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天游娱乐挂机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6-29 04:06   

  首页〈天游娱乐挂机我国是肉鸭生产与消费的大国,也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产业。然而随着肉鸭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排泄物当中含有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成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会降低肉鸭产品的安全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我地肉鸭生态养殖的技术分析。1肉鸭养殖产生污染的原因

  与其他品种相比,肉鸭的进食量与排粪量都比较大,一只肉鸭平均每天可以排出粪便130g,若站在整个养殖场的角度来看,鸭粪的年产量将会十分巨大[1]。随着肉鸭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鸭粪的排量也会不断提升,因此对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也会日益严重。

  在进行肉鸭养殖的过程中,鸭粪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而废水的排放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鸭粪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鸭粪排出后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硫化氢、氨气、胺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次是肉鸭的排泄物当中会携带大量的病原体,其中包括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等;再次是排泄物中存在氮、磷、铜等矿物元素;最后是粪便中存有一定的抗生素残留,如金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

  在现阶段的肉鸭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往往将重点放在生产上,为了节约成本,很少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粪便处理当中,进而也造成了鸭粪的处理不当。当前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的肉鸭养殖很多是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其中大棚养殖会将粪便进行堆肥;而水面养殖则直接将粪便排入水中。

  肉鸭生长速度快的特征使其对蛋白质的摄取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饲料配比当中应保证蛋白质的含量符合肉鸭的生长需求。饲料当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除了受含量的影响,还会受到氨基酸的影响,因此需要保证饲料中含有足够的氨基酸。考虑到肉鸭具有补偿生长的能力,结合实践成果来看,在粗蛋白减少1%~2%的情况下对后期肉鸭的生长并不会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可以在满足氨基酸含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低蛋白饲料,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蛋白质原料,还可以大大降低粪便当中的氮含量。与此同时,青粗饲料当中含有大量的钙、胡萝卜素以及多种B族维生素,因此可以在饲料当中加入更多的青粗饲料,从而保证肉鸭的健康生长;而青粗饲料的添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微生物的转化,减少粪便中氨的含量[2]。另外,微生态制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饲料添加剂,不仅可以优化肉鸭的生长性能,还可以显著降低鸭粪中的氮、磷含量。

  随着肉鸭养殖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养殖模式开始向科学化与产业化发展,而当前比较常见的生态养殖模式有如下几种:首先是网上养殖,通过室内网上平养可以打破原有的养殖场地和季节限制,对于粪便也可以直接采用干湿分离工艺加以清除,避免粪便和肉鸭的直接接触,大大提升了肉鸭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是发酵床养殖,该养殖模式主要是基于微生物发酵原理,进而有效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达到“零排放”养殖。而网上养殖与发酵床养殖的有机结合对消散异味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是林下养鸭,该模式的运行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肉鸭运动量、还能够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进而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养殖户的效益。

  鸭粪含有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因此如果经过适当地处理就可以变废为宝,其中最为主要的处理方式有:第一制作生物有机肥,利用鸭粪中的微生物分解大分子化合物,同时将氮、磷、氨气等转化为低分子化合物,进而可以在短时间内抑制有害物质产生,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微生物降解反应。第二是制作菌(虫)体蛋白饲料,借助微生物繁殖发酵肉鸭粪便,据实践表明,鸭粪发酵后粗蛋白含量可以从原来的20.47%提高到30.14%,而且还包含脂肪与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另外,利用鸭粪养殖蚯蚓、蛆虫,也可以显著增加饲料当中的蛋白质含量。第三是制作燃料,通过厌氧发酵的方法产生沼气,进而为其他领域的生产活动提供大量的能源;沼液和沼渣也可以在种植和养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进而有效推动养殖业、种植业以及渔业的多维发展。

  肉鸭养殖虽然可以有效带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影响肉鸭产品质量,因此如何有效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成为当前肉鸭养殖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养殖中,应有效加强饲喂管理、调整养殖技术,同时优化鸭粪处理,为实现肉鸭的生态养殖打下基础。

  良好、适宜的饲养环境是肉鸭养殖的外界基础,加强管理是保证肉鸭品质、预防疫病的重要前提,饲料标准化是肉鸭养殖的必要物质基础,疫病防治是无公害肉鸭养殖的关键。保证肉鸭的生产安全及卫生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肉鸭品质的迫切需求,还在极大程度上为养殖户增收致富,促进了畜牧业发展[1]。现将无公害肉鸭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选择场址时,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质良好的地方,远离地方病高发区及病源污染区。鸭场外部应当具备良好的条件,包括信息系统、交通运输、防疫设施和电力供应等。(2)鸭场内必须配备无害化的处理设施及设备,为患病鸭建立隔离舍。鸭场内管理区、生产区及病鸭管理区的设计应严格符合卫生环境相关标准。(3)按照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对鸭场中的水进行配备,空气质量状况应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符合,饮用水应与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符合。鸭场土质应选择透气性较强、渗水性较好的沙性土壤,与GB3095-1995相符合。(4)严格按照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对鸭场环境质量进行控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美化、绿化,并对池塘、道路等进行改造,创造清新自然的水、阳光和空气,减少噪音干扰、环境污染及应激。

  育雏期、育肥期是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育雏期:①对湿度和温度进行适当调节,保证雏鸭不挤堆、反应敏捷、吃料、行动灵活、饮水活跃和毛色鲜亮。根据不同日龄确定适宜温度,白天温度比夜间低2℃。一般来说,1~3日龄雏鸭温度以33~35℃为宜,4~6日龄以31~33℃为宜,7~10日龄以26~30℃为宜,11~15日龄以20~25℃为宜。16日龄后雏鸡温度可以根据气温、季节、热源依赖性等适当降低,或直接采用自然温度。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并根据雏鸭体重、日龄、排泄物和呼吸量等适当调节。随雏鸭体重增长、日龄增加、排泄物增多、呼吸量增大和饮水出现溅洒等,对湿度进行调低,控制在50%~55%。②饲养雏鸭时应坚持“后饮水、先开食”、“早开食、早饮水”等原则。开食前,将维生素C溶于5%葡萄糖中饮水。选择半熟夹生米粒或雏肉鸡、雏肉鸭全价颗粒饲料作为开食饲料。③由于雏鸭具有较强的合群性,易挤堆而眠,当挤堆过于严重时易引起死亡。应当定期对鸭场进行通风换气,经常观察鸭群,预防挤堆严重。育肥期:育肥期指4~7周龄鸭。育肥期鸭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逐渐增加,鸭体发育较为健壮,管理时应注意脱温、转群等。①2~3周龄雏鸭可以转入大鸭舍。转移时应尽可能的减少应激,并在转移后对雏鸭使用抗应激电解质或维生素。可将维生素加入饲料中。②按照鸭只大小、体格强弱进行分群饲养。为了达到全进全出,针对体重较轻、体质较差的鸭,对其额外进行营养支持,满足出栏时标准的体重要求。

  对饲料卫生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建立生产基地,保证饲料原料的无公害性和安全性。饲料生产、运输和贮存等环节中防止病原微生物对饲料造成污染。饲料入库前,做好检测工作。加强饲料的优化配方,减少氮磷排泄。禁止使用出现结块、发霉、变质和异味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中不得含有洛克沙坤和氨苯坤酸等。饲料是进行无公害肉鸭养殖的关键环节,因此,应明确饲料标准,确保饲料质量,以加强无公害肉鸭饲养,提升养殖水平。

  (1)严格消毒。对水池、鸭舍和运动场等进行严格消毒,冬季每周1次,夏季每隔3d1次,每隔15d对饮水进行消毒。对垫料勤更换,对料槽和水槽勤消毒、勤清洗,对粪便勤打扫。使用的消毒剂应低廉、高效、使用方便,且对家禽和人无残留毒性、安全。消毒剂可以选择季铵盐类、卤素类、醛类、过氧化物类、碱类等。(2)使用兽药时应尽量使用毒性较低的中草药、微生态制剂或维生素,并由正规厂家生产、正规渠道购入。按照药物剂量、种类和有效期等合理用药,不得使用非合格药品及假药,不得使用镇静药、激素类药物、催眠药等,不得使用氯霉素或瘦肉精等,不得使用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作用的药物。

  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水平、饲料标准和疫病防治是无公害肉鸭的养殖技术要点。只有提高对养殖技术的重视程度,从各个方面做好规范化、现代化养殖,才能提高无公害肉鸭的卫生性、优质性和生产安全性,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

  肉鸭作为一种收益高的养殖动物,成形的养殖项目可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甚至在养殖规模合理提升下,还能带动地区经济,推动地区畜牧经济有序发展。当然,由于肉鸭喂养、成长、排便等因素的影响,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环境,若不加以控制,必然会污染周边生态环境,不利于肉鸭的可持续养殖,因此有必要探究肉鸭的生态养殖技术。

  通过分析肉鸭基本成长过程和表现可以看出,其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产蛋初始时间。事实上,鸭产蛋时间差异较小,如狄高鸭、樱桃谷肉鸭、北京鸭、麻鸭初始产蛋时间分别为:26周、20~23周、26周、16~17周;第二,产蛋数量与繁殖数量。若鸭属于肉用品种,那么其数量可达到140~200个/年。若鸭属于兼用品种,那么其数量可达到160~180个/年。若鸭繁殖力强,那么其数量可达到280~300个/年。对于后者繁殖数量,以95%育雏率看,若其为繁殖力强的鸭类,新增鸭数量为99~108只/年。若其为肉用的鸭类,新增鸭数量为84~121只/年。若其为蛋用鸭类,新增鸭数量为170~181只/年;第三,增重。不同的鸭类其增长体重具有一定差异性,但相差不大,如狄高鸭从0~3.5kg,仅需56d。樱桃鸭从0~3kg,仅需49d。

  肉鸭基本生活习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群居、喜水,鸭一般群体活动,能适应圈养或放牧饲养,且其喜欢在水中嬉戏、寻找食物;第二,可吃多种食物。由于其缺乏良好的味觉和嗅觉,因此,其能适应不同的饲料,如鱼虾、昆虫、青饲料及粗饲料等;第三,较好的耐寒性。若拥有良好的饲养环境,即便是温度较低,也不会影响其重量的增加。需注意,其耐热性较低,通常一旦进入夏季换羽活动就会停止;第四,易调教和训练。若给予鸭良好的调教,其能够形成良好的觅食和休息规律,有助于养殖活动。

  通过分析肉鸭养殖全流程和其生活习性可以看出,其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其觅食活动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由于为提升肉鸭生长速度,部分养殖户在放养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周边的环境,如破坏水系生态环境;第二,排便会污染周边环境。一方面由于养殖肉鸭会给予其饲料、消毒,继而会间接污染生态环境,如其饲料会以粪便方式排泄到环境中,而这些粪便大多含有“有机酸、硫醇、氨气”等,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养殖会产生大量粪便,这些粪便会以直接堆放的方式处理,继而对周边环境带来气味等污染,不利于良好养殖环境的维系。

  由于肉鸭在发育过程中,需要补充较大量的蛋白质,因此需要控制蛋白质饲料配比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氨基酸属于蛋白质的构成要素,能够助力肉鸭合成非必要氨基酸,保障肉鸭的生长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肉鸭拥有后期补充发育能力,因此若在后期养殖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生长缓慢等情况,可适当提升蛋白质配比,以保障养殖效益。以北京鸭为例,在其饮食饲料中,提升氨基酸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不会影响北京鸭的增长效果,如20.5%日粮(粗蛋白)。据此,在满足肉鸭生长氨基酸吸收前提下,可适量调控饲料蛋白含量,以有效控制鸭排便中的含氮量,继而提升环保效果。

  实验表明,若肉鸭饲料中含有甜菜渣、木薯粉等,可中和肉鸭排便中的氮,继而避免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饲养人员应使用绿色化饲料,其中由于青粗饲料拥有较高蛋白质,较高的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钙等,且能满足鸭的口味,因此可依据肉鸭的成长和健康状态,适当添加此类绿色饲料。如基于氮(0.5%)、钙(1.1%)、粗纤维(3.9%)、精蛋白(20%)的雏鸭参考配方:0.5%食盐、1%贝壳粉、7.5%肉粉、7.5%鱼粉、10%麸皮、10%碎米、10%秸秆饲料、20%菜饼等。

  为降低肉鸭排便中氮磷的含量,控制鸭舍硫化氢和氨气含量,可立足环保原则,平衡配置微生物添加剂,以避免添加剂残留,或提升肉鸭耐药性。以樱桃谷肉鸭为例,依据其产肉性和生长规律,加入1000mg/kg的微生物添加剂,不仅能保障其生长效果,还能提升其经济和环保效益。

  作为一种新兴肉鸭养殖技术,发酵床可实现有益于肉鸭生长物质和能量的有机转化,能实现环保养殖的目的。具体而言,以舍内30~40cm高度为基准,在其底层布设塑料坑,然后再用秸秆、稻壳将其填满。让鸭粪排在上面后,其有益微生物会在繁衍过程中一方面抑制有害菌,另一方面分解相关废料,并释放热量,这样不仅降低粪污染情况,还能为肉鸭提供过冬的热量。此外,此类技术具有无臭味等优异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利用稻田、浮萍、肉鸭基本特性,建设“肉鸭-稻田-浮萍”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可实现多方共赢。其中,稻田可为肉鸭提供觅食、嬉戏、休息等场所。肉鸭在此过程中可帮助水稻生长,如生态施肥、生态除虫等。浮萍一方面可作为肉鸭的食物,另一方面可抑制其它影响水稻生长的草类发育。这样的生态养殖圈,不仅能降低农药等的投入使用,还能实现肉鸭、水稻等的多重收益。

  本模式主要是指通过结合养鸭和种植果树模式,提升养殖经济效果的一种模式。其原理主要为,通过引导肉鸭到果树等作物中觅食,让其在果林中排便,以降低果树化肥等的使用。需注意,若果林中缺少肉鸭所需求的昆虫,可通过放养昆虫等方式,为肉鸭提供食物来源,这样除了能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有效防止虫害对果树、环境等的影响。

  在鱼鸭混合模式中,肉鸭可为鱼类提供饲料,而鱼塘可为肉鸭提供其所需求的食物、休息环境等,因此可达到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打造“鸭-鱼-稻”三类生态养殖模式。

  3.2肉鸭养殖技术要点分析在肉鸭生态养殖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其生态控制,还应注意其具体养殖技术。

  一是要依据周边环境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设地址。二是要分析建设地址自然环境,如背风向阳、土壤透水性好等要素。三为避免鸭舍内有积水,可调整鸭舍倾斜度,如100°或50°。3.2.2合理选择肉鸭品种为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应重视品种的选择,如高邮鸭、北京鸭、上海白鸭等,这些肉鸭拥有较高的适应性,且性情较为温顺,能适应密集、群居圈养等环境。

  事实表明,若养殖密度过大,不仅会加大管理难度,还会直接影响其生长情况。因此,要合理设计肉鸭养殖密度,在必要情况下可进行分群养殖。

  对于雏鸭,在其出壳24h内应及时给水,让雏鸭自由饮水。饮水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饲料用水拌湿撒在塑料薄膜上任其采食,开始少撒,边唤边撒,引导鸭认食找食。1~3日龄每小时喂一次,要求在短时间内吃完。4日龄后饲料少给勤添,促使鸭昼夜自由采食,供给充足清洁饮水。中鸭期是增重最快的阶段,要定时喂料,让其吃饱吃好,并加大运动量。育肥期主要是提高鸭的食量,最好人工填喂,将配合饲料加适宜温开水拌成软硬适中,用手搓成手指大小的颗粒,人工填喂,每天填3~4次,每次填喂量按鸭消化力而定,填饱为宜,减少运动量。

  虽然肉鸭的养殖周期较短,但其仍存在较大的养殖风险,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预防措施。要密切观察肉鸭状态,如在观察其粪便状态基础上,提升提高饲料转化率,及鸭群免疫力、抗病力,这样的肉鸭吸收好了,死淘率也就下降了,料肉比也会下降,才能增加养殖利润。总之,养殖肉鸭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这些技术要点,轻轻松松就能养殖成功。

  综上所述,在现行生态养殖环境下,相关养殖人员应重视肉鸭生态养殖方式,精准定位自身养殖过程存在的不足,并改进自身养殖方式,优化其养殖结构,如饲料配比、环境改造等,以在保障其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其环境效益。

  作者:石蓉 吴胜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农业农村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