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岸平台}最新趋势报告,1.家禽:经过人类长期豢养驯化,在家养条件下能生存繁衍,并且有一定价值的鸟类,如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珠鸡、山鸡等,统称为家禽。
3.家禽学:研究家禽的生物学特性、经济学特性、遗传、育种、营养、饲养、生产管理和产品处理加工等的理论和实践过程的科学,叫家禽学。
现代家禽业是一个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系统工程。现代化家禽业可概括为:
②用现代经济管理的方法科学地组织和管理家禽业,实现家禽业内部的专业化和各个环节的社会化;
③合理利用禽的种质资源和饲料资源,建立合理的家禽业生产结构和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禽产品的产品率和商品率,达到家禽业稳定、高产、优质、低成本,以满足社会对禽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目前我国禽类育种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种鸡场已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水禽的研究工作也已开展。
2.饲料工业体系为保证高产禽品种生产需要,必须首先必须满足其营养需求,这就要求饲养研究与饲料加工工业成龙配套。
3.禽病防治体系高度集约化生产,不能有任何疾病发生(如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性疾病等),否则将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4.禽舍设备供应体系根据禽业生产需要,配套的禽舍设备加工厂家与配套的生产设备及服务越来越完善。
5.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这是禽业生产的主体体系,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生产经营的目标。
6.产品处理加工销售体系完善的产品加工处理销售体系,是禽业生产的保障,另一方面又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7.防止环境污染体系高度集约化养禽场生产的副产品如禽粪便、污水、噪音等日益成为环境的污染源,目前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大问题。
我国养禽业发展历史悠久,养禽数量一向居于世界首位,家禽品种、饲养技术等方面对世界家禽业和家禽科学做出很多贡献。解放前的1935年全国只有家禽3.6亿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家禽业发展非常重视。至1996年底全国养鸡总数已达到28.02亿只,鸭4.63亿只,居世界第1位;鸡蛋总产量为1399.5万吨,居世界第1位;禽肉总产量达1164.7万吨,居世界第2位。目前我国家禽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向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人均消费鸡蛋11.36kg,超过世界平均水平7.48kg;人均禽肉9.45kg,接近世界人均水平(10.10kg)。
我国鹅鸭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在集约化程度及品种选育推广方面较其它畜牧业仍有差距,我们应在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治体系、加大深加工力度、走精品畜牧业之路、加速鹅鸭产业化进程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我国鹅鸭产业发展。
我国是世界第一鹅鸭生产大国,鹅鸭屠宰量分别占世界总屠宰量的91.63%和77.87%。年饲养量分别达到6.97亿只和22.73亿只(2002年FAO统计)。每年向社会提供鹅鸭肉约4903吨,鸭蛋400万吨,羽绒20万吨,鹅肥肝今年可达400吨(翻番增长),总产值近千亿元人民币。产品出口欧盟、东南亚及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地区。中国鹅鸭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是畜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领域。
1.良种繁育体系已经建成:进口及国产优良种禽场的建立为禽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供品种保证。
2.家禽营养研究不断深入:我国自己家禽营养标准的制订、无鱼粉日粮配制技术的应用及其他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更深地开发家禽生产潜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3.控制了家禽烈性传染病:由于各大家禽饲养场都制定并实施了适合本场实际的卫生防疫计划,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有效地控制了家禽烈性传染病的发生。
4.禽场、禽舍及养禽设备设计更趋合理:家禽饲养场的总体布局、禽舍及养禽设备的研究与设计制造得到不断完善和更新。
5.环境控制技术进展迅速:目前禽舍控温、控湿、控光、通风换气等设备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工作进展迅速。
6.集约化生产技术日趋完善: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家禽大规模工厂化养禽业发展很快,预示着我国禽业生产技术已跻身前列。
7.家禽孵化、雌雄鉴别技术不断提高:传统的孵化方法已向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发展;鸡雏的雌雄鉴别技术(如翻肛鉴别、羽色鉴别等)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8.微机技术应用于家禽生产:应用微机进行饲料配方筛选、环境控制、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进展。
9.家禽生产环境保护受到重视:随着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家禽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对水、粪、羽、病死禽的处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10.家禽福利问题正在受到重视。现代的家禽生产不仅仅是“掠夺”式生产,逐渐考虑到家禽福利问题,家禽生存和生产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家禽的生产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
家禽是由与它们同类的野生鸟类,即它们的祖先驯化而成,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鸟纲。学名Aves。
1.鸡的祖先鸡的祖先起源于鸡属(Gallus),鸡属有四种野鸡,历史上的学者对鸡的祖先有不同意见,但可以肯定红色原鸡(Redjunglefowl)是家鸡的主要祖先。
2.鸭的祖先鸭的祖先被公认为河鸭属中的绿头野鸭(Wildmallard),学名为Anasplatyrhynchos。我国水禽学家张松琮先生认为北京鸭的祖先是斑嘴野鸭,绿头野鸭是稻区麻鸭的祖先,瘤头鸭原产于南美洲,起源于栖鸭属。
3.鹅的祖先 我国鹅的祖先被公认为雁属中的鸿雁(Swan),学名Anser cygnoides;欧洲鹅与伊梨鹅源于雁属中的灰雁(Greylag),学名Anser anser;非洲鹅(African)系由我国大型灰鹅或狮头鹅选育而成。
1.家鸡 鸡形目,鸡亚目,雉科,雉亚科,雉族,鸡属,红色野鸡、锡兰野鸡、灰色野鸡、黑色或绿色野鸡—→家鸡。
2.鹌鹑 鸡形目,鸡亚目,雉科,雉亚科,雉族,鹌鹑属,野鹌鹑—→家鹌鹑。
3.家火鸡 鸡形目,鸡亚目,雉科,火鸡亚科,火鸡属。墨西哥野火鸡—→家火鸡。
4.鸭 雁形目,雁亚目,鸭科,鸭亚科,河鸭族,河鸭属,绿头野鸭、斑嘴野鸭—→家鸭。
5.瘤头鸭 雁形目,雁亚目,鸭科,鸭亚科,栖鸭族,栖鸭属,瘤鼻栖鸭—→瘤头鸭。
7.家鸽 鸽形目,鸠鸽亚目,鸠鸽科,鸠鸽亚科,鸽属,岩鸽、青山鸽—→家鸽。
1989年10月中国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组织编写的《中国家禽品种志》,把我国家禽品种分为三类:
蛋用型、兼用型、肉用型、玩赏用型、药用型及其他六型;鸭品种12个,分蛋用型、兼用型和肉用型;鹅品种13个,均为肉用型。
3.引入品种 系指编入该书并由国外引入的蛋用、兼用和肉用三个型的鸡品种、蛋用、肉用二个型的鸭品种和一个火鸡品种。近年来我国引进了不少高产商用配套系,用于生产。
所谓“标准”分类法,是指国外一些家禽工作者,制定的按类、型、品种、品变种进行分类的方法,并按各家禽品种标准进行选育工作,育成后经申报、审查,符合标准后编入《标准品种志》一书,即被承认为标准品种。该书每四年修订出版一次,其分类方法在国际上被家禽工作者所接受。
家禽生产者在标准品种基础上,选育了高产专门化品种,然后杂交配套用于生产,并将禽品种分为蛋用、兼用和肉用三个型。
1.蛋用型 主要用来生产禽蛋。蛋鸡又分为白壳蛋系和褐壳蛋系(也有人又分出一个驳壳蛋系)。
(1)白壳蛋系 主要采用单冠白来航鸡选育,并采用品系间杂交配套生产商品鸡。其主要特点是产蛋力高,蛋壳白色,如白来航、尼克、星杂288、罗曼LSL等,个别入舍鸡产蛋达300个以上,重量达18.5千克。
(2)褐壳蛋系 主要采用原兼用型品种如洛岛红、洛岛白、新汉夏、澳洲黑等育成的合成系。目前市场较常见的有伊萨褐、迪卡、海兰褐、罗曼褐、海赛克斯等。主要特点是蛋壳褐色,产蛋力高,抗病力强。
(3)驳壳蛋系 属兼用品系与来航系杂交商用品系。蛋壳粉褐,但颜色深浅不整。
肉鸡品种除了要求生长速度快、体重大、肉丰满、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之外,还要求种鸡具备较好的繁殖能力,能提供较多雏鸡,而产蛋性能与体重呈负相关。因此,肉鸡配套品系都分为父系和母系。父系要求生长速度快、体重大、肌肉丰满,一般采用白科尼什选育而成;母系则采用白洛克品系培育而成,主要应用其良好的产蛋性能。肉鸡常见品种有爱拔益加(AA)、艾维茵(Avian)、罗曼(Lohman)、海兰(Hy-Line)、印帝安河(Indian River)、明星(Vedette)等。
目前,为适应市场需求,国际上出现了用红科尼什育成父系,用洛岛红选育成母系,从而育成红羽肉鸡。如加拿大雪佛公司的红布罗。
3.兼用型 目前我国鸭兼用型品种有高邮鸭、建昌鸭等。上述的鹅品种在1989年的《中国家禽品种志》中,均归属肉用品种。目前已有一批科研人员着手进行蛋用鹅及肉、绒兼用型品种的选育工作。
1.白来航鸡(White Leghorns) 白色单冠来航为来航(Leghorns)鸡的一个品变种,原产于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蛋用型鸡种。该鸡体小而清秀,全身紧贴白色羽毛,大而鲜红的单冠,公鸡冠直立,母鸡倒向一侧。喙、胫、皮肤均为黄色,耳叶白色。该鸡性成熟期早,富神经质,易受惊吓,无就巢性;产蛋量高而料耗低;140日龄后开产,72周龄产蛋220个以上,高产者可达300个;蛋重54~60克,蛋壳白色;成年公鸡体重2~2.5千克,母鸡重1.5~1.75千克。
2.洛岛红鸡(Rhode Island Reds) 育成于美国洛德岛州,属兼用型,有单冠和玫瑰冠两种。该鸡系由红色马来斗鸡、褐色来航鸡和鹧鸪色九斤鸡与当地土鸡杂交而成。
我国引入的洛岛红鸡为单冠品变种。此鸡羽色深红,尾羽黑色;单冠喙褐黄色,胫黄色或带微红的黄色;耳叶红色,皮肤黄色,体躯近长方形,背宽平,体质健壮,肌肉发育良好,适应性强;性成熟期约180天,年产蛋180个左右,高者可达200个以上,蛋重60~65克,蛋壳褐色;成年公鸡体重3.7千克,母鸡2.75千克。
3.新汉夏(New Hampshire) 育成于美国新汉夏州系由洛岛红鸡经多年选育而成的着重产蛋性能的鸡标准品种。1946年引入我国。该鸡体型与洛岛红鸡相似,但背较短,羽色较浅,单冠;成熟期180天,年产蛋200个左右,蛋重58克成年色鸡体重3~3.6千克,母鸡2.5~3千克。
4.白科尼什鸡(White Cornish) 原产于英格兰的康瓦尔(Gornwall),属科尼什的一个品变种。此鸡为豆冠,喙、胫、皮肤黄色,羽毛紧密,体躯坚实,肩、胸很宽,胸、腿肌肉发达,胫粗壮;体重大,成年公鸡4.6千克,母鸡3.6千克;肉用性能好,但产蛋量少,年产蛋仅120个左右,蛋重56克,蛋壳浅褐色。目前主要用它与母系白洛克品系配套生产肉用仔鸡。
5.狼山鸡(Langshan) 原产于我国江苏省南通地区如东县和南通县石港一带。因此鸡最早由南通港的狼山输出,因此而得名。此鸡外貌最大特点是颈部挺立,背呈U字型,胸部发达,体高腿长,威武雄壮,头大小适中,眼黑褐色;单冠直立,中等大小;冠、肉垂、耳叶和脸均为红色;皮肤白色,喙、胫为黑色。胫外侧有羽毛;该鸡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胸肌发达,肉质好。年产蛋量170~190个,蛋重59克,性成熟期7~8个月(新狼山鸡提早27.8天);成年公鸡体重4.15千克,母鸡3.25千克。
6.九斤鸡(Cochin) 原产于我国的世界著名肉鸡标准品种之一。世界著名的洛岛红、横斑洛克、奥品顿等鸡种均含有九斤鸡血液。
该鸡头小、喙短、单冠;冠、肉垂、耳叶均为鲜红色,眼棕色,皮肤黄色;颈短粗,体宽深背短而上隆,胸饱满,羽丰满,外形近方形;胫短,黄色,具有公共羽和趾羽;性情温顺,就巢性强,成熟晚,7~8个月才开产,年产蛋约80~100个,蛋重约55克,蛋壳黄褐色;肉质滑嫩,肉色微黄。成年公鸡4.9千克,母鸡 3.7千克。
7.丝毛乌骨鸡(Silkies) 原产于我国,主产于江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分存布全国。用作药用,主治妇科病的“乌鸡白凤丸”即用该鸡全鸡配药制成。属玩赏型鸡。
该鸡身体轻小,行动迟缓;头小、颈短、眼乌,遍体白羽,羽片缺羽小钩,呈丝状。总的外貌特征,群众谓之“十全”,即紫冠(桑椹状冠)、缨头(羽毛冠)、绿耳、胡子、毛脚、丝毛、乌皮、乌骨、乌肉。另外,眼、喙、趾、内脏及脂肪亦为乌黑色。
该鸡体型小,抗病力差,就巢性强,育雏率低。成年公鸡体重1.35千克,母鸡 1.2千克;年产蛋约80个左右,蛋重40~42克,蛋壳淡褐色。
8.北京鸭(Peking Duck) 原产于我国北京近郊,世界著名肉用标准品种。
北京鸭羽毛洁白、紧凑;公鸭尾部有雄性羽,体长宽,头大眼圆,喙桔黄色,中等长;颈粗稍短,胸部丰满,腹深广,前腹高举,后腹稍后倾与地面约呈30度角。翅较小,尾短上翘,腿短有力,胫、蹼呈桔红色,性情温驯,喜合群,好安静,适宜集约饲养。
北京鸭成熟期早,生长发育快。开产日期一般150~180日龄(早熟的母鸭130~140日龄即可开产),年产蛋量180个,多者可达200~260个,蛋重90克左右。商品鸭50日龄体重可达1.75~2.0千克。成年公鸭体重3.5千克,母鸭3.0千克。大型父系公鸭体重可达4~4.5千克,母鸭可达3.5~4千克。
9.瘤头鸭(Muscovy) 原产于南美洲,与一般家鸭同科不同属,属肉用型鸭种。
外貌特征:头大而长,自眼喙周围无羽毛,头两侧及脸长有赤色肉瘤,喙鲜红或暗红,眼鲜红;胸丰满,体呈橄榄形;胫短呈红色、桔色、黑色等不一。羽毛有纯红、纯黑、纯白、黑白或白色杂有蓝青色。体健肉厚,肉质良好,味美油多。飞翔力,但飞得不高不远,该鸭尾脂腺分泌少,不一定养在有水的环境里。
生产性能:产蛋量少,母鸭约7月龄开产,年约产蛋四期,每期约10个,蛋壳淡绿或深绿色,蛋重65~70克,有就巢性,每窝可孵蛋10个左右。不善育雏。与家鸭杂一代育肥性能好,但无繁殖能力。成年公鸭体重3.5~4.5千克,母鸭2.7~3.2千克。
10.卡叽—康贝尔鸭(Khaki-Campbell) 育成于英国,系由印度跑鸭与芦安(Rouen)公鸭杂交,再与公野鸭(Wild Mallard)杂交而成。蛋用型鸭,共有三个品变种:黑色、白色和卡叽—康贝尔鸭(又名黄褐色康贝尔鸭)。
卡叽—康贝尔鸭外貌特征:体高大、深广而结实,头部优美、面部丰润,喙中等长,眼大而明亮;颈细长而直,背宽广、平直、长度中等;胸饱满,腹发育良好而不下垂,两翼紧贴,两腿中等长,距离较宽。公鸭头、颈、尾和翼肩的毛都是青铜色,其余羽毛为暗褐色;喙蓝绿色,较优者其色愈深。胫、蹼为深桔红色。母鸭羽毛暗褐色,头与颈为稍深的黄褐色,喙绿色或浅黑色,翼黄褐色,脚和蹼接近体色。
生产性能:500日龄产蛋约300个,蛋重70克;公鸭成年体重2~2.千克,母鸭1.~2千克。
外貌特征:体型粗壮,体躯长、深而宽。站立时身体与地面呈30~40度者为优秀。颈厚壮,喙坚硬,成鹅前额有一前突的头瘤,下颚及颈上有一光滑呈新月型颈垂,随年龄增长颈垂逐渐伸长。双眼大而深陷,腹丰满,尾上翘且包褶紧凑。耐寒。体大而脂肪少。
生产性能:年产蛋量20~45个,成年公鹅体重9.8千克,母鹅8.7千克。
外貌特征:体型大,颈垂重,头大呈椭圆形,颈长略呈弓型,背宽阔而体长,胸光滑,腹部有一双褶垂下,尾上翘,站立时身体与地面呈30~40度角。习性好动。全身绒毛黄色,背及头部有不等量的灰绒毛。成年时为白色羽毛。喙、脚、蹼呈桔红色,眼为蓝色。
生产性能:平均产蛋35~40个,抱性强,公母配比1∶3~4。成年公鹅体重11.8千克,母鹅9.08千克。
13.中国鹅 “中国鹅”是1874年被列入《美国家禽品种标准》一书中的总名称。而且当时被列为小型品种,按羽色大体分为灰色和白色两个品变种。但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条件和选种习惯不同,按体型又可分为大型种、中型种和小型种三种类型。
按品种来源,我国鹅品种可分为中国鹅、狮头鹅和伊梨鹅。中国鹅起源于鸿雁,因全国各地条件和选育方法不同又形成许多品变种;伊梨鹅是仅有的一个起源于灰雁的鹅种。狮头鹅是我国唯一的大型鹅种。
1.仙居鸡(Xianju) 又叫梅林鸡、元宝鸡,原产于浙江省中部靠东海的台州地区,重点产区是仙居县。
外貌特征:体小而匀称秀丽,结实紧凑,动作灵活,易受惊吓,属神经质型。头小单冠,颈细长,背平直,两翼紧贴,尾翘起,骨骼细;羽色有白羽、黄羽、黑羽、花羽及栗羽之分。胫多黄色,亦有肉色和青色。
生产性能:成年公鸡体重1.25~1.5千克,母鸡 0.75~1.25千克;产蛋量180~200个,饲养管理条件好者,最高可达260多个,蛋重35~45克左右。
2.浦东鸡(Pudong) 原产于上海市南川、川沙、奉贤等县一带,尤以浦东钦公堂以东及南汇县沿海等地所产鸡种最佳,分布广。
外貌特征:属肉用型,体硕大宽阔,近方形,骨粗脚高,羽毛蓬松,以黄色、麻褐色者居多。嘴粗短稍弯曲,黄色或褐色,单冠,冠、肉垂、耳叶和脸均为红色。胫黄色、多数无胫羽。
生产性能:浦东鸡生长较快,以体大、肉肥及味美著称。就巢性强,开产期:春雏215天,秋雏179天。3月龄体重达1.25千克,成年公鸡体重4千克,母鸡3千克。年产蛋量100~130个,蛋重57.9克,蛋壳为深褐色。
外貌特征:三羽(凤头、毛脚、胡子嘴)。北京油鸡体躯中等大小,羽色分赤褐色和黄色两种,前者体型较小,后者体型较大。初生雏绒羽土黄色或淡黄色,冠羽、胫羽、胡须明显可以看出。成年鸡羽毛厚密蓬松,公鸡羽毛鲜艳光亮,头部高昂,尾羽多呈黑色。母鸡头尾微翘,胫部略短,体态墩实,尾羽和主副翼羽常夹有黑色或半黄半黑羽色。
生产性能:北京油鸡生长缓慢,性成熟期晚,母鸡7月龄开产,年产蛋110个。成年公鸡体重2~2.5千克,母鸡1.5~2千克。肉质丰满,肉味鲜美。
4.高邮鸭(Gaoyou) 原产于江苏省高邮、宝应、兴化一带,苏北应杭大运河两侧的广大地区。该鸭觅食性强、瘦肉率高并多产双黄蛋,典型的蛋鸭品种。
外貌特征:公鸭背宽、胸深、体躯长方形,头、颈上部羽毛深绿色,前胸红棕色,臀部蓝色,腹部白色;喙青绿色,胫、蹼桔红色;虹彩深褐色。鸭身长,颈较细,胸宽深,臀部方形;全身羽毛为浅褐底色的麻雀羽。
生产性能:成年鸭体重2.5千克;70日龄体重约1.5千克,全净膛屠宰率70%左右;母鸭开产日龄140天,年产蛋量160~180个,蛋重76克,蛋壳以白色为多,约占80%左右;双黄蛋约占3%。
体形外貌:公鸭胸宽背阔,体躯较长,喙草绿色,虹彩褐色,胫、蹼桔红色,爪黑色;头、颈上部羽毛翠绿色,前胸红棕色,背灰褐,腹银灰,翼羽深褐色,有镜羽,尾羽黑褐色。母鸭体细长,匀称紧凑,头较小,颈细长,喙呈古铜色,虹彩褐色,全身为深褐色麻雀羽,翼羽深褐色,有镜羽。
生产性能:产蛋期长,开产期120日龄,年产蛋量约260个,经选育的种鸭群年产蛋量可达300个。蛋重约72克,蛋壳以青色为主,约占95%。
6.狮头鹅(Shitou) 原产于我国广东省饶平县溪楼村。我国唯一大型鹅品种。
外貌特征:体躯硕大轩昂,头大而深,顶上有前倾之肉瘤,两颊各有显著突出的肉瘤,母鹅的肉瘤较扁平,呈黑色或黑色而带有黄斑;从头部正面观有如雄狮头状。颌下咽袋发达,眼凹陷,眼圈呈金黄色,喙深灰色胸深而广,胫和蹼均为桔黄色。
生产性能:成年公鹅一般10~12千克,最大可达15~17千克;母鹅9~10千克,最大可达12~13千克,大群饲养条件下,40~70日龄时增重最快,在51~60日龄时,每天增重116.7克。
母鹅在产蛋季节,自每年8~9月份至次年3~4月份,全年产蛋25~35个。一般分三窝产蛋,少数母鹅能年产四窝;蛋重105~255克,蛋壳白色。鹅盛产期为2~4年。3~4周填饲鹅,每只鹅可得肥肝800克左右;70日龄以上填饲鹅,每只鹅可得肥肝400~600克左右,且质地优良。
7.皖西白鹅(Wanxi White) 中心产区位于我国安徽西部霍丘、寿县、六安、肥西、舒城、长寿等县。该品种具有生长快、觅食力强、耐粗饲、肉质好和羽绒品质优良等特点。
外貌特征:有典型的中国鹅外貌特征,头中等大小,前额有发达的光滑肉瘤,颈长而呈弓形;母鹅体躯呈蛋圆形,公鹅体躯略长,胸部丰满,前躯高抬,腿粗壮;全身羽毛白色,喙、肉瘤橙黄色,胫、蹼桔红色,虹彩黄灰色,少数个体有咽袋。
生产性能:成年公鹅体重5.5~6.5千克,母鹅5~6千克。放牧条件下60日龄仔鹅体重3~3.5千克;开产日龄180天左右;年产蛋约25个,无就巢性的母鹅可年产蛋50个左右;平均蛋重142克,蛋壳白色。该品种以产绒量高和绒朵大而著称。每只鹅可产羽毛(不含大翎)350克,其中绒40~50克。