳定增长,而且鸡肉价格在主要畜种中价格最低。2011年猪牛羊禽肉产量中,只有禽肉产量保持增长,肉鸡产业的加快发展,引领着我国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提升。从国际生产情况看,鸡肉产品是增加最快的肉类产品。近5年来,世界鸡肉产量年增幅4.5%,比猪、牛、羊2.5%、4.3%、4.2%的增幅都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肉鸡市场需求刚性增长前景广阔,加之肉鸡生产效率高,节约土地和饲料资源,产品价格低廉,环境影响压力小,这些都给产业加快发展带来了动力。

  与此同时,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种源基础长期依赖国外,目前无一个品种不是100%从国外引进。动物疫病隐患长期存在,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黄羽肉鸡产业标准化水平不高,产品供给不稳定。总体看,加快我国肉鸡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唯一的前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科技为主题,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学化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肉鸡产业的发展一是必须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抓手,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鸡肉市场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增加自主育种能力,培育国内肉种鸡品牌;三是必须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开展种鸡疫病的监测净化,以祖代以上种鸡场为重点,提高肉鸡产业健康水平;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创新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提高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的转型升级。

  中国肉鸡产业转型升级高峰会暨京海集团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江苏召开,意义重大。相信通过汇集各方智慧,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共同谋划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必将为加快白羽肉鸡的转型升级搭建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与会代表以此为契机,加强沟通,增进交流,为提高我国肉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献言献策,同时也希望工作站能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优势,进一步开拓创新,多出科研成果,为我国肉鸡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就是养殖业的区域布局。从90年代到现在,中国的养鸡业发展迅速,与整个畜牧业的发展有着同样的趋势,但是作为养禽业,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整个区域布局中,北方的养殖比重在上升,南方的比重在下降,北方上升了10个点,南方下降了10个点。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为南方的主产区,但是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东南地区在肉鸡产业中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从过去的40%下降到现在的23%,下降幅度非常大,晋冀地区从14%上升到25%。养殖业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南方地区在畜禽养殖方面逐渐下降,北方则是逐渐上升。

  从2006年开始,各地生猪畜禽养殖基本维持在合理的水平,6年来,养殖业的格局基本稳定。稳定的格局给育种企业发展带来很好的环境,对瞄准市场定位,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第二,就是规模养殖程度。目前来讲,中国的规模化养殖程度比较低,在生猪方面尽管做了很多工作,100亿的资金推进规模化养殖,但是生猪比较复杂,进程比较缓慢,而禽类的规模化之路推进的比较快。数据显示,2002年至今,养鸡户已近减少一半,原来农业部的统计是5000万户,现在大约2600万户,出栏1000~5000只的成为了主体,目前约15万,所占户数的百分比是0.5%,但是这0.5%提供的肉鸡量却占出栏量的:30%,。今后,国家将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养殖,但是因受资金、土地等影响,发展百万只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受到了一定制约。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超过百万只规模的大型养鸡场现在全国已有200多家,出栏约8亿只,企业数量小,但是生产量巨大。

  第三,就是污染的问题。我认为畜禽业的污染在农业污染方面确实是很大一块。畜禽粪便30亿吨,数据显示,消化了三分之二,不过目前这个数据还存在争议。总体而言,养禽类产生的污染相对比较小,而且转化有机肥是最有利的。

  未来我们还要加大对大型养殖场的改造。2003年至今,中央投入沼气资金近:300亿元,期间建了3700个大型沼气工程,已经产气142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5000万吨。但是,这里由于政府的一些问题,导致畜禽养殖场沼气不能上网,另外沼气发电还有一定限制。为此,要研究沼气工程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农业的新形势,根据新农村发展情况研究沼气,主要是加强大型养殖场的废污处理。

  今后,国家将在选配品种,规模化养殖方面多给予支持。今年中央1号文件就提出院校、院企、校企结合,今天工作站的揭牌就是院企结合的一个典型。下一步国家要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培育本地品种,同时也会加强生物育种的选育,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竞争力。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从京海引进品种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看到京海企业一路成长,路程艰辛,实属不易。特别是禽流感时期,在那种艰苦的情况下,京海集团抵抗住了市场的风险,一步步发展到现在,为我围肉鸡产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在参观了京海白羽肉鸡与黄羽肉.鸡的试验基地后,感觉京海这两年发展很快,实力不断增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像。总结一下京海第一个特点就是黄鸡和白鸡并存。中国肉鸡区别于国际肉鸡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除了有快大系外,还有极具民族特色的三黄鸡,也叫优质鸡,而且份额占有比较大。国际上,如法国也有标签鸡之类的优质鸡,但是,那些鸡占有的比重不会像我国这么大,约占50%,这就是我们国家肉鸡的一个特色。京海集团充分体现了中国肉鸡的特色,既有黄羽肉鸡,也有白羽肉鸡,并且这两块发展的都很好。白鸡以北方为主,黄鸡以南方为主,以长江为界,京海正好在交接点上,向京海这样有黄鸡,又有白鸡,而目发展得这么好的可能并不多。

  通过这一两天的活动,感觉京海在科技创新上比较重视,开这个会、院士工作站揭牌、签订科技协作等都是很好的体现。另外,京海通过产学研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特别是培育成功了新品种,京海黄鸡就是一个代表性的成果。总体感觉京海这两年发展很快,规模、实力在不断壮大,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影响。

  今天召开肉鸡产业转型升级会议恰逢其时,因为我国肉鸡产业正处于一种转型升级的阶段。今年农业部和中国工程院联合搞了一个中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在这个研究中把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畜牧业发展简要分成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改革开放到1984年,改革开放5~6年的时间内畜牧业快速发展,这个时间段内,主要成就是极大缓解了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1985~1996年是第二个阶段,跨越国家两个5年计划的12年内,畜牧业持续高速发展,1996年畜产品供应基本满足了现阶段的需求;1 997年-2006年是第三个阶段,畜牧业结构调整,在基本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畜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调整,猪肉的比重在下降,禽肉的比重在上升;报告中最重要的阶段是2007年至今,这个阶段中,我国畜牧业处于转型提升期。

  转型升级具体有哪些内容、会遇到哪些问题?我认为,首先面临的形势与过去20~30年有很大差异,如饲料资源,豆粕持续进口,玉米不断涨价,整个饲料资源都非常紧张。再如劳动力资源,目前遇到的问题也很突出,曾几何时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还相当丰富、便宜,但现在用工问题正逐渐突出,花大价钱却雇不到人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饲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短缺外,还有诸多问题。所以,对畜牧业而言,自动化、机械化将是必然的选择。

  目前,很多有实力的企业正向这方面转型,自动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一方面是科技发展的现实结果,一方面是劳动力紧张带来的客观需求。就肉鸡的转型升级而言,我认为应该包括5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肉鸡业相对整个畜牧业而言,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较高,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报告显示,我国年出栏2000只以上规模的占总数的86%,但年出栏2000只是一个规模很低的标准,所以在标准化、规模化方面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标准化、规模化不仅仅是这个行业的,部分企业也应该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道路,美国泰森是美国第一大肉鸡生产企业,它的肉鸡生产量约占美国肉鸡生产总量的25%左右,中国的企业这两年实力虽然在增加,如温氏、六和等,但是与是美国那些企业相比,实力还相差甚远。

  国际上一些大型企业无一例外,都有很强的科研实力。我国白羽肉鸡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品种进口问题,100%由国外进口,而且进口规模在逐年加大,无论从品种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市场占有角度,业内都应该有一种共识,就是白羽肉鸡育种工作应该去做,这是一个基本的观点和态度。从可行性而言,这个问题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只是难度较大,因为现在的起点很高,全球的白羽肉鸡引种都集中在两三家。这些年我和一些企业老总不断交流,在与各位老总的交流中,了解到行业对育种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相信将来总有一天白羽肉鸡育种将有所突破。

  白羽肉鸡的育种思路应该有两点,一是直接针对国际上最先进的品种,蛋鸡的育种是很类似的例子,其经验有很大的可借鉴性,北京峪口就是一个典范,这些年来在行业中所做的工作很有影响力,同时也给白羽肉鸡育种提供了一个具有相当参考价值的思路。另外一个思路是,不一定完全按照当今世界主导品种来确定我国白羽肉鸡目标,因为我国的市场足够大,可以不考虑向国外出口,而直接满足国内市场,培育符合中国市场的特色品种即可。考虑中国市场的特点,育种方向不需要更加宽胸的肉鸡,生长速度不一定需要最快,但抗病力一定要强等。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内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国外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鸡肉产品质量安全将是肉鸡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的好与坏是整个行业能否发展的关键。现在社会上对于鸡肉的误解,如激素添加,完全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但是对消费者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同时,肉鸡产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残留,也会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愈发严重,但是养鸡产生的污染是相对比较小的,与猪牛羊相比,无论是产生的废污还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都要少得多,但无论怎样,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展沼气、直接焚烧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被使用,然而无论哪个方法,落实下来都是经济上的问题,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补贴,没有一个废弃物处理方法的利用能够从中盈利,发电、沼气、肥料都是如此。今后肉鸡业的转型升级从环境这个角度考虑也得有相应的补贴,否则废弃物的处理将无法操作运营下去。

  肉鸡初加工程度已经足够高了,与发达国家相比,不仅仅是鸡肉,整个肉类深加工程度还远远不够,以后需要进一步提升鸡肉深加工水平,这也是肉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今天上午京海集团和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签定了一个意向性的合作协议,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过去合作的基础上,体系愿意和京海共同把我国的肉鸡事业向前推进。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于2009年,是由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策划实施的创新工程,全国有50个体系,覆盖整个农产品,包括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其中畜牧方面有11个,肉鸡是其中一个,现在肉鸡体系有24位岗位科学家,有20个试验站,这24位岗位专家分成5个研究室,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疫病控制、标准化生产、加工综合,是覆盖全产业链的全国最高水平的专家机构。岗位科学家集中了我国肉鸡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来自于不同的大学和科研机构。20个试验站主要设在东南沿海、东部、中部等肉鸡主产区。江苏在肉鸡生产方面排在全国前列,有3个岗位专家,主持人王金玉老师就是岗位专家之一,国家每年资助肉鸡体系2700多万元。

  国家建立体系的宗旨是为产业服务,为企业服务,解决产业和行业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本着这个宗旨,行业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十二五”期间,体系将要开展3项重要的工作:一是标准化规模养殖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二是国家级的肉鸡遗传改良计划,近几年以来,国家陆续进行了不同畜种的遗传改良计划,猪和奶牛已经启动了,蛋鸡准备今年启动,肉鸡可能明年启动,从国家层次上提高畜禽的遗传水平;三是针对行业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疾病的控制。肉鸡体系与京海集团并不陌生,前期存在很多合作,特别是京海集团的首席专家。

  肉鸡产业是一个非常高效的产业,一方面是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肉鸡5周体重就能达到2千克,国内饲料转化率最高的已经达到1.8比1,比猪的饲料转化率高50%以上;另一方面,肉鸡的生产周期比较短,5~6周龄即可上市;第三,肉鸡的饲养适合集约化生产,饲养密度大,经济效益好。从这些角度考虑,肉鸡产业就是一个低碳的产业。

  从我国肉鸡的发展历程来讲,起初都是家家户户养殖的,后来发展到公司+农户,现在集约化、现代化饲养已经普遍开始。产量从起初的每年几万吨,到后来的几百万吨,再到现在的1500万吨。我国肉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从中国人口规模、土地面积考虑,肉鸡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今后十年,如果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发展到2000~3000万吨的水平是很有可能的。

  养鸡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没有良好的环境是养不好鸡的,外部环境中的水、空气、人流、物流都要控制。如果把鸡舍建在一个人口密度比较高、交通状况比较繁华的地方,对疫病防控难度就会很大,而现在选择适合养鸡的良好环境很困难。虽然目前养鸡在畜牧业中对环境污染最小,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养鸡业的发展,会对养殖场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废水、废污要处理好,现在对养禽业粪污的处理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尽量能制成有机肥利用起来。养鸡对环境会造成影响,环境又制约养鸡业的发展。如何克服这些因素,是养鸡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2004年发生禽流感,对家禽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大家可能对此记忆犹新。那时候我还在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对外出口,对内种鸡、肉鸡的销售都受到很大影响,人们不敢吃鸡肉、鸡蛋,给行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要搞肉鸡养殖,就一定要搞好疫病的防控,包括对病死鸡的处理,不要看到不行了,就拿去卖,因为有的鸡是烈性传染病造成的死亡,屠宰时如果废污废水到处排放,将会造成疫病向外传播的可能。

  疫情疫病对出口的影响也很大,原本有机会向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区出口生鸡肉,但由于疫情疫病的影响,现在生鸡肉无法出口,只能出口熟食,而且美欧还不要。肉鸡出口每年仅40万吨,这种情况维持了很多年,拓展出口市场难度非常大。

  食品安全的问题,不用我多赘述,大家可能深有感触。1993午克球粉事件,药残问题整整影响我国出口3个月,损失约5000万美元。国内食品安全也不容乐观,饲料的问题、用药的问题、加工环境过程中的问题、运输销售中的安全问题,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令最终的产品出现问题,最终产品出现问题就可能毁掉一个企业、甚至毁掉一个产业。

  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可怕,同样媒体也很可怕,有些媒体可能并不清楚一个事件的真实情况。如最近发生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实际上残留问题在全世界任何食品当中肯定有的,搞现代农业必须要用农药和兽药,只是有一定量的限度,不应该说残留的同时省略指标。所以希望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的时候,一定要说到位,如安全指标是多少,残留的量又是多少,残留的量有没有超过指标。作为生产企业而言,也要把食品安全当成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把残留控制在标准以内。

  饲料中可能存在添加剂的问题,实际上三聚氰胺就是饲料添加剂造成的。微生物涉及到饲养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同样涉及到食品安全。农、兽药残留可能有时候就是饲料中的农药残留造成的,有的饲料企业为了让饲料微生物少,就会在饲料里偷偷加用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还有就是饲料发生霉变的情况,如果饲料中有黄曲霉毒素,也会影响小鸡的生长。

  国际市场如何开拓?与美国的禽肉贸易往来已经8年了,他们就是不把我们的禽肉出口放开,从疫情的角度是说不通的,熟制了以后,各种病菌都消灭了,还是需要各种手续,实际就是壁垒,所以40万吨熟制品禽肉的出口量维持了好多年。我希望国内肉鸡企业能够团结起来,一起去开拓国际市场,如果国际市场再打开一些,我们的禽肉还会有所增长。

  国内市场的增长空间也很大,国内禽肉的消费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消费量仍有很大的差距,美国鸡肉.均年消费量达到40千克,中国鸡肉人均年消费量才10千克,所以需要通过提供丰富、优质的鸡肉产品来增大国内的消费市场,使人们都乐于食用鸡肉。

  原本鸡肉的消费是毛鸡,买回家自己宰,很麻烦,后来发展到分割鸡,现在就是深加工产品,鸭脖、鸭翅、鸭蹼之类的,很方便,即开即食。今后需要创新更多方便快捷的休闲食品,使得禽肉深加工产品更加丰富,便于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中国现在的年人均消费禽肉是10干克,如果年人均消费能达到20千克,鸡肉消费量就会上升1500万吨,达到3000吨,提升的空间会很大。

  另外还需要提高肉鸡产业科技水平,包括育种、加工、饲养过程、料肉比,产品加工,只有提升肉鸡产业科技水平,才能提高肉鸡产业竞争力水平,中国肉鸡市场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希望肉鸡企业能够克服众多不利因素,发挥各自长处,使肉鸡产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2011年我国祖代鸡的进口量达110多万套,那么据此测算,父母代雏鸡的每日产能可达6684.06万套,据此推算商品代产能量达93.38亿只。根据产能情况预测,2012年的种源供应能够得到保障。随着2011年进口祖代鸡的陆续开产,及市场上父母代雏鸡供应量较大,父母代市场的竞争随之加强。从2012年1~5月份全国祖代鸡存栏量情况可知,存栏量已超过114万套,创历史新高。2012年1-5月份父母代雏鸡的销售量并不是很高,3月份有个小高峰之后到目前为止逐渐走低。2012年1~5月份父母代雏鸡的销售价格情况显示,虽然祖代存栏量高,但父母代的销售价格依然高企,经过我们调查后推断,祖代的产能可能并没有完全发挥。2012年1~5月份父母代种鸡的存栏量情况显示,父母代种鸡的存栏量较高,而2012年1~5月份商品代雏鸡的销售量并不高。从12年1~5月份商品代雏鸡的销售价格走势看出,1~3月份雏鸡的价格一直走高,到4月份开始下降;而1~5月份商品代毛鸡的销售价格也是从3月份后一直下降。根据我们的分析,每年5~6月份,春季补栏结束到秋季补栏开始之前,商品代鸡苗和毛鸡的销售价格都有一个回落的过程。经过我们对市场的监测与各方数据的搜集,我们发现2012年商品代鸡苗和毛鸡的价格下降幅度大于2011年同期,但整体形势较2009年和2010年还是有所好转的。

  从南到北,不同养殖地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在江苏,2012年1~4月份肉鸡养殖情况较好,加之南方的疫情没有北方严重,因此企业盈利情况较好。虽然现在正经历养殖低谷,但大企业还是可以接受,中型企业也在观望,小型企业的情况较差。现在的肉鸡行业低价可能也会导致全国肉鸡行业又一波的整合。在山东,虽然2012年毛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2叭1年,但仍处于正常范围,虽然5月份面临了大规模的亏损,但1~4月份的获利仍然较为可观。估计企业还会有一定的盈利,但盈利情况不会好于2011年。吉林、辽宁及河北地区由于疫情严重,养殖大户遭遇了大面积亏损,补栏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对肉鸡养殖的信心也受到影响。其中,商品代场的亏损较为严重,父母代场尚能保本,祖代场受影响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进入农忙时期,对养殖没有抓紧;二是毛鸡行情不好;三是市场销售启动较难。依据以往的经验,肉鸡销售价格在8月份会有所回升,但要想能有盈利,还需要注重疫病的防控,只有疫病防控做到位了,没有疫病影响,企业盈利还是有保障的。

  面对“十二五”的发展需求,我们养殖业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扩大,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将加快升级,城镇化进程也将不断加快,这为肉鸡业消费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由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食品安全形势也更加严峻,我们的肉鸡业仍面临重大挑战。

  肉鸡产业的发展空间较为广阔,目前人均消费肉鸡为10千克,如果人均消费能提高5干克,那么中国13亿人口将为肉鸡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到“十一五”末,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鸡肉消费需求处于稳步增长阶段,特别是农村的肉类消费市场还有较大的生长空间。“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行扩大内需方针,为肉鸡市场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条件。另外,随着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工程的实施,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保障,优质禽肉的稳定供给也得以实现。

  政府在宏观政策方面也给予了畜牧业大力支持,一是到2015年,全国的规模化养殖比重将提高5~15个百分点,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的比重将达到36%。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龙头企业提供服务。三是增加标准化养殖的扶持政策。四是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助推行业整体提升,来保障畜产品安全。到2015年,国家计划实现禽肉生产2125万吨,目前产量为1867万吨,相差258万吨。

  未来,白羽肉鸡的消费市场将被进一步挖掘,因为消费者普遍对白羽肉鸡存在误解,认为其生长快的原因在于含有激素,对人体有害。第二,我国肉类消费结构分布显示,我国肉类消费仍以猪肉为主,占市场份额的62%,鸡肉占不到20%,因此发展空间还是很大。以2011年我国的鸡肉生产量和出口量计算,我国的肉鸡消费远低于美国等国家。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鸡肉具有非常大的消费潜力。第三,随着一体化、规模化养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肉鸡养殖和加工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也在加快扩张力度,将来小养殖户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缩小。第四,自动化水平将不断提升。目前,有技术的_线养殖工人较为缺乏,而未来劳动力缺乏将成为养殖行业的最大挑战,这样就迫使我们养殖企业要提升自动化水平。第五,贸易的不均衡性仍然持续。2011年,我国进出口为顺差,但进出口的鸡产品不同,进口以整只鸡、鸡块和鸡杂碎为主,出口以熟制品鸡肉为主。

  十二五时期是畜牧业建设的关键时期,更是畜禽养殖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我国畜牧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具体而言:第一,产品贡献。在粮食每年增产1%~2%的情况下,为满足人们食物需求,畜牧业做了很大贡献;第二,营养贡献。过去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最高时占80%~90%,现在约占60%,鸡肉对猪肉的替代做出了很大贡献;3.制度贡献。畜牧业率先搞产业化,率先在全国产品价格放开,对整个农业的发展、农业制度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畜牧业也对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

  13亿人口的畜产品问题也是世界级的问题,解决13亿人口肉蛋奶问题,就是对全世界做出巨大贡献。在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①市场的需求仍然是刚性增加。城市居民要升级换代,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肉类消费今后将会常态化消费,农民工进城也要吃肉,所以总体而言,需求是刚性增加。②资源约束加强。过去是饲料制约,劳动力制约更加紧迫,同样还有品种制约、资金制约,国外农产品外资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也日益增强、饲料长期短缺都是我国畜牧业将来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③畜牧业本身而言,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方式单一、动物防疫松懈,畜产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④农业转型加剧,使得各个养殖场对市场的预期紊乱,导致生产混乱,带来市场价格波动,当然价格波动也有生产者频繁进出的问题。所以,这两年生猪价格波动,蔬菜价额波动,油料价格波动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波动都与转型和生产者频繁进出有关,这种情况下,对市场的预期极不稳定。肉鸡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什么?还得从整个国际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来把握。

  第一,从我国畜禽出栏存栏的情况看,畜禽出栏不断增加,家禽生猪发展最快,2009年世界牛、羊、生猪、家禽的存栏量跟1960年比,同比分别增加131%、52%、44%、376%,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家禽的存栏增加了3倍多,猪约1倍,牛羊增加了约50%左右。从出栏数看,2009年和1960年比,猪增长2倍多。家禽增长接近7倍,牛羊增加了.50%19J、上,从这些数据看出,家禽这些年的发展速度比生猪快,中国生猪约占世界的一半。

  第二,从畜产品产量来看,从1960年至今,肉类年递增率为2.9%,接近3%,蛋类接近3.6%,奶类约0.4%。肉类产量中,禽类增长最快,猪肉其次,牛羊肉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从1961~2009年世界主要肉类产量的变化来看,产量最高的是生猪,其次是禽肉,第三是牛肉,羊肉是最后。从这个趋势中可以看出,2000年是分水岭,2000年以前禽肉的增长是直线年以后,增速有所减缓,这也是一个特点。

  第三,从出栏率来看。1961年生猪的出栏率只有92.7%。2009年达142.6%,出栏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肉牛2009年比196C}年仅仅高了3个百分点,基本停滞不变;山羊和绵羊提高了4~5个百分点;肉鸡增速最快,出栏率提高了116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的畜禽出栏率一般高于发展中国家,但肉羊较低,2009年,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肉鸡的出栏率分别为420.5、503.2、386.8、535.7、258.5,除日本外,都在300以上;而中国、俄罗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肉鸡出栏率分别为173.5、130.4、397.4、307.0、418.6、129.5,而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和印度都比较低。

  第四,从个体生产水平来看。胴体重而言,生猪是从1961年的65.8千克增加到2009年的80千克,增加了14.2千克;肉鸡从1961年1.15千克增加到2009年的1.54千克,从个体增长速度来看,肉鸡也是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在奶牛、蛋鸡、肉牛生产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差别比较明显,发达国家个体生产水平比较高。

  第五,世界畜产品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蛋类、肉类提高较多,奶类相对缓慢。1961年来,世界人均占有猪肉8千克,2007年翻了1倍,达15.7千克;牛羊肉1961年时是1.9千克,2007年时也达到1.9千克,牛羊肉占有量没有变化;1961年世界禽肉人均消费只有2.9千克,2007年已经达到12.6千克,增加了3倍;1961年蛋类世界人均占有4.6千克,2007年是8.6千克。从增长量看,人均禽肉消费的增长是最快的,从不同国家比较来看,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肉类和奶类,蛋类的人均占有量比较特殊,发达国家蛋类占有量低于发展中国家,侧面反映发达国家吃肉、吃 奶比较多,发展中国家吃鸡蛋比较多。

  2008年到2010年美国肉鸡生产量是第一,中国第二,巴西第三。但是美国的份额逐年在下降,中国的份额不断在上升,巴西的份额有波动,除此之外,印度、俄罗斯、阿根廷、泰国、伊朗份额成上升趋势,墨西哥份额在下降。美国2008年的禽肉生产占全球23%,10年时间已下降到22%,中国2008年是16.54%,10年时间上升为16.87%。

  从消费情况来看,美国仍然是第一,2010年消费量占全球18.31%;中国第二占17%,欧盟第三。人均消费量而言,美国、巴西约为40千克左右,与中国猪肉消费量相当,中国的人均消费量约10千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2008一2009年,俄罗斯是世界第一鸡肉进口大国,2010年下降到第五位,欧盟、日本进口有所波动,占世界进口量9%。2010年,中国进口32万吨。出口方而,巴西一直是第一出口大国,2010年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的.38%;美国第二,出口份额33%,欧盟27国出口量第三,泰国第四,中国排名第五。

  从过去50年肉鸡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肉鸡在整个畜牧业中的比重、地位、效率、消费呈现快速增长,同期奶类、牛羊肉基本变化不大。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过去的50年里,肉鸡不断替代这牛羊肉而获得快速增长,这是整个畜牧业发展的趋势。

  世界畜牧业发展模式分为4个类型:大规模T厂化畜禽养殖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经营畜禽养殖业,现代草原畜牧业。第一类型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第二类型以德国、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第三类型以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第四类型以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为代表。

  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是以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为主要特征的养殖类型。资本和技术投入密集,产出效率高,美国、加拿大土地丰富、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但劳动力资源紧缺,所以以大规模工厂化畜禽养殖为主。从总体来看,美国每个奶牛场的养殖规模都是在1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年出栏2000头以上,肉鸡养殖场的饲养量在1 000万只以上。

  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主要以“公司+农户”的合同模式,通过核心企业带动,与大批农场建立稳定的供销合同关系,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目前美国肉鸡99%以上都是合同生产一体化企业。在美国,企业和农户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农户负责两件事,一是建标准化鸡舍,每栋2W只,投资约10万美元,使用年限大30年;第二,饲养鸡的时候,负责监管。企业需要做的也是两件事,第一是建屠宰场;第二为农户免费提供疫苗、饲料等,企业与农户之间有收购合同,假设每只鸡平均价2元,有的农户节约了成本,企业可能用2.2元收购,有的农户浪费了饲料,增加了成本,企业可能用1.8元收购。在美国,这叫合作养鸡,中国称成为合同养鸡或一体化养鸡。

  典型代表是荷兰、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规模相对稳定,劳动资源紧缺,地理气候比较适合养殖业发展,倡导适度规模农牧结合的养殖业模式,规定畜禽粪便输入土地和草地;对于过剩粪肥,制定粪肥运输补贴计划,生产加工成颗粒肥。在欧盟搞养殖必须与土地的规模相配套,而且土地必须归个人所有才能养殖。起初,德国、法国养猪比较多,由于环保严格了以后,荷兰养猪比较多,后来荷兰环保又严格了,又把猪赶到中欧的波兰、罗马尼亚这些国家,出现了环保赶着生猪跑的局面。荷兰奶业水平比较高,从养殖规模来看,规模是50~100头为主,生猪以700头为主,蛋鸡为3 000只。

  产业化模式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企业”,欧盟奶业生产90%以上的奶农都是各类奶业合作社的成员,以生猪屠宰为例,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再开设屠宰场,屠宰场来销售生猪,屠宰场销售生猪以后,利润要适当向社员返还,返还的额度根据交猪的数量决定。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企业的利润和农民的利润融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并且利润不存在农民多企业少,企业少农民多的问题。当然发展历程比较缓慢,欧洲专业合作社的形成历经300多年的历程,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链条,这套模式的利益协调机制是最为完善的。德国畜产品的结构1961年是肉类占14%,蛋类占2%,奶类占84%;而到2007年,肉类上升了6个百分点,达到20%,蛋类基本没变化,奶类由84%降为78%,从肉类结构来看,生猪1961年是64%2007年是68%,牛肉从31%下降为16%,禽肉由4%增加到1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禽肉是增长最快的。但是德国也有特殊情况,猪肉由64%增加到68%,还是上升了4个百分点,这对中国猪肉生产有所启示,中国的猪肉消费从90%下降到60%,将来有没有下降的可能性?除德国以外的国家,猪肉消费都有所下降,德国猪肉消费量却从64%上升到68%,中国现在的猪肉消费量差不多与德国的64%的量接近,将德国作为我国猪肉消费的榜样,今后我国猪肉消费量是上升还是下降将处于一个分水岭。现在中国猪肉、牛肉、羊肉的价格是不断上涨,现在一斤牛肉羊大概能达到四五十元,而鸡肉的价格是最便宜的。

  主要是指日本和韩国,他们是土地资源稀缺,以资金和技术集约为主要特征,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人多地少,经济和科技水平较高,养殖资源相对贫乏,以家庭农场饲养为主,发展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模式。从日本来看,经营规模也在逐渐扩大,1960年时,奶农户有41万户,2007年降到2.5万户,户数减小,但是规模扩大。

  他们的产业化模式又独具一格,是“农户+农协+企业”的模式,农协就是农业合作社。不过日本的合作社是区域性的、综合性的合作社,主要是给农民提供生产资料、收购农民的产品,企业负责市场销售。同时日本农协也会做其他事情,如从事技术服务、从事金融服务,我国的合作社原本分为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三社体制,在日本基本是三社合一。他们农协既从事供销合作,也从事金融服务,如贷款、保险。从我国发展的途径来看,也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是专业合作社的运用如何?是发展专业合作社好,还是发展综合合作社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而且现在我国专业合作社服务途径比较单一,服务内容也比较少,基本倾向于产品销售,技术服务,金融领域能不能进入?加工领域能不能进入?其他领域能不能进入?

  日本的鸡肉消费有两大特点,一是麦当劳等快餐类,还有一类就是日本的男人下班后不回家,而是去喝酒,喝酒的时候吃烤鸡肉串,这点对日本的鸡肉消费促进很大。我国向日本出口最主要的鸡肉产品就是鸡肉串,做成半成品出口,然后日本再自己加工。所以想要促进我国肉鸡产业的发展,除去麦当劳、肯德基消费以外,还需要创新鸡肉烹调方式,只有新的消费方式,人们才会增进消费。为何这几年牛羊肉风靡大江南北?涮羊肉、涮牛肉对牛羊肉的消费作用不可低估,运用过去牛羊肉传统的做法,消费量不会像现在这么大。所以,现在的企业家一方面要在生产上下功夫,同时也要在促进消费上下功夫,这样才会对我国肉鸡产业的发展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是以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为基础的围栏放牧模式,是资源、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畜牧业模式。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国家,草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适宜牛羊等草原畜牧业发展。产业发展模式是“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企业+专业协会”。

  国外在畜禽养殖业上面的做法,第一,大力推进规模化工厂化饲养;第二不断优化畜产品结构;第三,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第四,对生产者实行补贴制度;第五,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第六,关注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

  大力推进规模化工厂饲养方面,2007年美国超过1000头规模奶牛场在全美占36%,2008年20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场占11.8%,出栏量占全国85%。从肉鸡来看,美国最大的三家肉鸡公司能生产美国肉鸡的42%,产品的集中度、规模度非常高。

  不断优化畜禽产品结构方面,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奶类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占绝对优势。蛋类的比重在各个国家中约占1%-3%,发展中国家稍微高一点。肉类结构里面,发达国家都在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有所区别,日本上升了10%,德国上升了20%,澳大利亚上升了30%。在肉类中,牛羊肉比重在下降,禽肉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增速较快。

  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各个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美国以乳制品为例,建立了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在内的全程控制体系,荷兰和德国通过科学地对养殖、饲料、屠宰,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控制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来看,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各个环节安全的总和,只有各个环节的安全,才有整个畜产品质量的安全。

  对生产者实行补贴制度方面。美国和欧盟相对较多,欧盟国家对奶牛肉牛上基本全部补贴,丹麦小母牛的补贴大概是200欧元,对肉牛的补贴大概150-300欧元,肉牛屠宰补贴50~80欧元,其他动物屠宰补贴39欧元,只要申报就予以补贴。澳大利亚补贴是相对比较少的,他们是直接采取价格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畜禽产品直接价格补贴一般为2%~6%,间接价格补贴一般是4%~30%。同时这些国家也通过向消费者征税来补贴畜牧业,如2007年实行GsT消费税,建立产业基金来补贴出口商,西方国家畜牧业协会也会从产品税里面支配补贴。

  在重视畜禽养殖科技方面。大的育种公司都在实施动物遗传改良,另外,就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我去美国科宝公司时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把曾祖代鸡拿到中国去养吧,他们表示不愿意,我估计他们是有其它的担心。

  关注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方面,各个国家对污水排放的规定不一。如将工厂化养殖和工业排放视为点源污染,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污染排放系统许可要求,欧盟采取农牧结合的方式来解决畜牧业污染,明确规定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必须有相应的土地配套。在动物福利方面,国际组织也予以高度关注,在是否笼养鸡方面,欧盟内部意见不一,并且规定越来越苛刻。

  从供需情况来看,2011年肉鸡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约100亿只,产量是1 320万吨,占总肉类的比重约17%,比2010年增长5%,预计2012年增长速度会放缓到4%左右,产量预计1.380多万吨。从消费量来看,也是呈现增长态势,总的消费量大概1 300万吨,也比2010年有所增长,人均年消费大约1O千克。从进出口来看,2011年出口量达到了41万吨,同比增长80%,预计2012年的肉鸡出口会维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初步预计是8.5%,能够达到45万吨左右。2010年,中国第一次成为鸡肉净出口国家,2011年鸡肉进口量进一步下降,为30万吨,与2010年相比下降7.9%。2010年进口量和出口量出现了一个交叉,这个交叉大家也不用高兴,这不是反应我国鸡肉竞争力的真实水平,是对美国产品实行双反的结果。如果双反没有成功,鸡肉的进出口贸易会怎样还不好说,因为据我亲眼所见,美国白羽肉鸡的养殖效率很高,机械化水平、自动化水平、智能化水平非常了得。

  从有利的条件来看,中国的肉鸡生产仍有较大的空间。据美国FAPRI公司预测,到2018年,全球肉鸡产量将接近8000万吨,今后每年的增长速度仍然是2%,中国可能会比全球更高一些,达到2.5%。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的认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最近几年我国对畜牧业的补贴力度,支持力度有了很大提高,规模化养殖的补贴力度达到20几个亿,除此之外,还有对禽流感、口蹄疫疫苗的补贴也有很多。当然,会有人反应畜牧业里面的补贴一是补贴给了草原,另一个是补贴给了生猪,肉鸡补贴相对较少,事实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要支持肉鸡产业。肉鸡企业想要获得国家更多补贴需要好好思考,到底需要什么支持,而这些支持是否符合公共财政补贴的理念,只有符合,肉鸡产业才能得到更大的支持。

  肉鸡产业发展方式面临新的契机。一是整个国家畜牧业处于转型时期。对于肉鸡而言,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从整个国家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来看,这几年价格波动是一方面,牛羊肉价格逐步高启,这对肉鸡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契机。过去我国的牛肉都是老残牛肉,然后就是耕牛,农民养牛主要是为了耕地,现在有机械耕地了,不需要耕牛了,所以肉牛的发展动力已经丧失一半。从羊的角度,过去也是靠牺牲环境、劳动力换来的,半农半牧区,过去农民是赶着一群羊到山上去,沙尘暴来了,又禁羊限羊,过去养羊也是小群体,孩子放学了,利用路边的草放几只羊,现在农民工进城了,老人孩子也没有那些闲情逸致,小规模养羊全部消失了。牛羊肉价格的快速上涨对鸡肉是一个机会,事实会证明鸡肉价格便宜,品质优良,会很大程度上替代牛羊肉。

  全国肉类产业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面对有利因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第一,动物疫病威胁依然存在,在2003~~2004年禽流感爆发的时候,好多企业被打垮。第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不仅仅是鸡肉产品波动频繁,包括饲料产品波动也很大,如玉米,一个月内价格会相差很大;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领跑生产成本价格上涨,从全球肉鸡养殖成本来看,我国养殖成本仅次于欧洲,位居世界第二,高出阿根廷85%,高出美国20%。第三,药残超标现象严重,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对肉鸡业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第四,养殖污染治理不到位,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虽然肉鸡对环境的污染不大,但是仍然存在,也需引起肉鸡生产者的高度重视第五,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仍然较低,美国最大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鸡超过20亿只,而我国最大的大概只有1亿只,美国前10位肉鸡生产企业生产了全国72.3%的肉鸡,而我国前10位差不多12%,差距非常明显。

  从发展前景来看,国际上肉鸡产业快速增长是替代牛羊肉,我国肉鸡生产就是替代猪肉,猪肉比重由过去的90%下降到60%,这30%基本上是由鸡肉补上来的。从未来趋势来看,替代仍然会有一定潜力,但是替代牛羊肉潜力更大,因为鸡肉生产具有更强的优势,料肉比是最低的,价格最便宜,所以可把鸡肉做为最经济的动物蛋白来源,并且肉鸡也是最适宜规模化工厂化养殖的品种。第二,肉鸡产品的品质也是优良的,低热量低脂肪,且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对人们不利的低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第三,价格优势明显,消费仍有较高的空间,牛羊肉市场价格已经达到每斤40~50元,今后牛羊肉将会逐渐变成肉类中的奢侈品,普通人将以鸡肉消费为主。第四,肉鸡产业带动作用巨大,据初步估计,饲养10 000只鸡,产生GDP是6.95万元,创造产值是63万元,可带动25人就业,促进农民增收3.2万元。假设2011年全国饲养100亿只鸡计算,肉鸡产业全年所创造的GDP可达到695亿,产值6 300亿元,带动就业2 500万人,可为农民增收320亿元,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巨大。

  第一,中国肉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道路。规模化道路发展中最主要是以标准化鸡舍为核心,应该是人管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的一套理念,提高标准化水平和鸡肉产品的整体水平。在美国养鸡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标准化水平高,每栋鸡舍都是以2万只为单位,所有鸡舍的参数设备都是一样的,建立新鸡舍时只需复制就行。我国有2万只的鸡舍、1万只500O只的鸡舍,也有5000只的鸡舍,有各种规模的鸡舍,规模不一最大的坏处就是建鸡舍的时候设备参数都必须重新调整,如通风、光照等。白羽肉鸡的情况相对好一点,黄羽肉鸡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一会笼里养,一会地上走,走几天又放笼里养,对效率的影响非常太。好在,中国消费者对黄羽肉鸡还比较认可,但是中国80后、90后能否一直认可就不确定了。所以,黄羽肉鸡的未来道路在哪里,还需要各位肉鸡企业老总好好考虑,而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以鸡舍的标准化建设为核心。

  第二,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实行饲料生产、标准化规模养殖、智能化管理、工厂化屠宰加工、废污处理综合利用的一条龙模式。其中涉及到生产者和加工者的利益连接问题,美国的模式是,农民建鸡舍然后养鸡、企业负责屠宰、提供疫苗、饲料,相互的利益进行深度捆绑。欧洲模式是专业合作社办屠宰场,目前这种模式在中国没有相应环境,但是从利益角度考虑,如果几个大的养殖场联合搞一个屠宰场,会更为有利。

  第三,走深加工和品牌化道路。从黄羽肉鸡的消费方式来看,就是煲汤,农民养鸡直接拿到市场上卖,产业链相对还是短了点,最好还是将产业链拉长,虽然消费者意愿是活鸡现宰,但是从行业的角度考虑是不利的。而且现在会宰鸡的人越来越少,将来80后、90后更加对宰鸡会更加棘手,所以最好做法就是工业化生产,把所有的鸡肉产品生产成非常方便、非常卫生、非常营养、适合快节奏社会的休闲产品。

  第四,高度重视动物疫情和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突破标准化健康养殖,因为动物疫病不是打针能够解决的,而是靠健康养殖才能解决。从中国国情来看,单位土地面积内生物量非常密集,生物群落非常复杂,各种细菌病毒都有,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人与动物隔离开的环境。美国鸡舍就是内部和外部是完全隔离开的,外部的疫病进入鸡舍内部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国今后的肉鸡养殖业也可采用这种做法。当然长久而言,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靠健康养殖、提高动物福利来杜绝动物疫病。因为环境健康,鸡健康,人才能健康。

  第五,建立完善肉鸡产业预警体系。市场环境经常波动,短期内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济效益是相对有限的。现在饲料原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波动,短期内靠科技进步提高饲料报酬难度很大,然而市场研究工作却非常重要,如玉米、鸡苗一个月内价格会相差很大,早买晚买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会非常大,所以建议对产业的预警预测予以高度重视。

  第六,加大肉鸡产业的支持力度。去年工程院做的肉鸡课题里中有一条是稳定生猪和鸡蛋发展,加快肉鸡和奶牛的发展。依靠市场肉鸡产业也能加快,但是政府最好帮一把手,托一下,肉鸡产业会发展更快。对肉鸡规模化养殖提供贷款贴息,对肉鸡深加工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对畜禽粪便有机肥的加工和使用补贴等政策的支持都将推动肉鸡产业快速发展。

  第七,加大肉鸡市场产品营销宣传。社会上认为鸡肉有激素,对这种错误信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种错误信息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非常大,要认真去对待。对于药残的问题,肉鸡企业可能也需采取妥善的措施。

  广东省黄鸡育种工作起步较早,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8个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全国共34个。在肉鸡消费方面,我省目前的平均消费水平是9亿只。未来几年,优质鸡(饲养120天左右,体重约3斤的鸡)将有_定的市场。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了3个配套系并通过了国家审定,近年来在黄鸡的推广上做出了一定的工作。对于黄羽肉鸡的推广我提出几点思考:

  第一,企业、科研院所等一定要着重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企业来说,一个企业能做多大、走多远,最根本的依靠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企业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家禽行业入行门槛低加上疫病风险较大等因素导致家禽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表现出很强的多面性。因此,企业应预留足够的风险资金,这样企业才能处于可控地位。

  第三,重视设备的改造升级,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设备改造升级后,一是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二是可以缓解劳动力缺乏问题,从而有利于企业得到更高的回报。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关键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国家的监控力度不到位,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够强。我国的品牌农产品在农产品中占10%左右,而美国是90%,因此我国的品牌产品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最后,企业要加强自律。龙头企业要带头执行相关的国家政策,使消费者吃到放心的禽产品。

  以创新精神推动肉鸡产业的转型升级-访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云飞

  江苏海门京海集团公司始建于1985年6月。经过27年来的艰苦奋斗,京海人把当初一个220万元起家的小型种鸡场,发展成集黄鸡育种、白鸡繁育、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环保产业和科研推广于一体的、总资产达4.95亿元的大型农牧企业;同时,京海集团也是国家8部委2001年11月批准的全国首批151家、江苏6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目前跻身全国畜牧行业养殖类前10强。

  企业27年的成长发展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不断取得辉煌的业绩。京海集团在肉鸡产业转型升级中积累哪些经验?肉鸡业的同行们又能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借鉴呢?为此,记者在肉鸡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峰会期间对企业的董事长顾云飞先生进行了专访。

  Q记者:在肉鸡产业的创新发展中,京海集团是如何做强创新平台,实行行业领先的?

  A顾云飞:在做强创新平台,实现行业领先中,京海集团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载体,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企业先后获准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省级绿色禽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等五大平台;形成了企业引才、揽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机制,引进了一批以博士、硕士和本科生为主的科技人员;形成了由112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并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科院家禽所、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畜牧总站等单位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取得了一批领先于同行水平的科技成果。其中育成的京海黄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取得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12件,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2项,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南通市政府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等多项奖励。

  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非典”、“禽流感”对养禽业发展极为不利的时期,一大批企业关停并转,而我公司逆势而上,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内涵。

  Q记者:在肉鸡产业的转型升级中,京海集团是如何做大白羽肉鸡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

  A顾云飞:种鸡生产是我公司的开业之源、立业之本。全体京海人以“敢为天下先、行业争一流”的气概,用27年光阴走完了种鸡成产发展的4个阶段。一是以1985年创办“京海种鸡场”为标志,开启了京海父母代种鸡生产的历程,到1992年底,实现白羽父母代种鸡从1万套到10万套的拓展,种鸡规模扩大了10倍;二是以1991年创办“第一祖代种鸡场”为标志,开启了祖代种鸡生产的历程,实现了由父母代种鸡生产向祖代种鸡生产的拓展,到2001年底,用10年时间使祖代种鸡规模,由当初的1万套发展到5万套;三是以2001年创办“京海黄鸡实验场”为标志,开启了优质鸡育种工作的历程,结束了京海集团只有引进品种、没有自主品种的历史;四是以从2010年起有计划地新建扩建一批种鸡场为标志,开启了京海集团种鸡产业跨越发展的历程。

  目前,全公司共有祖代种鸡场7个,饲养祖代种鸡20万套,21年内祖代种鸡增加了60倍;共有父母代种鸡场12个,饲养父母代种鸡80万套,27年内父母代种鸡增加了197倍,形成了规模化经营的种鸡产业,并使企业跻身于中国肉鸡行业养殖类前10强。

  白羽肉鸡在江苏全省推广的市场份额占87%,2011年获批“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祖代种鸡育成率、全期平均产蛋率、产蛋期母鸡成活率、种蛋受精率、孵化率、苗鸡正品率6大指标创下了同行业之最,刷新了美国纪录。

  Q记者:在自主品种的培育方面,京海集团是如何做优黄羽肉鸡产业,实现品种突破的?

  A顾云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地方鸡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从2001年起,我公司会同扬州大学和江苏省畜牧总站组成育种团队,在全国著名育种专家、扬州大学博导王金玉教授的带领下,通过8年攻关,育成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颁布实施以来,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鸡新品种。该品种实现了鸡新品种育种史上全国零的突破,京海黄鸡的基础研究又于2012年4月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小型、优质、早熟、抗逆”,是典型的三口之家“一席鸡”,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作为国家家禽品种的一种稀缺资源被列为地理标志保护,受到了中科院吴常信院士、工程院李宁、陈焕春等院士的高度称赞。

  Q记者: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上,京海公司是如何抓好产品质量与品牌提升这2大内核的?

  A顾云飞:京海集团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坚持“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管理、绿色化产出”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制订了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了由59项程序、标准、规定、制度构成的企业管理体系,使企业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ISO14001:2004环境质量管理、HAccP食品安全体系和GAP良好农业规范的认证。所有产品全部登上了名牌榜:绿叶牌商标获江苏省著名商标称号;绿叶牌活家禽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绿叶牌种家禽和绿庭牌京海黄鸡鲜蛋获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安捷牌鸡肉系列和绿庭牌鲜鸡蛋被中自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Q记者:京海公司在肉鸡的产业化经营上,是如何不断地探索创新,做实联结机制,实现多方之间的利益共赢呢?

  A顾云飞:作为植根于农村的种鸡企业,我们始终将农民能得到多少实惠和企业能创多少效益,放在同等位置来考虑,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以“3+2”为核心的扶农惠农产业化的经营模式。通过建立“3+2”联农机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所谓“3+2”即“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合作社+社员”、“公司+生产基地+市场”三种组织模式和技术服务、订单服务两种服务方式。这一模式结成了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共享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化解了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既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又为企业培育了市场,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合作双赢。

  通过“3+2”联农机制把农民组织到合作社和专业生产基地中,由公司全面提供苗鸡、饲料、药物、技术,帮助农民养好肉鸡,再把农民养成的肉鸡收购上来,解决了农民在技术上、物资上的困难,化解了疫病防治和产品出售上的风险,保证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这一经营模式带动了8万多农户通过养鸡致富,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这一成功经验,曾被农业部肯定为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拉动”典型而进行推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视察京海时,为京海亲笔题词“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打造品牌,带动农户”。

  美国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上旬,美国农场玉米价格为每蒲式耳(约合25.4千克)5.92美元,折合人民币1.48元/千克,而中国玉米的价格约2.2元/千克,要比美国玉米高出50%左右,肉鸡饲料中玉米占55%左右,美国鸡肉饲料成本比中国鸡肉饲料成本低得多。

  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我国饲料粮食价格、劳动力价格和燃料价格的持续增长态势已不可避免,根据2011年11月生产监测数据,肉鸡养殖成本中,雏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迅速,饲料总费用和人工成本生产费用中也增长较快,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29%和19.1%。通过观察肉鸡产品的历史价格数据规律可以发现,肉鸡产品价格不可能长期在高水平维持,当肉鸡产品价格不景气时,持续增长的生产资料价格必将会威胁到肉鸡产业的整体效益。

  根据美国农业部(L5SDA)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目前鸡肉价格折合人民币10.4元/千克,欧洲鸡肉价格折人民币11.5元/千克。中国目前的鸡肉价格为13元/千克左右,是美国的1.25倍,欧洲的1.13倍,如此巨大的价格优势,确实令中国同行产生“望尘莫及”的感慨。也使得美国和拉美国家的鸡肉向中国市场大量涌入。

  我国肉鸡产业要降低鸡肉生产成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我国肉鸡产业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就是衡量生产力高低的核心指标。我国肉鸡产业劳动生产效率普遍较低,人均饲养父母代肉种鸡约3000~5000套,养商品肉鸡很难超过11000。而在欧美国家,每人可管理2栋105米×23米鸡舍,平均每人可饲养35 200套父母代肉种鸡;在商品肉鸡的生产方面,实现高度自动化,具体体现在鸡舍的发电、供水、供料、光照、环境控制等方面,全部实现自动化,每人每天可管理四栋12米×150米的鸡舍,平均每人可饲养商品肉鸡12~20万只;在屠宰加方面,从鸡舍抓鸡,到鸡肉分割、产品包装实现全自动,每周屠宰规模为100万只的肉鸡加工厂只有职工1200人.两条生产线只。因此在肉鸡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欧美国家劳动效率是我国的10倍。

  决定劳动力价格的只有劳动生产率这个根本性因素。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财富价值就越高,因此,劳动者的收入也就越高。劳动力价格越高,企业采用机械化及自动化设备的积极性也就越高。相反,如果一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很低,那么其劳动力价格就非常低,劳动力价格很低,企业也就没有采用机械化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动力。我国肉鸡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一直以来都很低,因此导致了我国劳动者收入长期在低位徘徊的局面,从而导致整个行业普遍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据估计,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之后消失。因此,依靠设备自动化养鸡必定是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在整个肉鸡产业中,实行“人养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的理念也必定是大势所趋。肉鸡产业应该从靠“提高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来提高生产效率,转变到依靠“提高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来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我国大规模、集约化的肉鸡笼养方式正在兴起,这也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技术更新,加大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尝试。

  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将有可能引起禽病的病原微生物排除在场区外的一种防疫安全管理措施,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手段的疾病预防生产体系,是保护家禽健康生长、免受致病因子侵袭的综合防御系统。家禽生物安全体系是一套复杂、有序、高效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生物安全体系的崩溃。

  近年来,疾病一直是制约我国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肉鸡饲养场由于布局不合理,加上大规模使用笼养和网上饲养,鸡粪处理不当,使得周边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尤其是一些养殖大村和养殖大户,原始的庭院养殖方式由于缺乏综合防疫意识,免疫制度也杂乱无章,不能合理处理鸡群排泄物和其他生产污物、污水,使得疾病不断交叉传播,与致家禽流行性疾病不断发生,给国家和整个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并已成为影响我国肉鸡业发展的一个严重的潜在危险因素。

  我国肉鸡产业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商品肉鸡生产性能上。我国的肉鸡性能无论增重速度、成活率,还是饲料转化效率与美国等肉鸡发达国家都有较大的差距。如成活率:欧美国家商品肉鸡饲养到42天成活率为97%~98%,而我国只能达到90%左右。

  另外,我国商品肉鸡生产目前遇到的巨大挑战,使得我国肉鸡业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上也遇到一定的困难。农户的利}闰空间越来越小,一条龙企业和为屠宰厂提供毛鸡的所谓“龙头”公司的放养数量逐渐减少,造成许多屠宰厂开工不足,人员、设备闲置,使得鸡肉加工成本上涨。在全国养鸡大环境还相当恶劣的情况下,大型企业或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都意识到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为确保鸡群健康,采用饲料中央输送方式、完善鸡场防鼠措施、死鸡节能无害化处理、鸡粪的袋装处理等手段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的生物安全工作。

  禽肉是我国具有出151优势的农产品,努力扩大禽肉出口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预测,世界禽肉生产和消费在未来仍将以年平均约为2%~3%的速度增长,发展中国家禽肉分割产品的贸易量增长将大于整禽贸易量增长。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鸡肉的消费形态呈多样化增长。这期间,我国鸡肉产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整鸡一分割鸡一深/精加工品一熟食鸡。促进鸡肉加工业发展,是形成肉鸡内部结构合理化和拉长产业链条的重要途径,并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开发。鸡肉产品转化增值的力度。1980年以来我国肉类科研机构和养禽企业开始注重对禽肉制品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研究,加工程度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分割产品越来越多,相继推出了鸡肉火腿肠、鸡肉松、鸡肉串等各种分割禽肉产品。据估计,肉鸡深加工每进一步产品价值就增加约20%-40%。近年来,由于日本、韩国等对我国冷冻鸡肉屡屡颁布禁令,一些大型肉鸡一条龙企业积极开拓鸡肉深加工领域,通过各种熟食制品外销日本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肉鸡上屠宰加工线之前,美国由于饲料价格及规模效应的因素,生产成本低于中国,但上屠宰线后,因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肉鸡成本反而低于美国。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深/精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是我国鸡肉精细加工品和熟食制品夺取肉鸡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法宝。我国鸡肉生产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做好鸡肉食品的品牌建设。

  进入21世纪,我国肉类产业结构正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的战略性调整时期,尤其是生产、加工、销售、卫生的无公害肉类食品、绿色肉食品,已成为我国今后应对国际肉食品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内大型肉食品加工企业,应该在促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满足国内外市场多样化需求,促进我国肉食品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肉食品产业素质,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在加入国际市场竞争的进程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鸡肉生产过程的可追溯制度,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从市场策略的角度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全程追溯制度,掌控肉鸡从养殖、加工、运输、出口、进口、销售及消费的全过程,对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追踪溯源,同时建立严格的药残监控体系,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国内和国际消费增长。目前质量管理体系依然是食品供应链中一个主要的薄弱的环节。

  药物残留问题是影响当前我国肉鸡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因素。面对社会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消费者对肉鸡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对产品出售前的药残控制予以足够重视,这是整个产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最基本保证。现阶段由于农户鸡舍简陋、设备简易、鸡舍布局不合理、防疫体系不健全,造成鸡群不健康而过度用药,导致鸡肉中药物残留,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同时威胁也到了食品安全。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标准化、健康养殖新模式来逐步解决。企业要鼓励农户扩大规模,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并实行优惠政策。如降低鸡苗或饲料价格,提高毛鸡收购价格等,帮助农户慢慢从小规模向集约化方面过渡,逐步建立家庭农场,加强生物安全工作,构建良好的鸡舍环境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及环境视频系统,从源头降低药残问题的发生,从而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鸡肉产品,打造民族品牌。

  通过建立健全全程追溯体系,加大对肉鸡产品的监管力度,避免问题产品的出现,便于肉鸡产品的质量控制,及时查找问题和不足,并提高快速处理和解决隐患问题的能力,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构建鸡肉产品良好的信誉,从而拉动鸡肉产品消费的增长。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日,正值“鬼节”的前一天。根据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都会杀鸭过节。一大清早,在鸭子批发市场和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外,人声鼎沸,一批批鸭子已经摆满街道公路两旁。鸭子的叫场、商贩的讨价还价声及吆喝声透露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鸭子批发市场一名摊主乐开了花,她说:“今天鬼节,生意好做,光一个早上,一千多只鸭子已经被销售而空。因为是鬼节,价格相比上周同期上涨了18.7%,虽然价格比较贵,但顾客都想吃上好鸭,对于价格高点也十分乐意接受。”目前,市面上,最好卖的鸭子可数白鸭和黄麻鸭。白鸭价格为4.5元/斤左右,主要用来做烧鸭,光一天晚上的销量可达上万只。而黄麻鸭是带点黄毛的土鸭,价格直飚9.5元/斤,相比往常近贵每斤2元。销量也是达上万只。根据一位经营多年卖鸭子的商贩估计:今天鸭子销量可达100000多只,是往常的好几倍。她说道:“晚上是鸭子销售最旺的时候,比早上销量要多近一半,因为晚上主要是销往融水、融安、来宾等领县,白天主要是销向柳州市内。

  鸭子价格的上涨,除开受节日效应的影响外,养殖成本提高,进货贵也成为价格上涨的一大“助推器”。按今年与去年“鬼节”土鸭价格相比,价格上涨了21.5%左右。由于今年饲料等成本不断增加,本地养殖鸭子数量减少,销量也相应比去年减少。

  鸭子的热销,也催热了市场内杀鸭的生意。据了解,手工杀鸭收费达到每只8-10元,比往常多2元。同时,鸭子五花八门的做法如啤酒鸭、柠檬鸭等也使一些调料品销量“沾光”。如姜荣武啤酒鸭调料、飘香粉,销量也跟着“哄”了起来,几乎是销售一空。到处弥漫着浓浓的鸭子飘香味儿。

  据悉,“鬼节”吃鸭是传说祖宗今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没有船过不了。于是乎,我们就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